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經常會在身邊的投資者裏看到這麼一類人:他們熱衷於關注宏觀經濟,每天花很多精力看新聞、讀媒體、研究國家政策、解讀世界局勢。然後他們會根據這些宏觀信息,作出各種各樣的投資決策。
説得誇張點,他們不但是投資者,還可以説是半個經濟學家。
其實想想也有道理。我們平時投資的這些主要的資產,不管是股票、債券,還是房產,不可能不受到宏觀經濟形勢的影響。所以看起來,多花精力關注這些東西好像是理所當然的。
但有人卻有不同意見。是誰呢?就是我們熟悉的股神巴菲特。
1998年10月,巴菲特在佛羅里達大學的商學院進行演講。演講結束之後,他照例回答聽眾的提問,其中一個問題就説:您能不能談一談當前脆弱的經濟形勢和利率問題?您對將來的經濟形勢怎麼看?
結果巴菲特回答説:
我不研究宏觀問題。和宏觀相關的問題,我們根本不看不聽……一般的投資顧問公司的套路都是:把他們的經濟學家拉出來,講講各種大的宏觀格局,然後接下來應該怎麼做。我們覺得那些都是胡扯。
所以這裏就有個問題:宏觀經濟局勢對投資有影響,應該是每個人都認同的常識。但為什麼巴菲特卻説自己不研究宏觀問題呢?我們做投資的時候到底該不該關注宏觀問題呢?
我對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宏觀經濟雖然重要,但是很難弄懂。所以想用這個東西來指導自己的投資,不僅沒有好處,還會起到反作用。
我們先來看個例子。這是一個經濟學家炒股的故事。這個經濟學家不是別人,就是我們最熟悉的約翰凱恩斯。
凱恩斯我們都知道,他可以説是歷史上最偉大的經濟學家之一,也是整個宏觀經濟學的奠基人。但很少有人知道,他也是個很成功的實戰派投資人。
不過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樣,凱恩斯不是一個靠預測宏觀經濟週期賺錢的人,而是和巴菲特一樣的價值投資者。
當時的故事是這樣的:
在20世紀20年代,凱恩斯四十歲上下,正在盛年。那時候他的宏觀經濟學理論也相對成熟了,所以在實戰中也經常依靠自己的理論進行投資操作。
當時凱恩斯最喜歡的投資品類是外匯和期貨,因為這兩種資產和宏觀經濟的掛鈎最為緊密。他覺得,只要能研究懂宏觀數據,把握好經濟週期,賺錢簡直是必然的。
結果怎麼樣呢?那個階段的凱恩斯,虧錢的時候要比賺錢多得多。比如在1920年,凱恩斯根據自己的理論分析,押注英鎊升值,做空法郎、德國馬克和意大利里拉。結果市場走勢和他預測的正好相反,幾種貨幣全部對英鎊升值,他直接被平倉出局,大虧一筆。
當時這種預測失敗的情況還發生過很多次。根據統計,從1922年到1929年的七年裏,凱恩斯有五年的投資收益都低於市場指數,成績非常慘淡。
但是到了30年代,凱恩斯改變了自己的投資哲學。
那個時候他已經是自己母校劍橋大學國王學院的財務主管,幫助學校打理一部分資金,再像之前那麼不靠譜可不行了。結果凱恩斯,一個宏觀經濟學家,開始不再預測經濟形勢,而是尋找被低估的股票,然後大量買入並長期持有,變成了一個徹頭徹尾的價值投資的信徒。
結果這種投資方式給他帶來了豐厚的回報,他之後的十五年投資成績上升到了年回報9%左右,而同期英國股市跌了15%
凱恩斯為什麼會作出這種轉變呢?他後來在一封給朋友的信裏是這麼解釋的:
宏觀經濟當然很重要,但是影響宏觀經濟的因素實在是太多太複雜了,常人難以掌握。相比之下,尋找價值被低估的好公司要容易得多。
你看,對於頂級的經濟學家來説,理解宏觀經濟形勢,預測市場走向仍然是一件很難的事。
公認的宏觀經濟領域權威、耶魯大學經濟學教授、諾獎獲得者羅伯特:席勒,成功預測過兩次市場崩盤,但他也反覆強調,自己沒法依據宏觀經濟指標來預測市場,更談不上用這個指導投資來賺錢了。
聽到這裏可能有同學會好奇:那世界上有沒有靠搞宏觀投資吃飯的投資人呢?
還是有的。我們最熟悉的索羅斯,就是其中最出色的一位。
那為什麼索羅斯能賺到錢?別的條件先不説,他能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能拿到的信息質量,和我們遠遠不是一個層次。
舉個例子。聽過索羅斯的人,應該都聽説過他做空英鎊大賺一筆的經典案例。這個案例的來龍去脈已經有太多人講過,我們就不再重複,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網上搜一搜。但做空英鎊這個經典案例的另外一個小細節,知道的人可能不多:
當時是1990年,英國加入了由德法兩國牽頭成立的歐洲匯率機制,裏面包括英國、意大利、荷蘭、比利時幾個國家。簡單説這是一個“貨幣抱團機制”,機制要求所有成員國貨幣兑德國馬克的匯率必須穩定在一個很小的範圍內,一旦偏離比較多,政府必須出面干預。
當時兩德剛剛統一,為了防止國內通貨膨脹,德國央行不斷加息。但這個時候英國處於衰退期,非常需要降息來刺激經濟,可貨幣抱團機制讓英國沒法這麼做。這個時候索羅斯想,兩國最終一定有所衝突,一旦衝突,德國很可能尋求自保,放棄維護英國的匯率穩定。
結果之後有一次開會,索羅斯和德國央行行長施勒辛格聊上了天。他問施勒辛格,是不是希望歐洲以後共同使用一種貨幣?施勒辛格説:如果這種貨幣叫做德國馬克的話,他會非常開心。
索羅斯立馬就聽出了裏面的門道,他一下就確定了自己之前的想法:德國最在意的是自己的貨幣地位,其他成員國的死活並不重要。
於是他立刻給團隊下令做空意大利里拉,因為當時成員國裏經濟最差的就是它。這次做空成功之後,索羅斯又趁勢做空英鎊,最終的結果你也知道了,索羅斯當時一天就賺了10億美元了。
所以你看,靠把握宏觀來投資也不是不能成功,但它要求你不僅要有多年的深厚功力,還要有最直接和獨特的信息。而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説,只能看看媒體評論、二手分析、和朋友閒聊,還是不要期待能靠這個賺錢了。
那麼接下來的問題顯然就是:我們不去研究這些宏觀大問題,應該去研究什麼呢?
另一位著名的投資者喬爾蒂林哈斯特(Joel Tillinghast)的一本書,應該是解答這個問題的好選擇。
蒂林哈斯特是著名的基金公司富達基金的基金經理,掌管着400億美元,也是股神彼得林奇的得意門生。他之前寫了一本書,叫做《Big Money Thinks Small》,中文就是《大錢想得小》。
你看,這個名字正好契合了我們這一講的主題。蒂林哈斯特説,如果你整天研究宏觀經濟形勢,那你就讓自己陷入信息的汪洋大海了。作為極其專業的股票投資者,他説自己每天想的都是很具體的小問題,比如分析公司的時候,他問自己的都是:
消費者為什麼會購買這家公司的產品或者服務?
這家公司比起競爭對手來説最大的不同是什麼?
什麼東西會導致這家公司徹底失敗?
所以,如果借用巴菲特的説法,我認為,在投資的時候,最重要的是弄清什麼事是重要的、可知的。如果一件事是不重要的或者不可知的,那就別管了。
宏觀經濟問題是很重要,但我覺得對於普通投資者是不可知的,而什麼東西是可知的呢?比如:
.自己的投資期限有多長,應該如何針對性地配置自己的資產;
購買國內和國外指數基金的時候,哪家的費用和成本比較低;
-如果自己在境外有一些存着的美元或者其他外幣,如何更好地進行現金管理從而提高一點收益
把精力花在這些事情上,反而對我們長期的投資回報是更有益處的。
最後總結一下
宏觀經濟很重要,但影響宏觀經濟的因素太多太複雜,即使是凱恩斯、席勒這樣的大師,也沒法依據宏觀經濟指標來賺錢。即使有人能賺到錢,可能也需要深厚的功力和獨特的信息。
與其把精力放在宏觀經濟這種重要但不可知的事情上,不如想得小一點,關注更可知的事,比如怎樣完成一個資產配置方案,購買的產品有多大風險,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