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 讀
2021一開年,接踵而來的重磅利好政策無疑顯示出社會各界對工業互聯網(IIoT)發展寄予的厚望。然而,我們都知道但凡面對大機會,總會是像技術炒作週期曲線那樣,“一波三折”的歷經波峯和波谷,該掉的坑一個不會少。有時甚至可能是九死一生。
全文字數:4000字,閲讀時間:8分鐘
1月8日,央視《新聞聯播》播出了時長5分鐘的要聞,題為《工業互聯網加速中國新型工業化進程》。要聞強調,5G與工業互聯網的融合,將加速數字中國智慧社會建設,加速中國新型工業化進程,為中國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1月13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提出到2023年,我國工業互聯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量質並進,新模式、新業態大範圍推廣,產業綜合實力顯著提升。
2021一開年,接踵而來的重磅利好政策無疑顯示出社會各界對工業互聯網(IIoT)發展寄予的厚望。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作為新技術的長期觀察者,我們都知道但凡面對大機會,總會是像技術炒作週期曲線那樣,“一波三折”的歷經波峯和波谷,該掉的坑一個不會少。有時甚至可能是九死一生。
對標互聯網的發展,在羣雄逐鹿的1999~2001年間,美國紐交所和納斯達克共有899家科技公司IPO,但到2019年,這批公司中股票仍存續的只有61家。
如何將各種促進產業發展的措施用到實處,轉化成工業互聯網企業實實在在的高質量發展,還需要多方的持續努力和推動。
面對風頭正盛的工業互聯網,有些時候我更願意以“潑冷水”的態度多往相反的方向去想想,產業是否足夠紮實和健康。
01
數採硬件的出貨量是先行指標
根據《新聞聯播》中播報的數據,工業互聯網網絡已覆蓋全國300個城市、連接18萬家工業企業,覆蓋裝備製造、航空航天等30多個國民經濟重點行業,加速着各行各業的創新變革。
統計顯示,2020年,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增加值規模約為3.1萬億元,佔GDP比重為2.9%。工業互聯網融合帶動的經濟影響規模約為2.5萬億元,對GDP增長的貢獻超過11%,將帶動超過255萬個新增就業崗位。
工業互聯網巨大的社會與經濟價值毋庸置疑,不過工業互聯網的價值最大化,一定是建立在設備數據被有效採集、傳輸、存儲和分析的基礎之上。
工業企業有很多利用工業互聯網提質、增效、降本、減存的需求,為了實現這些目的,起始步驟要從關鍵數據的採集開始。
用户需要明確採集震動、温度、濕度、電壓等哪些設備和產線數據,在適當的位置加裝傳感器、儀器儀表、變送器等數據採集硬件。只有打好了這些基礎,才能有底氣去談後續的數據分析和決策。
因此,數據採集是源頭步驟,數據採集硬件的出貨量是工業互聯網發展的先行指標。
在工業互聯網發展初期,工業世界普遍存在的是各種工控“信號”,由於信號與數據的差異,很少有企業具備數據思維,導致傳感器的數量嚴重不足,很多數據還沒有形成有效的長期積累。
過去在工業互聯網的理念還未普及之時,安裝傳感器不僅增加成本,而且平白增加了設備的複雜度,還沒有明確的應用意義。設備本身已經夠複雜了,誰也不願意再費力增加一些看似沒用的傳感器。
只有數據採集硬件的出貨量達到一定數量,才有可能從量變引發質變,促進工業互聯網的長期健康發展。
根據《2020年中國工業傳感器市場年度報告》中的分析,近年來工業傳感器一直保持着較高增長率,但在2019年整體市場呈現出增幅下滑。
2020全年來看,工業傳感器受疫情影響有限。新冠疫情對工業傳感器市場的影響主要體現在2020年第一季度,產品無法有效的完成銷售與出貨。
作為細分領域,值得關注的是視覺類傳感器,其整體市場近兩年發展良好,增速保持在20%。預計未來這種增長勢頭將可延續,主要原因在於其應用範圍的擴大。機器視覺目前的3D技術可運用於多種場景,深度學習也開始逐漸運用於瑕疵識別等新場景。
不過,整體來看,從2012年工業互聯網的概念出現至今,底層的工業傳感器數量雖然持續增長,但遠未達到從量變引發質變的臨界點,工業互聯網平台的價值還沒有充分體現。
沉下心來以最基礎、最核心的方式佈局市場,將工業互聯網的着眼點下沉到工業傳感器層,更容易紮實的構建完整而優質的工業互聯網發展底座。
02
工業互聯網的冰火兩重天
工業互聯網不存在“爆款”的可能性,它引發的變革不會一蹴而就,而是漸進式轉型。
工業互聯網的真正意義在於促進產業生態的重構。
生態的重構要以工業企業為主體,才能順利推進。
這個過程中,企業可能將面臨着巨大的市場風險和科技創新風險,一旦企業在技術路線選擇方面脱離了市場需求,就要承擔前功盡棄的後果。
同時,如果工業互聯網的投資回報率算不清楚,就意味着見效慢,效果很難評估,工業企業的推進意願自然不會提升。
與政府相比,工業企業離千變萬化的市場需求更近,也離捉摸不定的科技前沿最近。作為各種市場變化的第一位接受者,企業對市場動態最為敏感,對技術應用最為挑剔。
這也就造成工業互聯網從發展初期,一直存在着冰火兩重天的狀況。
火、熱的一方是國家和各地政府,積極推動,持續加碼;冰、冷的一方是工業企業,謹慎參與,動力不足。
可喜的進展是,這個問題正在得到逐步改善。
這主要得益於工業互聯網企業的認識成長與迭代。
回首5年之前,工業互聯網還停留在創造表面價值,通過3D仿真、顯示大屏和數據可視化,將數據進行直觀的呈現。
現如今,工業互聯網企業已經意識到,如果對工業理解不深,觸及不到工業實質,再先進的互聯網也發揮不出應有的價值。
因此,工業互聯網企業逐步向上圖中莫比烏斯環右側的更深層面滲透,觸及到工業本質,與不同細分行業的不同產品、服務提供商配合落地,形成價值閉環。
以預測性維護為例,工業互聯網平台僅僅顯示出故障預測和報警信息並不足夠,最終用户希望工業互聯網企業在合作協議中,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行,如果發生停產損失,服務者需要承擔一定的賠償責任。
這就意味着工業互聯網企業除了利用預測性維護,將服務環節從“被動”變為“主動”之外,還要快速建立提供更多運維與深度服務的能力,才能真正將數據轉變成價值。
不少工業互聯網企業正在朝這個方向實踐,邁上新台階,更上一層樓。
03
5G+工業互聯網發展評估
從全局來講,在全國大範圍、社會大尺度、跨行業大協作的運作當中,工業互聯網還沒有充分展現和承擔應有的資源優化和配置作用。
你可能會問:其中的企業既然九死一生,你還看好工業互聯網嗎?
是的。
我不僅看好工業互聯網,更加看好5G+工業互聯網。
正如面對過熱的工業互聯網,我更願意往相反的方向去想想;很多時候,我也願意探身往前進的未來方向去看看。
通過近距離的觀察,我們看到了很多工業企業已在實際工業場景中,探索出多項5G+工業互聯網應用。
因此,物聯網智庫從2020年開始,構建5G+工業互聯網產業發展模型,並且撰寫《5G+工業互聯網發展成熟度白皮書》。其目的是幫助企業與方案商瞭解行業應用發展態勢,方便其完成客觀的自我評價。
目前初代1.0版本主要的作用在於幫助工業企業客觀的進行自我評價,未來將會不斷優化針對企業的發展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功能服務。
5G+工業互聯網發展評估模型重點關注5G在工業互聯網中的實際部署情況、應用情況及取得的效果,因此評價體系分為設施、應用、效益三大層面。
其中設施層面包括工廠內5G網絡設施、智能設備5G連接、生產要素5G連接三個評估角度;應用層面包括智能化生產、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製、服務化延伸以及其他應用領域五個評估角度;效益層面則包括產品效益和企業管理效益兩角度。
根據調研分析,離散型工業和流程型工業的5G+工業互聯網發展方面有明顯差異。整體來看,離散工業的5G+工業互聯網發展水平兩級分化較嚴重,流程工業企業則相對集中。
企業在研發設計環節,基於5G網絡,結合VR/AR技術,實現虛擬的、多方的遠程協同,以及幫助解決實時的工業製造問題。
在生產製造環節,在低時延網絡環境下,展開精準遠程控制,雲端機器人、AVG使用,物料實時調配等。
在運維服務方面,高清視頻實時監控、無人巡檢等也成為保障高價值、高貢獻設備和確保良好生產環境的重要能力。
在提供有效調研的企業中,分別有83.3%和66.7%的企業正在做實時監控和機器視覺的應用和探索,這兩類視覺相關的能力是當前應用最廣的5G+工業互聯網能力,這主要得益於5G網絡的大帶寬和低時延特性,以及AI算法的進步。
排在第三位的是遠程控制能力,有61.1%企業在做相關應用探索,但是在實際工業生產過程中,由於環境複雜、出錯成本高等因素,返控和實時控制仍非常困難。
雖然5G+工業互聯網面臨諸多挑戰,但是過去和現在,並不阻礙我們對未來的想象和探索。
過去,工業企業只要處理好人與操作設備、人與信息系統之間的關係。
現在,新增了兩把兵器:工業互聯網和5G網絡。
5G的連接和傳輸能力,為工業互聯網再次升級了連接量,加大了商業空間的想象力。
不過用好它們並不容易,如何處理人與工業互聯網、人與5G網絡之間的關係,每個工業企業都在尋覓自己的藥方。
畢竟,最好的科技,是讓你感受不到科技的存在。
----寫在最後----
劃個重點。
第一,數據採集硬件的出貨量是工業互聯網發展的先行指標。只有數據採集硬件的出貨量達到一定數量,才有可能從量變引發質變,促進工業互聯網的長期健康發展。
第二,工業互聯網企業正在逐步向更深層面滲透,觸及到工業本質,與不同細分行業的不同的產品、服務提供商配合落地,形成價值閉環。
第三,5G的連接和傳輸能力,為工業互聯網再次升級了連接量,加大了商業空間的想象力。如何處理人與工業互聯網、人與5G網絡之間的關係,每個工業企業都在尋覓自己的藥方。
最後,如果你對文中提到的《5G+工業互聯網發展成熟度白皮書》感興趣,歡迎掃描二維碼下載。
1. 工信部:到2023年,融合標識、域名、區塊鏈的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節點網絡將形成基礎設施的規模化效應
2. 工業和信息化部關於印發《工業互聯網標識管理辦法》的通知
來源:物聯網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