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東吳證券發佈研究報告稱,首予天奇股份(002009.SZ)“買入”評級,電池回收利用行業高景氣度即將到來,公司積極佈局,產能擴張產業鏈深化。預計2021-23年歸母淨利潤1.56/2.36/3.5億元,EPS為0.42/0.64/0.94元/股,PE為38x/25x/17x。
東吳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動力電池退役高峯來臨,電池回收迎長週期高景氣。
電池行業有望持續維持高景氣度。1)全球電動化勢不可擋,新能源車銷量維持高增;2)儲能貢獻裝機新增量,鋰電池裝機佔電化學裝機近90%。
政策就位&經濟性突出,電池回收再生蓄勢待發。1)電池回收利用全生命週期框架初步建立,政策趨嚴護航行業發展。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明確加快建設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2)三元電池金屬價值量高,再生回收經濟性明顯。按照三元電池通常5年服役年限,首波退役高潮即將到來。
伴隨行業景氣度上行,市場空間10年7倍。
該行對三元電池(動力三元、消費電子三元)再生回收市場空間進行測算,考慮金屬價格影響,1)2019年金屬價格中位數假設下,2021年/2025年/2030年市場空間分別可達84億元/195億元/582億元;2)2020年金屬價格中位數假設下,2021年/2025年/2030年市場空間分別可達79億元/183億元/550億元;3)現價(2021/8/31)假設下,2021年/2025年/2030年市場空間分別可達112億元/258億元/770億元。其中,2020-2025年5年CAGR為22%,2020-2030年10年CAGR為23%。
多方入場產能擴張,回收端或為核心競爭點。
主要參與者包括金泰閣&鋰致實業(天奇股份)、邦普集團(寧德時代(300750.SZ))、華友鈷業(603799.SH)、光華科技(002741.SZ)、格林美(002340.SZ)等。公司現有廢舊電池處理量2萬噸/年,預計2023年擴產至5萬噸/年,規模行業領先。考慮製造端技術路線和產品較為同質(前驅體材料、前驅體),銷售端需求旺盛,該行預計回收端或成競爭關鍵。公司深耕汽車後市場,渠道協同明顯,優勢顯現。
汽車後市場龍頭,五年五十億宏圖展開。
公司公告2021-2024年投資規劃,用於電池回收再生擴產、技改與產業鏈深化。其中1)擴產技改項目預計投資不超過4.4億元,金泰閣廢舊電池處理量從2萬噸/年提升至5萬噸/年,產能彈性150%,預計2022年投產;2)三元前驅體項目預計投資50億元,建成3萬噸/年三元前驅體產能和1.2萬噸/年碳酸鋰產能,預計一期2023Q4投產,二期2024Q4投產,業務拓展至“電池回收—元素提取—材料製造”。
深耕汽車產業鏈,拓展電池回收迎高增。
公司擁有智能裝備、循環裝備、重工裝備、汽車後市場四大板塊業務。2021H1公司實現營業收入/歸母淨利潤18.51億元/0.78億元,同增18%/587%,汽車後市場(汽車拆解、汽車零部件再製造、電池回收再生等)核心板塊高增帶動公司業績快速增長。2021年7月公司發佈股權激勵綁定核心員工,業績考核目標2021-2024年淨利潤不低於1.3/2.3/3.3/4.5億元,2021年業績增速達113%,2020-2024年CAGR達64.8%。高目標彰顯管理層信心。
風險提示:新能源車輛銷售不及預期、項目進度不及預期、競爭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