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7月12日電 題::6月金融數據出現較為明顯反彈
作者 許博男 如是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根據央行數據,6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51700億元,同比多增14683億元,高於預期值42000億元;6月,新增人民幣貸款28100億元,同比多增690000億元,高於預期值24000億元。
綜合來看,6月金融數據一改前期不振表現,出現較為明顯的反彈。融資需求低迷拐點已現,金融數據已走過最差階段。
企業貸款:總量結構均好轉,企業融資需求上升
6月,新增企業貸款新22116億元,其中新增企業中長期貸款14497億元、新增短期貸款6906億元、新增票據融資796億元,結構明顯改善。
經濟預期回暖帶動企業貸款總量與結構均出現明顯好轉。從總量上看,6月新增企業貸款新22116億元,較2021年同期多增7525億元,一改前兩個月頹勢;從結構上看,代表企業發展與擴張需求的中長期貸款較2021年同期多增6130億元,而常用作短期資金週轉的票據融資同比少增1951億元,企業融資結構出現明顯改善。
我們認為企業融資需求出現明顯上升,且融資結構出現明顯好轉的原因有兩個:其一,經濟活動明顯恢復,6月以來,疫情影響正在逐步消退,北京、上海新增確診病例大幅下降,復工復產帶動企業經營活動全面復甦。其二,疫情防控政策出現精準化、人性化升級,經濟預期扭轉,企業重拾發展需求,帶動企業部門貸款需求迴歸。
居民貸款:地產仍在谷底,居民融資需求仍在修復進程中
6月新增居民貸款8482億元,同比少增203億元,數據仍在延續前幾個月的磨底趨勢。
地產市場表現低迷,是居民融資數據的主要拖累原因。從結構上看,6月居民短期貸款同比多增782億元,居民中長期貸款同比少增989億元,可以見中長期貸款是本月居民貸款表現低迷的拖累項。而中長期貸款的最重要組成項是汽車貸款與房屋貸款,而地產仍然不振,是本月居民融資數據疲軟的主要拖累。
政府債券:財政依然給力
6月新增地方政府債券融資15765億元,其中專項債券13724億元,一般債券2041億元,“穩增長”發力仍在進行中。
年內專項債發行額度基本全部完成,帶動政府融資數據亮眼。轉向債發行受政策導向影響,於近兩月明顯提速。截至6月末,專項債發行總規模已經達到3.4萬億元以上,全年93%的新增專項債券已發行完畢。在此背景下,政府債券融資也對本月社融數據表現產生了較為明顯的支撐。
M1&M2:剪刀差再次印證經濟預期回暖趨勢
6月M1同比增加5.8%,M2同比增加11.4%,M2-M1增速剪刀差出現收窄。
M2-M1剪刀差表明貨幣已經開始出現“活化”趨勢,再次印證經濟預期回暖趨勢。
6月M2增速-M1增速剪刀差為6.5%,雖然仍處較高水平,但相較上月的5.6%已出現收窄趨勢。M2增速-M1增速的剪刀差越大,説明二者之差即企事業單位定期存款與居民儲蓄存款,其比重較高,也意味着貨幣存款活期化程度更低。
自2022年年初以來,M2-M1剪刀差一直處於較高水平,尤其是2022年1月,這一數值高達11.7%。而6月為年內剪刀差首次回落,也從另一側面印證貨幣開始出現“活化”趨勢,經濟預期出現邊際好轉——因為只有當企業經濟預期開始好轉、需要擴大資本開支時,才會將定期存款活期化。
最差階段已經過去,但仍要警惕行情回調風險
金融數據是經濟運行態勢的前瞻指標,社會融資總額從一定程度上反應居民與企業對經濟的預期,因為只有在樂觀預期下,企業才會通過增加長期貸款而擴大資本開支以謀求擴張性發展,居民也才會增加汽車、住房等大件商品消費從而增加中長期貸款。
當前,企業部門已然出現明顯預期轉好,居民部門需求雖然萎靡,但汽車與地產調控政策底已到,需求釋放可期,疊加政府部門財政發力,5-6月大概率是全年“經濟底”,未來只需靜待“柳暗花明”。
資本市場向來是預期先行、機構搶跑。自5月以來,A股市場由於美聯儲加息的靴子落地、彼時經濟已經探底這兩重預期,已累積不小漲幅。但結合物價數據,6月CPI同比上漲2.5%,高於預期值,本輪豬週期啓動疊加海外原油市場供需矛盾短期內難以解決,長期通脹上揚隱憂仍在。雖然當前通脹數據不一定會掣肘貨幣政策的大趨勢,但我們仍須警惕通脹預期之下市場走出“倒N形”行情。(中新經緯APP)
本文由中新經緯研究院選編,因選編產生的作品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選編內容涉及的觀點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責任編輯:李惠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