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瑪吉、光子嫩膚、玻尿酸注射、水光針美服、隆鼻、吸脂……脱下隱秘又昂貴的外衣,醫美項目正以常態化姿態進入大眾視野。
近年來,醫美行業迎來曙光,已經成就了千億級市場,在線上化趨勢之下,也誕生了赴美上市的互聯網醫美平台第一股。
不過,一邊是欣欣向榮的“顏值經濟”,另一邊是令人扼腕、難以挽救的醫美事故和套路貸陷阱。醫美為互聯網企業帶來了諸多增量和現象空間,也帶來了更加嚴峻的挑戰。
醫美行業將走向何處?隱身醫美App背後的套路貸,正在覬覦你的錢包
近幾年醫美行業線上化是趨勢,很多互聯網醫美平台的出現,讓消費者多了選擇空間,但是滋生了更多的問題。
在接受新浪科技採訪時,一位李女士表示,自己在去年3月通過醫美平台美美咖App購買了一個脂肪填充項目。由於她當時只有1.2萬資金,不夠支付整個項目,在美美咖的建議和對接下,李女士通過貸款的方式,向銀行貸款4萬元,加上利息共6.8萬元。
美美咖客服人員告訴李女士,平台可以通過每月返還積分的方式分36個月返還5萬積分,積分可提現或者在其商城購買東西,也就是説,最終這個項目只需要花費1.8萬元。
“其實這個項目在其他醫院做,2萬多就能下來,我當時因為錢不夠,才簽了貸款合同,想着反正最後我也不會虧。”
隨後,李女士在美美咖合作的南京一家美容醫院做完了脂肪填充項目,美美咖App也從2019年3月開始以承諾的每月1380元積分的方式返還到其賬户內,李女士均已成功提現。
但是從今年1月份開始,積分返還就出現了異常,到今年5月的這幾個月內,要麼無積分返還,要麼只返還93元。
李女士聯繫美美咖客服,對方最開始以受疫情影響公司虧損嚴重為由拖欠積分返還,隨後在5月份,又向其推薦了一個女王卡項目,聲稱剩餘該返還的積分可以兑換成一張女王卡,李女士可以在10個項目中任選6個項目消費。李女士也因此兑換了該項目。
但是近期當李女士想做項目時,曾經對接的美美咖醫美顧問卻一度失聯,客服回應該顧問已離職,公司目前也沒有合適的合作醫院來為李女士做這些項目。後來,客服又表示有一家武漢的醫院可以為李女士做該項目,但是需要加錢,至於具體加多少並沒有明確的説法,必須要到醫院後才能確定。
李女士告訴新浪科技,感覺自己受騙了,做了一項最多需要2萬元的項目,卻付出了兩倍多的價格。目前貸款和利息仍在償還中。
在醫美流行的當下,這樣的案例比比皆是。
在黑貓投訴平台上,圍繞美容貸、定金、亂收費、退款等問題的投訴不在少數。
一位消費者表示,2016年和2017年使用某平台貸款分期醫美貸款接近2.7萬,於2019年已經全部結清,但是近日卻收到銀行短信提示貸款逾期,要求還款,而該消費者稱在還完此前的貸款後,並沒有其他貸款業務。
還有一位消費者稱,在某貸款平台辦了3.5萬元的美容貸款,分24個月還完,如今還了一半了,但是因為財務問題逾期幾天,利息就達到了一千多……
“選擇醫美主要還看醫生技術是否可靠,後續也需要持續性投入資金。整個行業魚龍混雜,很多亂七八糟的中介會幫醫美機構拉客户,所以選擇醫院一定要謹慎,可以考慮身邊人親自去做了且效果好的。”一位嘗試過多項醫美項目的消費者告訴新浪科技。
由於醫美的復購率較大,需要長期的資金投入,套路貸問題較為普遍。前有“校園貸”“培訓貸”,現在有“美容貸”。
近日,北京警方就打掉了多個“招工美容貸”詐騙團伙。這些團伙會以“整容後能獲得高薪工作”為由誘騙求職者申請美容貸。警方查獲的消費明細顯示,標價近十萬元的綜合整形手術,實際成本僅有四千餘元,而介紹求職者來的機構可分成八萬餘元。
而這些醫美產業中五花八門的套路貸,還只是行業暗面的冰山一角。
暴利醫美“滋養”出行業百態 醫美機構僅14%合法整容在過去一直屬於隱秘、備受爭議的領域,女明星整容可以算是黑歷史了。但是如今,消費者愛美的訴求越來越主流化,醫美行業迎來了它的春天。
相比而言,整形手術失敗的結果幾乎是難以承受的,國內大多數醫美消費者更容易接受標準化程度更高、失敗風險更小的“微整”、輕醫美。比如玻尿酸注射、光子嫩膚等,在各大醫美平台上都屬於熱門選項。而消費者從面診、到設計,最後項目結束,僅需要幾個小時。
這也造就了醫美行業成為新的消費增長賽道。
根據《醫美市場趨勢洞察報告》,2020年中國醫美市場規模預計達1975億元,受疫情影響雖然增速下挫,但年複合增長率預計仍將超過15%。2023年中國醫美市場預計將突破3000億元。
從宏觀視角來看,整個醫療美容行業的用户增長和需求都進入高速增長的上升階段,未來潛在醫療美容用户市場或將高達4億人次。這不僅包括女性用户,也包括男性用户,同時用户羣體還呈現年輕化的趨勢。
但高速增長的行業蛋糕背後,黑醫美現象也在同步氾濫。
黑貓平台醫美類投訴一年超過7400件,涉及商家超過200家。據此前中消協一項統計顯示,我國平均每年因整形美容導致毀容的案例近2萬起,90%-95%皆是因“黑醫美”導致。
據《2020年中國醫療美容行業洞察白皮書》顯示,2019年中國具備醫療美容資質的機構約1.3萬家,而非法經營的醫美店鋪數量超過8萬家,合法醫美機構僅佔行業的14%。在合法的醫美機構中,依然存在15%超範圍經營的現象。
消費者面臨的問題是,想去正規靠譜的醫美機構,但根本辨別不出哪些是正規的,網絡平台一查全是營銷和推廣,真假難辨。
醫美行業是暴利行業,很多醫美亂象一定程度上也因此滋生。
比如玻尿酸一直以來都是暴利產業。以玻尿酸為主要產品的愛美客,其招股書顯示,2017年-2019年,愛美客的毛利率分別為86.15%、89.34%、92.63%,2019年毛利率甚至超過貴州茅台(91.3%)。醫美行業利潤之高可見一斑。
醫美行業近些年迅速發展,也吸引了諸多企業通過自主研發或兼併收購的方式進入。
就線下機構而言,從機構是否具備相關資質,到醫生是否具備相關資質,再到藥物是否玻尿酸合規,都存在層層陷阱。
由於受獲利豐厚、違法成本低等因素影響,中國醫美市場上充斥着大量黑診所。一家黑診所一年可以獲利上百萬元。這樣的黑診所藏匿在美容院、美甲店、居民樓甚至是旅館裏。因此而受騙受損的消費者不在少數。
互聯網醫美平台的出現確實解決了一部分問題。不過,整個醫美市場目前還處於野蠻增長的態勢,普遍存在無法評級、無法標準化,廣告營銷、口碑運作,虛假內容和刷單現象寸生等問題。
在監管難題上,互聯網、大數據、平台化仍需要發揮更大的作用。
野蠻生長催生新產業,互聯網並非解藥2020年的新冠疫情對醫美行業來説是個轉折點,由於線下業務受限,一大批小機構迎來倒閉潮。工商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醫療美容相關企業新註冊量為1600餘家,同比下降29.25%。
這在一定程度上自然淘汰了部分小微機構,同時也倒逼線下機構線上化轉型,包括直播帶貨、內容運營,以及進入互聯網中介平台。
醫療美容產業的線上化是未來發展的必然。醫美與互聯網行業的結合,也帶動了關聯行業的繁榮。
一方面,在小紅書、知乎等內容平台上,大量美妝和醫美博主在“安利”和“種草”,新氧的內容社區,更是不乏此類內容。
另一方面,醫美為互聯網醫美平台帶來實打實的營收和利潤。
互聯網醫美平台靠什麼盈利?以新氧為例,其2020年二季度財報數據顯示,Q2總營收為3.282億元,同比增長15.2%。營收中,信息服務營收為2.345億元,佔到了71.5%;其餘由預約服務營收貢獻,為9370萬元,同比增長28.4%。
新氧的營收均來自醫療機構,信息服務費即醫療機構在新氧投放的廣告費;預約服務費是用户在平台預約後,機構給的返點。
醫美行業繁榮之下,互聯網企業看中了其中的生意。美團、京東健康等綜合性平台,以及新氧等垂直醫美App入局,讓這個市場充滿誘惑。
作為互聯網醫美信息中介平台,新氧的收入與醫療機構緊密相關。
而醫美為美團帶來的貢獻也是顯著的,在2020年618活動期間,美團醫美線上交易額超過21.7億元。
但同時,互聯網信息和平台的便捷度,也讓更多新的問題滋生,有可能也是“黑醫美”的温牀。
近期,新氧、美團都曾發起過行業自律倡議和標準。在互聯網醫美這個新賽道上,要通過數字科技推動醫美行業的健康發展,需要機構、醫生、上下游全供應鏈的共同努力。
今天的醫美行業,需要大刀闊斧的變革,從玩家優勝劣汰,到模式線上化、規範化。
中國整形美容協會副秘書長朱美如就表示,唯有第三方平台、醫美機構、整形醫生、新聞媒體和消費者端持續參與到醫美行業自律行動中,才能推動醫美行業的線上化、平台化、規範化、專業化發展。
人們變美的訴求已然發生變化,當醫美成為新的消費增長點,也必然會造就了新的產業生態。
醫美行業潛力巨大,不過要真正成為規模,使企業、用户均收益,還需要一段艱難的路要走,任重道遠。
來源:新浪科技 作者:楊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