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日前在《中國金融》上撰文指出,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貨幣是金融的根基,中央銀行負責調節貨幣“總閘門”,肩負着重要責任和歷史使命。站在新時代的歷史方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這就要求貨幣政策與高質量發展相適應,完善跨週期設計和調節,更加註重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量和效益,促進經濟金融良性循環,提升經濟的全要素生產率。與此同時,需要根據經濟金融形勢變化,科學把握貨幣政策力度,既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促進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又堅決不搞“大水漫灌”,將經濟保持在潛在產出附近,減少經濟波動。
易綱表示,儘可能長時間實施正常貨幣政策,促進居民儲蓄和收入合理增長。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主要發達經濟體持續實施超低利率和量化寬鬆政策。尤其是2020年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主要發達經濟體中央銀行開始實施無限量化寬鬆政策,非常規貨幣政策“常態化”特徵明顯。2020年以來,主要發達國家貨幣政策全部進入接近零利率和負利率區間。大力度刺激政策在初期有一定作用,但邊際效用遞減,退出難度遞增,長期看還可能會刺激債務擴張和資產泡沫,固化經濟結構扭曲,影響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增加系統性風險隱患。
易綱表示,相較而言,我國貨幣政策堅持穩健取向,保持在正常貨幣政策區間,是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少數實施正常貨幣政策的國家。實施正常貨幣政策,保持正的利率,保持正常的、向上傾斜的收益率曲線,總體上有利於為經濟主體提供正向激勵,有利於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也有利於人民幣資產的全球競爭力,幫助我們利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此外,人民銀行在保持資產負債表基本穩定的同時,實現了有效的貨幣信貸增長。主要是,2018年以來,商業銀行平均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從15%降至9%左右。降準的過程,體現為商業銀行自主使用的資金相應增加,一部分可能用來歸還從中央銀行的部分借款,體現為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縮表”;另一部分可以用來發放更多貸款、創造更多貨幣,具有貨幣擴張效應。與此同時,人民銀行通過實施再貸款、再貼現等貨幣政策工具,又會相應“擴表”,總體上保持了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的穩定。
在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保持穩定的同時,易綱稱,人民銀行通過改革和市場化方式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貨幣政策傳導效率明顯提高,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金融對實體經濟尤其是製造業和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大。
在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方面,易綱表示,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最大程度保護廣大人民羣眾合法權益,維護經濟社會安全穩定。近三年來,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基本方針和政策,人民銀行認真履行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辦公室職責,牽頭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