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今天的A股表現不算特別強,但相比此前勉強也能稱的上揚眉吐氣了。不過在新能源板塊集體反彈,券商板塊護盤拉昇的時候,醫藥板塊特別是CRO概念的表現卻極差。
具體來看,3000億龍頭藥明康德大跌5%;泰格醫藥跌逾6%,市值跌破千億;亞太藥業跌停,康龍化成跌逾8%,凱萊英、博騰股份、九州藥業等多股跟跌。
值得注意的是,跌幅居前的個股大部分都進入葛蘭的中歐醫療健康混合基金前十大持倉股中,可以預見的是今日中歐醫藥健康混合基金的淨值回撤又是不小。
而終於,淨值連續回撤後,葛蘭出手了。
葛蘭出手自購
1月26日,中歐基金公告稱,公司將於公告之日起30個交易日內以自有資金申購中歐醫療健康混合、中歐醫療創新股票合計5000萬元,並持有三年以上。與此同時,基金經理葛蘭也將自購中歐醫療健康混合、中歐醫療創新股票合計200萬元,並持有三年以上。
中歐基金表示,基於對中國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穩定發展以及公司投資管理能力的信心,本着與廣大投資者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原則,公司和基金經理做出自購併長期持有相關基金的決定。同時,中歐基金温馨提示,自購不代表預測短線走勢,個人投資者需根據自身風險偏好以及投資週期來制定投資計劃,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中歐基金還指出,中歐醫療健康混合及中歐醫療創新股票作為行業主題基金,主要聚焦於醫療板塊投資。回顧過去,醫療板塊在經歷了近兩年的快速上漲和新冠疫情的反覆擾動下,整體波動較大。伴隨着近幾個季度快速調整,優質醫療行業個股長期投資性價比進一步提升。
展望2022年,基金經理葛蘭及中歐基金研究團隊認為醫藥生物行業長期成長的基礎沒有發生變化,政策導向總體積極、穩定。企業在行業總體轉型期以及疫情後時代更加註重修煉內功、加強硬實力的建立,產業鏈上下游更為完善,因此仍看好行業的長期投資機會。
一般來説,基金公司或基金經理自購從一定程度上傳遞出的是對市場的信心,但投資者也應該進一步辨別自購行為,有的確實是基於對中長期市場的看好,自購的金額也較多,誠意比較足,而有的只是發起式產品所要求的自購,這種意義並不大。
從最新的數據看,主動權益基金中,管理規模超千億的只有中歐基金葛蘭和易方達基金張坤。而中歐基金葛蘭的管理規模達到1103.39億,超過了易方達基金張坤的1019億元,規模排名暫列第一。
而對於合計規模超900億的中歐醫療健康混合、中歐醫療創新股票兩隻基金來説,不管是公司的5000萬元,還是葛蘭自購的200萬元都無疑是杯水車薪。
事實上,這兩隻基金超900億規模,一年的管理費至少9億以上。所以消息一出,不少網友並不買單。
有網友表示,“才200萬?是來開玩笑的嗎?”、“盤子太大,這點不夠看”、“在管千億規模,拿出兩百萬糊弄大家”
但也不乏投資者表示贊同,認為此舉至少代表了對基民的誠意。
其實不少網友對葛蘭表示不滿並不是多意外的事。
醫藥行業調整,葛蘭連續“踩雷”
近期,醫藥行業的調整確實讓很多投資者很傷感,與之相關的醫藥主題基金淨值大幅回撤,有的投資者甚至把此前的收益全都還了回去,關於是否繼續堅守也成了投資者的一道難題。
其中作為醫藥行業頂流基金經理,中歐基金的葛蘭自然也是處於風口浪尖,而隨着淨值下滑,進入2022年之後,各大平台上投資者抱怨的聲音越來越多。
值得注意的是,葛蘭除了踩雷因集採而股價暴跌的長春高新,葛蘭又踩雷了。
昨日,康龍化成在發佈業績預告的同時,公告了公司第一大股東信中康成、第六大股東信中龍成擬合計減持不超過6%股份,以昨日收盤價130.49元估算,兩股東合計最高減持金額約60億元。
也正是受此消息影響,今日醫藥板塊在大盤表示尚可的情況下繼續暴跌。如果説就長春高新也就算了,短短不到一個月時間連續“踩雷”,基民抱怨也並非沒有道理。
而從業績上來看,葛蘭管理的兩隻醫藥主題基金淨值回撤都在30%左右,已然成為同類基金中的吊車尾。但責任就全在葛蘭身上嗎?不可否認的是,其管理的醫藥主題基金確實了出現大幅的淨值回撤,不少基民浮虧嚴重,作為基金經理葛蘭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但基金投資同樣具有風險性,且從三年期來看,中歐醫藥健康的淨值仍有近180%的漲幅,這個成績其實相當不錯了。
那問題在哪呢?
不少基民上車比較晚,前期大漲沒吃到多少,後面的大跌卻基本全盤接收了,這個就形成了一定的偏差。且基金投資並不是短時間的事,而震盪和淨值回撤也是在所難免的事,淨值回撤這麼大的葛蘭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基金投資是件長期的事,任何投資都不要指望賺快錢。
而且投資理財中有一個“不可能三角”理論:時間(流動性)、收益、風險(安全性),通常是魚和熊掌無法兼得的關係。邏輯就在於資金是有時間價值的,犧牲了一定的流動性,持有時間越長理應獲得更好的回報。也就是所謂的以時間換空間。
面對較大幅度的回撤,出現擔憂是正常的,絕大部分人都無可避免。但耐得住波動才有機會收穫後續的成功,而投資優秀的公司往往輸的是時間。
巴菲特説過,在短期內,市場是一台投票機,但在長期內,它是一台稱重機。可見長期來看,股價終究會迴歸價值。而從歷史走勢來看,優秀的公司大跌過後多半也會迎來修復,所以面對現在的波動不必太過恐慌,理性面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