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同星科技硬拗“科技”人設衝刺創業板|IPO速遞

由 展東明 發佈於 財經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雖多方面不及同行,但有税收優惠和政府補助加持,同星科技還是夠上了創業板上市標準。

鈦媒體編輯丨蘇啓桃

繼德業股份(605117.SH)登陸上交所後,又一家為美的集團提供換熱器的供應商衝刺A股。7月13日,浙江同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同星科技”)即將上會,擬創業板IPO,募集2.89億元加碼產能和研發。

鈦媒體APP注意到,體量偏小的同星科技憑藉高新技術企業税收優惠及各類政府補助勉強達到創業板上市標準,雖名字冠以“科技”二字,但研發水平卻遜於同行。

研發實力不及同行

公開資料顯示,同星科技成立於2001年,主營為製冷設備相關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包括換熱器、製冷系統管組件、汽車空調管路和製冷單元模塊等。目前同星科技已有翅片式換熱器產品逾2000種,具備年產翅片式換熱器600萬個的生產能力,是美的集團、海爾集團、海信集團等知名企業的的供應商之一。

作為一家擬創業板上市的製造類企業,同星科技在招股書中多次強調公司重視研發。2019-2021年,公司研發費用分別為1831.66萬元、1913.43萬元和2585.11萬元,同比增速達到8.53%、4.46%、35.10%。

乍一看,研發費用持續增長,還算漂亮,但帶入2019年-2021年的營收增速12.42%、21.51%、56.16%,同星科技的研發費用增長率並不及營收增速。這也直接導致其研發費用率逐年走低,近三年公司研發費用佔營收的比重分別為4.43%、3.81%、3.30%。

即便與同行相較,同星科技研發費用率也不突出,2019年-2021年,可比公司研發費用率均值分別為4.12%、4.66%和4.02%,近兩年已經低於同行均值。

(同星科技與同行研發費用率對比,數據來源:wind)

研發投入力度不及同行的結果是產出落後。截至2021年末,同星科技共獲得授權專利147項,其中發明專利11項,實用新型專利135項,外觀設計專利1項。但這11項發明專利的申請日均在2018年9月25日及以前,此後近4年的時間再未有新的發明專利。

反觀同行,三花智控定期報告顯示,2019年-2021年,其專利授權從1957項增加至2802項,發明專利也從918項增加至1366項;德業股份去年4月7日的招股書披露,彼時其發明專利17項,到2021半年報中,這一數據增加至21項。

再來看研發人員的投入。招股書顯示,2019年末、2020年末、2021年末,公司研發及技術人員分別為85人、75人和94人,佔員工總數的9.73%、7.46%和9.38%。從研發人員絕對數來看,除了近兩年多於宏盛股份外,難以企及其他同行,研發人員佔比也難與同行匹敵。以2021年數據進行類比,德業股份、宏盛股份、三花智控、盾安環境的研發人員數量分別為292人、90人、1890人、516人,佔比為14.50%、10.99%、13.05%和4.70%。

(同星科技與同行研發人員佔比對比,數據來源:wind)

為避免違規大量採用行業罕見的勞務外包模式事實上,同星科技研發人員佔員工總數的比例還可能更低,因為公司為規避勞務派遣違規,採用了行業內罕見的勞務外包用工方式。

招股書顯示,2018年末、2019年末,公司勞務派遣人數分別為52人、138人,佔用工總人數的5.62%和13.64%,2019年使用的被派遣勞動者數量超過用工總量的10%,違反了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頒佈的《勞務派遣暫行規定》第四條規定。

於是,2020年4月起,公司逐步將部分輔助或簡單工序外包給勞務公司,2020年9月起,公司已無勞務派遣人員。而2020年、2021年公司勞務外包人員數分別達到273人、344人,佔各期用工總數(在冊員工+勞務外包人員)的比例高達21.36%和25.56%。

(同星科技勞務外包情況,來源:招股書)

鈦媒體APP梳理同行情況,德業股份在招股書中稱,其報告期不存在勞務派遣和勞務外包;年報顯示,宏盛股份2021年勞務外包支付的報酬總額僅為169.97萬元,三花智控2021年勞務派遣薪酬僅為346.03萬元,盾安環境既無勞務派遣又無外包。

這也即意味着,無論勞務派遣還是勞務外包,在行業內都是算是小眾的做法,大量的勞務外包更是罕見。若同星科技沒有如此大量的勞務外包,公司員工總數還會大增,其研發人員佔員工總數的比例勢必更小。

靠税收優惠和政府補助達到創業板上市標準雖然研發能力不及同行,同星科技還是達到了高新 技術企業的標準。2017年11月3日,同星科技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認定;2020年12月1日通過複審。

高新技術企業光環加身,最直接的便利是,公司可減按15%的税率計繳企業所得税。同時,公司還享受殘疾人工資加計扣除優惠、福利企業增值税即徵即退優惠以及小微企業税收優惠,2019年-2021年,公司享受的税收優惠合計分別達到608.61萬元、491.81萬元、591.64萬元。

此外,同星科技還享受引才薪酬補助、技術創新項目補助資金等政府補助,過去三年的政府補助達到1030.56萬元、666.39萬元和641.71萬元。

簡單計算可知,2019年-2021年,公司享受的税收優惠和政府補助合計達到1639.17萬元、1158.2萬元、1233.35萬元,而各期淨利潤分別為4101.74萬元、4643.25萬元、6833.52萬元,税收優惠和政府補助合計佔淨利潤的比重高達39.96%、24.94%、18.05%。

招股書顯示,同星科技選擇的上市標準為“最近兩年淨利潤(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後孰低計算)均為正,且累計淨利潤不低於人民幣5000萬元”。2018年公司淨利潤為2019.09萬元,若沒有税收優惠和政府補助,2019年公司淨利潤僅2462.57萬元。換句話説,在沒有税收優惠和政府補助的加持下,公司2018年、2019年的淨利潤累計是達不到上述的創業板上市標準的。

(同星科技選擇的具體上市標準,來源;招股書)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的三花智控、德業股份等多家同行,沒有一家選擇在創業板上市的。

經營現金流淨額持續下降

事實上,除了業績依賴税收優惠和政府補助外,同星科技的盈利質量並不高,不僅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持續下降且為負,應收佔營收比重也高企。

如上所述,報告期內公司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均持續增長,但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卻持續下降,2019年-2021年,分別為4519.91萬元、356.86萬元和-1911.96萬元,與淨利潤的比值為110.19%、7.69%和-27.98%。

對此,公司解釋稱,“2020年上半年受新冠疫情影響總體收入較少,2020年下半年以來得益於季節性因素影響、國內疫情防控形式的好轉以及部分海外訂單的轉移,公司2020年下半年及2021年全年業務收入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由於公司主要客户的信用期較長且票據結算較多,相應增長的收入並未完全形成現金流入,導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佔淨利潤的比例大幅度降低。”

弔詭的是,同星科技的這一情形又是行業內罕見。鈦媒體APP梳理發現,除了經營艱難的宏盛股份2021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負,與公司同病相憐外,其餘同行近三年的數據均為正。

(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與淨利潤對比,單位:萬元,數據來源:wind)

這也引出另一個問題,同星科技營業收入的高增長其實都是賬面的增長。2019年-2021年,公司應收票據分別為9028.41萬元、12372.37萬元和16586.05萬元,應收賬款賬面餘額分別為14499.73萬元、20202.88萬元和24535.69萬元,也即應收分別達到23528.14萬元、32575.25萬元、41121.74萬元,佔各期營業收入的比重高達56.96%、64.91%、52.47%。

在此背景下,同星科技應收賬款週轉率明顯低於同行均值,2019年-2021年行業均值分別為6.59次/年、5.86次/年和7.87次/年,而公司則為3.49次/年、3.06次/年、3.71次/年。

(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蘇啓桃,編輯|崔文官)

*温馨提示:喜歡鈦媒體公眾號的小夥伴注意啦!根據公眾號推送新規,請將鈦媒體設為“星標”,這樣才能第一時間收到推送消息,已設置的小夥伴還需要重新設置“星標”哦

----------------華麗的分割線-----------------

下載鈦媒體App,領先一步,更深一度。

下載【鈦媒體App】,領先一步,更深一度。

萬水千山總是情,點個在看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