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詩級”逼空終於見到轉機。
3月15日凌晨,青山實業發佈重要聲明,稱青山集團已經與由期貨銀行債權人組成的銀團達成了一項靜默協議。在靜默期內,青山和銀團將積極協商落實備用、有擔保的流動性授信,主要用於青山的鎳持倉保證金及結算需求。在靜默期內,各參團期貨銀行同意不對青山的持倉進行平倉,或對已有持倉要求增加保證金。作為協議的重要組成部分,青山集團應隨着異常市場條件的消除,以合理有序的方式減少其現有持倉。
危機見緩,市場也鬆了一口氣。
倫敦金屬交易所(LME)表示,該市場的一個大客户目前已公佈了與一個銀行業財團的支持有關的細節,這可能表明,出現進一步無序狀況的可能性得到緩解。
LME的公告中宣佈,LME鎳合約將於倫敦時間3月16日8:00恢復交易。
同時LME公告稱,LME設置了適用於所有基本金屬的漲跌停板:其他基本金屬合約的每日最大漲跌幅度將為該合約前一個交易日的收盤價加減15%,而鎳為至少加減5%並將根據市場情況繼續審查和調整。漲跌停板制度將從15日開始實行,鎳的漲跌停板將從恢復交易開始實行。
此外,LME將3月16日(週三)之前簽訂的所有鎳合約的交貨時間推遲到3月23日(即應在3月16日至3月22日之間交貨)。
1
“妖鎳”風波
當地時間3月8日,LME鎳價盤中一度大漲超100%,兩個交易日累計大漲250%。當天8點15分起,倫鎳停牌,收漲66.4%至8萬美元/噸,超過2007年的歷史最高點。
鎳衝上10萬美元/噸的歷史高位後,LME於北京時間3月8日下午不得不選擇“拔網線”,宣佈暫停異常波動的鎳期貨交易,並取消了當天0點起所有在場外和LME select交易系統進行的鎳交易,且推遲於3月9日交割的現貨鎳合約交割。
隨後有傳聞稱,國際大宗商品交易商嘉能可集團在倫鎳上逼倉我國鎳礦巨頭青山控股。
“青山控股持有20萬噸空頭倉位,到了交割月,如果拿不出20萬能夠註冊倉單的鎳的話,就無法完成交割。”有業內人士表示。
對此,青山實業董事局主席項光達回應稱,老外的確有些動作,但青山的倉位和經營都沒有問題。而嘉能可相關人員則表示,上述這種説法毫無依據。
2
神秘青山被逼倉?
處於事件核心的青山控股為民營鋼企青山系的骨幹企業之一。青山系上世紀80年代創建於浙江温州,歷時30年的發展,現已成為跨國集團公司,為全球最大的不鏽鋼生產企業。據悉目前青山系旗下擁有青山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上海鼎信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青拓集團有限公司、永青集團有限公司、永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五大集團,下轄300餘家子公司。
據公開報道,項光達1958年出生於温州甌海區一個工人家庭,畢業後進入温州海洋漁業公司從事機修工作,由於勤奮好學,很快成為單位的骨幹,並當上車間主任。1988年,項光達放棄鐵飯碗下海創業,進入汽車門窗行業,後逐漸轉向不鏽鋼行業並搭建起青山系。
2020年財富世界500強企業榜單中,青山控股排名第329位,營收380.12億美元,利潤8.26億美元,超越了營收364.88億美元、排名第351位的沙鋼,首度成為中國民營鋼企第一。2021年財富世界500強企業榜單中,青山控股以424.48億美元營收排名第279位,排名仍在沙鋼集團前。
2017年起,青山系開始新能源佈局,進入動力/儲能電池上下游領域。2018年,青山與廣汽集團等簽署合作備忘錄,將致力於合作共建動力電池全產業鏈。
不鏽鋼與新能源產業之外,青山系鮮少跨界。項光達曾數度表示,可能很多企業到了一定規模就會去做房地產或者金融。但是青山沒有去做,而是心無旁騖,專注產業鏈。
而在2020年12月,青山系罕見跨界,與動力電池巨頭寧德時代共同通過參與中法人壽增資跨界保險行業。中法人壽目前第一大股東為鴻商集團,青山與寧德時代各持股30%為戰略股東。
青山此前亦已參與新能源汽車產業。廣汽集團(601238.SH)2018年社會責任報告顯示,其與廣東省廣新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青山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三方為共同推動新能源汽車及動力電池相關產業的轉型發展和創新升級,將致力於合作共建動力電池全產業鏈。
產業規模宏大的另一面,青山系在資本市場佈局更為低調,至今未有一家控股的上市公司。鼎信集團曾為第一大股東的新三板掛牌企業新研工業已於2021年3月終止掛牌。
雖未上市,但青山是甬金股份、萬向錢潮、博亞精工、海目星、聯贏激光和華友鑽業等多家上市公司重要客户。
一位期貨業內人士對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表示,青山的目標是截至今年10月,將實現年化10萬噸的高冰鎳產能,猜測考慮到高冰鎳產能的釋放給鎳價帶來的下行壓力,青山從去年開始就在建立空頭頭寸,以對沖產量的增長風險。不過由於青山自己生產的鎳產品不能直接用於空單交割,所以其建立空頭頭寸的行為不能叫做套保。在其他行業有類似的“替代套保”或“相關性套保”,比如鋼鐵,需要套保的是非標品,在期貨場內交易的卻是標準化品種,因此用相似的或存在一定價格傳導關係的替代產品進行套保,不過,這種做法本身就存在一定風險。
據彭博此前報道,青山控股生產的鎳並不符合LME期貨合約的交割條件,所以其期貨空頭與其生產的產品並不是完美的對沖。
前述期貨業內人士表示,從LME鎳期貨倉位大於現貨來判斷,逼倉是存在的。從基本面考慮,鎳價由於新能源產業鏈需求增長有上漲動力,在俄烏事件的催化下,鎳價開始上漲,多頭藉此契機逼空。“本次事件,讓資本市場又一次看到了隱藏在暗處的無國界的金融戰場。”
3
“逼空”博弈為何出現?
所謂逼空,即逼迫空方買入,這一術語來源於期貨。逼空行情下,多頭認為市場上可進行交割的貨源稀缺,利用資金優勢不斷增加倉位,逼迫空頭在沒有足夠的貨進行交割的情況下,以較高價格平倉離場。這一逼倉方式的基礎為現貨的相對有限性和資金的相對無限性。
此次逼空的主戰場為倫金所,其擁有有色金屬市場定價權。中信建投期貨工業品分析師王彥青認為,倫金所的制度天然就對逼倉有利,不設漲跌幅的情況下,空頭方在貨源緊張的時候難有轉圜餘地,從而也可能導致市場失靈的現象發生。
“期貨有兩方面作用,主要是企業利用期貨交易套期保值,來規避生產經營風險。” 中聯金信息網總經理韓建標向貝殼財經記者表示,企業套期保值,交割產品有生產週期,都是未來的資源。而本次行情的大幅波動,主要是多頭基於空頭在短期內無法交割貨源的判斷以及倫金所對於交割品的限制而進行的逼空行為。
韓建標告訴貝殼財經記者,LME鎳期貨合約中可交割的是純度超過99.8%的精煉鎳,被疑為空頭的青山控股主要產品為鎳鐵、高冰鎳等,均無法直接用於在倫金所進行交割,意味着如青山控股未能平倉或延期交割,則必須通過另行生產或購入可交割的現貨完成在LME交割行為。
此輪逼空行情亦受到近期俄烏衝突的催化。俄羅斯鎳企諾里爾斯克(Norilsk Nickel)是全球最大的精煉鎳生產商之一,佔全球精煉鎳產量的比例超過23%。俄烏衝突導致大量俄鎳無法進入市場交易,對鎳價上漲形成支撐。上海鋼聯不鏽鋼事業部鎳分析師陳平平向貝殼財經記者表示,在全球鎳低庫存狀態下,俄烏局勢升級導致資源流通受阻,引發市場擔憂。
而在俄烏局勢致使俄鎳出現供應緊張的背後,鎳價暴漲的最主要因素為多頭逼空。多家機構意見認為,鎳價行情已脱離基本面範疇。
金源期貨提出,鎳價上漲的直接原因在於俄烏衝突的升級,市場擔憂俄鎳供應將會受到限制,疊加目前不斷下降的倫鎳庫存,因此出現了多逼空的行情走勢。目前來看,鎳價行情已經開始脱離基本面範疇,進入市場對於庫存以及交倉的博弈之中,行情走勢不確定性更大。
4
資本在獵殺什麼?
鎳被廣泛應用在鋼鐵、鎳基合金、電鍍、電池等領域,其中不鏽鋼是第一大領域,約佔全球鎳消費的70%。
鎳應用的另一領域,為近年關注度高漲的新能源領域。市場意見認為,鎳未來需求將受新能源汽車驅動。平安證券曾在此前的研報中提出,受益動力電池高鎳化以及新能源汽車較快發展,預計2019~2025年全球及中國鎳需求將以4.0%和4.3%的複合增速增長。
我國是鎳的消費大國,但自身鎳儲量並不豐富。工信部2016年10月發佈的《有色金屬工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顯示,2015年我國鎳生產量為23.2萬噸,表觀消費量則達到102萬噸,鎳對外依存度為86%。該規劃提出,鼓勵企業通過綠地投資、併購投資、股權投資等方式,與相關國家和地區開展互利共贏的產業開發投資合作,穩步推進境外銅、鋁、鎳、稀貴金屬等礦產資源生產基地建設。
青山控股正是在“一帶一路”背景下赴全球鎳儲量最豐富的印尼進行工業投資,2013年建設的中國印尼綜合產業園區青山園區是中國印尼兩國經貿合作的示範園區,後於2016年被國家商務部和財政部聯合確認為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截至2020年,印尼青山園區累計投資約95億美元,已發展成為擁有海、陸、空立體運輸通道的現代化大型工業園區,首個入園項目系年產30萬噸鎳鐵及其配套電廠項目。
項光達此前曾就投資印尼表示,印尼豐富的鎳礦資源,可以讓企業擺脱被動的國際鎳價波動局面,掌握成本控制的自主權。
2021年3月,青山控股間接宣佈高冰鎳產線試製成功。市場意見認為,青山高冰鎳的成功試產打通了“紅土鎳礦-鎳鐵-高冰鎳”這條路徑,不僅能緩解新能源行業鎳原料供應緊張局面,更為不鏽鋼行業未來眾多鎳鐵產線謀求新發展。
據韓建標介紹,高冰鎳經硫酸溶等生產環節,獲得的硫酸鎳,可直接應用於新能源動力電池,廠商可利用高冰鎳替代量少價高的精煉鎳,來生產硫酸鎳以節約生產製造成本。
韓建標向貝殼財經記者表示,他認為此次逼空最終仍關乎鎳定價權的爭奪。
貝殼財經記者關注到,中國銀行研究院去年7月的一份研報中提出,大宗商品人民幣計價面臨的障礙之一是交易量大,但影響力有限。
研報以原油市場為例。當前,我國上海原油期貨市場規模位居全球第三位,然而,上海原油價格更多地反映國內以及亞太地區供需,主要作為部分中資企業原油貿易基準價,相關應用場景以及標的使用範圍有限。黃金市場同樣如此,2020 年我國上金所黃金交易量、實務交割量均居全球前列,成為僅次於紐約、倫敦的“第三極”。近年來,上金所積極推動“上海金”基準價使用,但國際黃金交易以及主流產品仍以美元計價的倫敦金、紐約金作為基準。
5
有何經驗教訓?
此前也發生過中國企業境外套保發生風險的類似事件,比較著名的案例包括中航油套保鉅虧案和“國儲銅事件”。
2004年,中國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因石油衍生產品交易虧損5.5億美元,最終導致中航油被迫重組。彼時的中航油在國際油價為40多美元時,賣出了大量看漲期權,隨着油價的不斷攀升,中航油沒有及時止損,反而不斷追加保證金,最終導致油價攀升至每桶55.67美元時沒有資金支持,不得不“爆倉”。後來的分析認為,該事件的發生,除了有對油價判斷失誤、中航油內部風控失效、高管對衍生品風險認知不足的原因之外,也存在國際投行的逼倉行為。
“國儲銅事件”於2005年11月暴露。據當時的媒體報道,國儲局一交易員劉其兵突然失蹤,他於2005年8、9月間在LME銅期貨市場上,以每噸3000多美元的價位建立空頭頭寸約15萬至20萬噸,這批頭寸交割日是2005年12月,但自2005年9月以來國際銅價不斷上漲,國儲局損失嚴重。根據法院判決,截至2007年4月30日,劉其兵在境外越權交易未平倉頭寸已基本處理完畢,越權交易發生的資金賬户淨虧損為6.06億美元。應對小組為挽回損失,由國儲局提供了13.323萬噸電解銅,分別用於境內拍賣和境外交割。
中國銀監會曾對此事回應稱,由於缺乏對市場風險的有效控制,“國儲銅”事件代價慘重,但不能因此就對市場風險談虎色變,而是要科學管理市場風險,要建立科學有效的風險管理體系,要有風險轉移與對沖的手段和工具,還要加強市場約束。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朱玥怡 顧志娟 編輯 王進雨 校對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