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份“愛爾眼科被曝出手術回扣清單”在網上流傳開來,將愛爾眼科這家市值2000億元的上市公司再次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
曝出這個清單的人,是曾在武漢抗疫前線的女醫生艾芬,一年多以前她與愛爾眼科的醫療糾紛,還未能有定論。
值得一提的是,在艾芬維權的這一年中,公司的股價已較2021年7月曆史高點下跌超45%;較2020年12月31日跌去超30%。
如今的“行賄”風波,更是讓愛爾眼科備受質疑。
“艾芬事件”持續發酵
1月6日至1月9日,微博認證為“武漢市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的艾芬發文稱“愛爾眼科行賄”,並先後貼出多份名單,包括“聯繫人、金額、開户行、卡號、患者姓名、手術日期、病種、手術費”等內容。
另外,艾芬還曝光了數份內部政策文件。其中,一份寫有“玉林愛爾眼科醫院”的文件詳細記錄了醫院病種價格及員工介紹獎勵。
對此,涉事的宿遷愛爾眼科醫院於昨日晚間發佈聲明稱:目前網傳的信息,我院於2019年已按照董事會相關要求進行了整改,嚴肅處理了違規員工,並撤換了管理團隊。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爆料的醫生艾芬,一年多以前與愛爾眼科爆出的醫療糾紛,也刷屏全網。
早在2020年年末,艾芬在其微博上發視頻稱,稱自己在愛爾眼科治療眼部疾病時,遭遇了不規範治療,險些導致失明。其認為術前醫生未仔細檢查眼底,事後多次複查也不規範,延誤了最佳治療時機。
2021年1月,愛爾眼科再公佈自查報告認為,患者右眼視網膜脱落與本次白內障手術無直接關聯。不過也表示“武漢愛爾眼科醫院在此事件上存在醫療管理規範執行不到位、責任心不強的問題。”
對此,艾芬仍不認同。2021年2月,艾芬表示,已經向武漢市衞健委醫證醫管部門遞交了“實名舉報湖北愛爾眼科總院醫療行為違法違規問題”的舉報信。
雙方爭執的焦點在於人工晶體植入手術前,醫院是否對艾芬的眼底進行仔細檢查。直到目前,雙方仍各執一詞,糾紛仍無最終定論。
不過,除艾芬與愛爾眼科這場著名的醫療糾紛外,據中國裁判文書網數據統計,2014-2020年,愛爾眼科作為當事人的醫療損害相關案件共計75起,對患者的賠償金額從數萬元到數十萬元不等。
上市十餘年瘋狂擴張
資料顯示,愛爾眼科是一家眼科醫療機構,目前在全國擁有超過600家眼科醫院及視光中心,僅在中國內地的年門診量就超過1000萬人次。
2009年愛爾眼科作為首批28家上市公司之一登陸創業板,上市十餘年時間,公司的市值也一路飆升,從最初的69億元不斷突破,去年一度突破3600億元。
此外,愛爾眼科總營收從2009年的6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119億元,增幅19倍;歸母淨利潤從2009年的0.9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17.2億元,增幅18倍;一度被市場稱為“白馬股”,更被喻為“眼茅”。
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15.96億元,同比增長35.38%;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0.03億元,同比增長29.59%。
而愛爾眼科業績和股價的高增長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其併購投資的模式,其主要通過併購基金先進行體外培養,等到醫院運營成熟後,再收購進入上市公司體內,這種模式可以避免新建醫院盈利爬坡期對上市公司當期淨利潤的影響。
據統計,自2014年起,愛爾眼科通過引入產業基金進行資產併購,平均每年併購醫院超30家。截至2021年6月30日,愛爾眼科醫院數量高達155家,分佈在全國各地一二三線城市,在民營上市眼科醫院裏一馬當先。
就在2021年最後一個月,愛爾眼科拋出一份大手筆併購公告,擬分別從亮視長銀、亮視長星、蕪湖遠翔天祐、天津愛信手中收購14家醫院的部分股權。
股價近腰斬
然而,愛爾眼科現今的股價較2020年12月31日已跌超30%;較2021年7月曆史高點已跌超45%,市值已經從最高點蒸發了近1900億元。
與此同時,知名基金也紛紛出逃。愛爾眼科2021年三季報顯示,高瓴集團、“公募一哥”張坤管理的易方達藍籌精選混合型基金等明星機構從前十大股東中消失。
這與其瘋狂擴張的模式不無關係。在愛爾眼科以工業流水線式的手術為主的發展模式背後,幾乎不做深度研究。2018年—2021年9月,愛爾眼科研發支出佔比分別為1.22%、1.53%、1.38%、1.36%。
2018—2020年愛爾眼科研發投入情況(單位:萬元,%)
要知道,醫藥行業創新藥是行業塔尖的根本原因是技術壁壘,研發是塔尖企業的重中之重。如果一家醫療公司的優勢是建立在渠道、銷售上,而不是技術上,那麼長期看,並不能站在醫療行業的巔峯。
這種過於重視外延擴張的模式,也導致愛爾眼科醫療事故頻發的主因。這也許是艾芬質疑的,也是市場亟需瞭解的。
另一方面,愛爾眼科在實現數量和業績增長的同時也積累了龐大的商譽。截至2021年9月30日,愛爾眼科的商譽值達41.26億,佔總資產的18.91%。如果未來業績增速放緩趨勢延續,愛爾眼科也會存在商譽減值爆雷的風險。
此外,愛爾眼科還頻繁因發佈虛假廣告而被市場監督管理局點名。數據顯示,2015年到2019年,愛爾眼科的子公司因出現違法廣告、違規生產與銷售等行為,被行政處罰100次左右。
儘管愛爾眼科處於醫療黃金賽道,已經形成了渠道、規模、品牌等優勢,但考慮到其瘋狂的擴張模式,投資者在投資時務必要保持高度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