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相取得公募牌照!國聯證券將申請牌照加大公募佈局,中金、五礦等多家券商申請中,佈局方式各不同
財聯社(深圳,記者 沈述紅)訊,隨着財富管理市場的爆發式增長,公募基金業務引得國內外各路機構爭相弄潮。如今,又一券商加大了對公募領域的佈局。
6月18日晚間,國聯證券發佈公告稱,公司董事會決議設立公募業務部,並同意公司申請公募基金管理業務資格,授權公司經營層制定相關制度及辦理資格申請。在基金投顧業務風生水起的國聯證券,在基金業務的發力已經全方位。
近年來,各家券商都在努力發展公募基金業務,或申請公募牌照,或通過外延式收購方式發展公募基金股權。擁有一張基金牌照,無疑成為了眾多券商的夢想。
“券商加碼公募業務是當下的一個趨勢。”華南一家券商系公募人士透露,在交易佣金率不斷下行的背景下,券商由傳統經紀業務轉向財富管理的需求更為明顯。“不過,牌照只是‘入場券’,後入者或會面臨渠道、品牌等方面的不足,能否發展起來還需‘天時地利人和’等因素的疊加。”
國聯證券加碼公募業務
根據最新公告,為獲取公募基金管理業務資格,拓展資產管理業務範圍,推動財富管理轉型,國聯證券董事會決議設立公募業務部,由公司經營層負責具體設立事宜。
同時,該會議同意公司申請公募基金管理業務資格,授權公司經營層制定相關制度及辦理資格申請。
作為一家成立於1992年的券商,國聯證券於2015年7月6日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2020年7月31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目前,這家公司已形成包括財富管理、投資銀行、資產管理、研究與機構銷售、固定收益、股權衍生品與私募股權投資業務等在內的業務體系。
在公募基金業務拓展方面,該公司也早早參股中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並持有其33.40%的股份。
華南一家券商系公募人士指出,此次國聯證券決議設公募業務部並申請公募牌照,其背後是公司對公募基金未來發展持有的樂觀預期。進一步拓展公募業務,也有利於該公司拓寬業務範圍,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
券商“逐鹿”公募牌照,中金等多家券商申請中
公募基金既具有投資專業性,又是大眾認可度高的投資產品,加上居民儲蓄持續向資本市場轉移的大趨勢,使得公募牌照的稀缺性凸顯。而隨着權益資產的大發展,近年來,各家券商都在努力發展公募基金業務,或申請公募牌照,或通過外延式收購方式發展公募基金股權。
尤其是在2020年7月31日證監會發布《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提出“一參一控一牌”後,同一主體同時控制一家基金公司和一家公募持牌機構被允許。此舉無疑有助於券商提升券商主動管理規模,大規模參與公募市場競爭,形成差異化格局。
此後,券商對公募業務的佈局愈加頻繁起來,擁有一張基金牌照,無疑成為了眾多券商的夢想。
3月30日,中金公司董事會同意出資不超過15億元(含)(其中初始註冊資本10億元)設立全資子公司中金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同時擬申請公募牌照。
2月22日,中信證券董事會同意出資不超過30億元(含)(其中初始註冊資本10億元),設立全資子公司中信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根據公告,中信資管將從事證券資產管理業務、公募基金管理業務以及監管機構核准的其他業務,其中公募基金管理業務待相關法規出台後方可申請。
今年1月3日,證監會核准國泰君安全資子公司——國泰君安資管,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業務資格。
事實上,截至目前,已有中銀證券、山西證券、國都證券、東興證券、華融證券、北京高華等券商拿下了公募基金牌照。同時,東證資管、浙商資管、渤海匯金、財通資管、長江資管、華泰資管、中泰資管、國泰君安資管這8家券商資管子公司同樣擁有公募業務牌照。
除此之外,先後於2019年11月份和2020年8月份提交公募基金管理資格牌照申請的五礦證券和華金證券,目前仍在排隊中。
而在已開展公募業務的基金公司裏,也有逾50家基金公司為“券商系”公募,如易方達基金、廣發基金、富國基金、中信建投基金、銀華基金、財通基金、鵬華基金、東吳基金、華安基金、華夏基金、長城基金等。
“券商加碼公募業務是當下的一個趨勢,”前述華南券商系公募人士透露,在交易佣金率不斷下行的背景下,券商由傳統經紀業務轉向財富管理的需求更為明顯。申請公募後,券商能將其投研方面的優勢與公募業務對接,其客户服務能力乃至旗下的銷售渠道也能直接為公募產品營銷助力,而豐富的公募產品展示也有利於券商客户引流。
“不過,牌照只是‘入場券’,後入者或會面臨渠道、品牌等方面的不足,能否發展起來還需‘天時地利人和’等因素的疊加。”他補充道。
外延併購式推進公募業務
除上述方式外,券商通過外延式收購方式,發展公募基金股權,進而進軍或加大公募業務佈局的方式也在同步進行着。
剛剛過去不久的6月9日,中原證券發佈公告稱,公司與合煦智遠基金及其股東於6月9日簽署了《投資合作意向協議書》,中原證券有意向以增資等方式成為合煦智遠的控股股東,擬持有合煦智遠50%以上的股權。
本次增資控股,使得原本與合煦智遠基金並無關聯關係的中原證券,一躍成為這家公募基金公司的第一大股東。
1個月前的4月6日,中信建投證券也公告表示,公司受讓中信建投基金股權的申請正式獲得證監會批覆,本次股權轉讓完成後,中信建投證券對中信建投基金的持股比例將增至75%。
更早的3月9日,國泰君安受讓華安基金部分股權,直接持股比例增至28%,第一大股東地位進一步加強。此前,國泰君安證券通過間接持股方式,成為了華安基金第一大股東。在股權變更之前,國泰君安與上海上國投資產、上海工業投資(集團)、國泰君安資管、上海錦江國際分別持有華安基金20%股份。
“券商紛紛加大對公募機構控制權,除了意味着他們對公募業務的看好,也有利於這類機構開拓新業務及提升利潤增長點。”前述“券商系”公募人士指出。
事實也確乎如此。據天風證券測算,2020年,券商的大資管業務佔總市值比重排名前五的券商為:東方證券(97%)、廣發證券(77%)、華泰證券(65%)、興業證券(47%)、海通證券(46%)。從2020年券商財報看,不少券商旗下基金公司成為了公司重要的利潤增長點。
以廣發證券為例,該公司去年營收為291.53億元,歸母淨利潤為100.38億元。其中,旗下控股公司廣發基金和參股公司易方達基金分別實現了62.5億元、92.1億元營收,分別實現淨利潤為18.24億元、27.5億元。
另外,中信證券控股的公募基金公司為華夏基金,後者在2020年為中信證券也貢獻了近10億元淨利潤。
不過,隨着公募行業頭部效應的愈發顯著,券商佈局公募的成效也大有不同,不少參股或控股頭部公募的券商每年能享有鉅額回報,其他券商則未必有如此結局。對此,華南一位公募研究人士表示,對中小型券商而言,應把握核心競爭力,在公募的特定領域內做大做強,打造特色化、差異化產品,主動創造新的業務增長機會,才有可能取勝。
“如果沒有差異化的創新業務,很難實現彎道超車,甚至還可能虧損,但差異化路徑恰是他們發展中最難解決的問題。”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