記者 趙萌
7月31日,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的消息一經公佈,引發業內廣泛討論。實際上,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之下,出於“統籌穩增長與防風險平衡”的考慮予以延長過渡期的必要性,業界早已形成共識。因此,討論的焦點主要集中在延長1年夠不夠、有什麼新的政策支持等方面。
此外,市場普遍關心,銀行理財在大資管行業中規模居首,自2018年資管新規發佈以來,整改成果如何?目前哪些是剩下難啃的“硬骨頭”?過渡期延長會不會使銀行理財轉型的腳步放慢?針對這些熱點問題,《金融時報》記者採訪了多位業內專家和銀行機構從業者。
哪些是剩下難啃的“硬骨頭”
“轉型壓力集中體現在存量資產處置和淨值化轉型兩方面。”光大證券研究所銀行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峯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採訪時坦言。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5月末,非標債權規模同比下降7.6%,資管業務整體風險持續收斂。但同時,受疫情影響,資管業務在資產端和負債端受到雙向衝擊,尤其是資產端受到企業經營困難、金融市場波動加大、盡職調查受阻等多重因素影響。
光大證券金融業研究團隊認為,以當前進度,在2020年底原定資管新規過渡期結束時,完全實現存量資產轉化及風險出清並不現實。
“在資管新規過渡期內,存量理財產品處置是關鍵點,非標處置工作是重中之重。目前來看,主要剩餘三類資產處置難度較大,一是違約資產;二是PE等權益類資產;三是其他長久期、低收益資產。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的必要性也主要是在於解決以上問題。”王一峯表示。
值得關注的是,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就資管新規過渡期調整答記者問時進一步明確了各類存量資產處置的方式——“鼓勵採取新產品承接、市場化轉讓、合同變更、回表等多種方式有序處置存量資產”。王一峯預測,下半年資管產品回表將是銀行業重點業務之一,表外不良也將更多通過表內資源化解,從而對銀行業績表現形成壓力。
興業研究團隊認為,新產品承接的處置方式值得關注。之前的政策並未明確允許新產品承接老產品,而本次明確提出這一方式,或將打開銀行或銀行下屬理財子公司發行新理財產品承接老產品的渠道,較大便利此前不符合“期限匹配”等要求的存量非標債權、未上市股權等資產的處置。不過,承接之後的產品和底層資產應符合資管新規的要求。
老產品整改為何這麼難
如果説銀行理財淨值化轉型“道阻且長”,那麼目前進展到了哪裏?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淨值型產品佔全部理財存續餘額的43.27%,不足半數。存量理財處置進展相對較慢。就2020年6月份新發產品數據來看,在總共發行的8300只理財產品中,淨值型產品有2379只,佔比為28.7%。
可以看到,雖然銀行理財淨值化轉型一直在穩步推進,但進展相對緩慢,原因何在?“過渡期內,我行還是預期收益型的老產品賣得好,哪怕有些新產品的業績基準高於老產品,客户還是傾向於詢問和購買老產品。”某城商行理財經理坦言。此外,在對公理財方面,不少企業投資規定侷限於購買預期收益型理財,市值波動型產品通過企業內部層層審批比較難。
有需求自然就有供給,特別是對中小銀行而言,老產品壓降仍較為困難。“在資產端,中小銀行為追求高收益,過去配置了較多長久期、低流動性的非標資產,部分銀行超配較為嚴重,存量處置包袱就重;在資金端,中小銀行所服務的客羣又通常風險偏好較低,淨值型產品客户接受程度相對較低,募集難度也相對更大。”王一峯坦言。
此外,中小銀行的壓力還來源於資本。專家認為,在存量處置過程中,問題資產的處置、資產的回表等會涉及到撥備消耗、資本計提等問題,對資本水平偏低、資本補充工具相對有限的中小銀行來説壓力更大;在疫情影響下,中小銀行所服務的部分中小企業通過非標融資的資產質量問題邊際加大,也增大了整改難度。
正是因為部分銀行機構面臨較大的實際困難,監管部門提出採用“過渡期適當延長+個案處理”的政策安排。此外,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在上述答記者問中提出,監管部門將優化銀行資本補充工具發行環境,進一步增強金融機構資本實力。
理財轉型會否放慢腳步
在採訪中,有銀行機構從業者表示“終於可以鬆口氣”了。但《金融時報》記者發現,監管層明確表示“壓實金融機構主體責任”,這意味着,資管行業轉型方向不變。
7月14日,銀保監會通報影子銀行和交叉金融業務存在的突出問題,主要集中在資管新規、理財新規執行不到位、業務風險隔離不審慎、非標投資業務管控不力等方面。由此可見,監管部門對於資管轉型尤為重視,對於機構的觀望心理、存量業務整改壓降計劃不明確、資產池業務清理緩慢提出了明確批評。
“可以預期,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並不代表資管業務改革方向變化,只是在疫情衝擊和尊重客觀事實的基礎上,堅持了平穩過渡的原則。未來,監管部門將繼續推動壓降存量資產和老產品規模,不太可能容忍存在‘拖而不決’的情況。”西澤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鄧宇在受訪時表示。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認為,未來一年半,監管工具箱的進一步開放值得期待。可以預見,金融機構處置存量資產絕不會“單打獨鬥”,監管機構將加大創新支持力度,增加存量問題資產的處置渠道和方式。
王一峯預計,隨着資管新規延期安排正式落地,現金管理類理財管理辦法正式稿等相關配套文件也將很快出台,銀保監會將抓緊開展理財產品銷售管理、理財業務流動性風險管理等配套制度建設,預計後續資管產品信息披露的具體制度要求、理財子公司關聯交易相關細則等配套政策也將相繼落地。
對於銀行機構自身而言,鄧宇認為,要從內部治理層面推進資產管理業務的創新,在風險合規、產品創新和特色化方面做出一些改變,積極傳播淨值化理念,而這無疑需要銀行去做大量的基礎性工作。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