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媒體稱為週期股投資大佬,也是業內少有的累計管理公募基金產品超過15年的投資總監。
2019年初,大盤在2400多點徘徊時,他旗幟鮮明發佈署名文章《致終將到來的牛市》,當年大盤上漲22.30%。
2019年9月,他公開發布長達5000字的署名文章《消費龍頭之後,誰將扛起核心資產的大旗?》,並提出週期龍頭公司有望成為核心資產的新領軍。
2020年3月,他再度公開發布8000字長文討論新舊基建,並提出佈局週期核心資產。
2021年2月,他提出抱團股或出現瓦解,2021年將迎週期投資大年。果不其然,今年週期股崛起。
熟悉公募基金的人或許已經猜到,他就是融通基金副總經理、權益投資總監——鄒曦。從2001年國內第一隻開放式公募基金問世,鄒曦就加入了基金行業,20年過去了,他是行業內為數不多仍奮鬥在投資一線的“老將”之一。
週期板塊後市如何演繹,站在這個時點上,鄒曦再次毫無保留地分享自己的思考,以下內容來自鄒曦:
2021年前三季度,A股市場表現出週期崛起的態勢,鋼鐵、煤炭、有色金屬、化工等行業大幅上漲,表現遙遙領先市場,而週期板塊的表現能否持續是市場普遍關心的問題。
我們認為,這些中上游資源品行業在產品價格上漲推動下的強勁表現,其背後的原因既有短期因素又有長期因素。客觀來説,異常的短期因素佔主導,因此其可持續性有待觀察,但是從中長期來説,可能宣示着中國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為週期板塊整體創造了系統性重估的機會。今年以來中上游資源品行業的表現更像是“為王前驅”,週期板塊崛起的深入演進,有必要從穩定性和持續性進一步尋找方向,其中房地產基建產業鏈值得關注。
1、短期擾動因素推動資源品價格上漲
本輪資源品供需關係緊張導致的產品價格上漲,主要受到新冠疫情後全球經濟結構失衡等短期因素影響,“雙碳、能耗雙控”等中長期因素影響有限。新冠疫情爆發之後,海外經濟體尤其是美國,推出了力度史無前例的財政貨幣刺激政策,基本上一年時間走完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6-7年的路。美國本輪刺激偏向於財政政策,導致其居民消費需求尤其是實物消費需求急劇膨脹,已經明顯超過疫情前的合理增長水平。與此同時,由於中國抗疫得力,被動成為全球工業品的主要保供力量,出口份額迅速提升。出口需求快速增長,疫情導致消費尤其是服務消費低迷,同時為清理歷史舊賬,房地產基建相關投資受到抑制,導致中國經濟的需求結構出現一定程度的扭曲。中國經濟在2019年開始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之後,正常的經濟生態應該是出口、消費保持合理增長,投資維持低位穩定增長,各種需求的配比關係比較均衡。但是疫情導致需求結構階段性紊亂,從而經濟體系內在摩擦加劇。一方面,全球短期過度的實物消費需求與中國有限的資源品供應能力不匹配,導致國內能源、金屬、化工等產品價格大幅上漲;另一方面,服務業就業人口很難無縫平滑地向製造業轉換,存在一定程度隱性的摩擦性就業不足,導致居民整體的收入和消費難以回覆到疫情前正常的增長水平。從煤炭產量、火電發電量、電力需求量等數據來看,需求尤其是出口工業品需求過於旺盛,是資源品價格上漲的主因,而市場目前普遍關注的“雙碳、能耗雙控”等因素,更多的屬於情緒影響。
資源品供需關係緊張狀況的持續性,主要取決於海外尤其是美國需求的持續。根據歷史經驗,本輪疫情過程中美國經濟的槓桿率尤其是政府槓桿率大幅提高,整體需求的持續性存疑。同時,當疫情逐漸恢復,美國消費需求從實物轉向服務,中國出口需求逐步回落應該是大概率。今年4季度,美國財政支出退坡,疊加購債Taper啓動,將是一個重要的觀察點。至於受到廣泛期待的穩定資源品價格的政策干預,中央政府已明確定義為“市場化手段”,同時還在反覆強調對“雙高”項目的嚴格控制,更多的紓困政策措施立足於緩解企業的財務、經營成本,維護好市場主體。這意味着我們需要忍受經濟體系短期的結構性摩擦,不能採取違背長期導向的權宜之計來應對短期的經濟問題,最好的做法是等待經濟規律自然發揮作用,否則當異常需求脈衝的潮水退去之後,又會留下一堆過剩的高耗能產能。
2、資源品供需關係緊張宣示中國經濟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從中長期經濟結構的視角來看,目前資源品供需關係緊張的狀態更類似於2002-2003年。當前市場普遍用2010年4季度國內部分地區的“拉閘限電”來研究類比今年8-9月以來能源供應的緊張,更多地從“能耗雙控”政策的角度來考量。實際上,遠至2002-2003年,同樣出現過中上游行業供應緊張的狀況,當時統稱為“煤電油運”。1999年開始,中國經濟已經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國企改革提升了經濟運行效率,並加速了市場出清;房地產市場改革,出口導向型經濟的蓬勃發展,以及重化工業化的加速推進,為中國經濟增長打開新的空間。直至2002-2003年,以“煤電油運”的供應緊張為典型現象,才確認中國經濟已經進入了“黃金十年”,其背後的邏輯在於供給端對於需求的持續增長估計不足。
回過頭來看,從2019年開始,中國經濟大概率已經再次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從制度的角度來看,投融資體制改革提升了經濟運行效率,財税體制改革和房地產市場長效機制的建立,抑制了地方融資平台和房地產行業的無效融資需求的無序擴張,同時加速了低效產能和過剩庫存的有效出清,經濟內生風險充分釋放;從產業的角度來看,中國製造重新崛起,人的城市化加速推進,為中國經濟增長打開新的空間。碳達峯和碳中和,將促進中國佔據優勢的電動車和光伏產業鏈的發展,可以歸結到中國製造重新崛起的因素之中;共同富裕,將降低中國社會的貧富差距,促進經濟的持續增長,而共同富裕最有力的抓手,就是人的城市化。
在新的發展階段,中國經濟增長的持續性和穩定性將明顯提升。我們預計,未來3-5年中國經濟的潛在增長率可以保持5.5%左右的水平,之後5年也不會出現明顯的下降。同時,過去二十年,投資階段性超前產生的供給與當期需求的不匹配,導致中國經濟出現較大幅度的波動,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之後,基建與房地產領域無序的投資衝動行為受到有效制約,相關投資產生的供給與當期需求的匹配程度將大幅提升,中國經濟的波動性將大幅降低。
2020-2021年逐漸顯現出來的資源品供應緊張狀況,從中長期的角度來看,一定程度上可能與2002-2003年有類似之處,體現了供給端對於需求的持續增長估計不足,驗證了中國經濟已經進入持續穩定發展的新階段。雖然目前來看,短期異常的海外需求確實是主導因素,但是我們可以試想一下,當海外需求脈衝的潮水退去之後,中國經濟將煥發出新的面貌。首先,經過疫情考驗的堅強的製造業體系,以及新能源相關產業鏈的優勢地位,將確保出口好於疫情前基本陷入零增長的水平,進入合理增長的狀態;其次,經過有效出清,得到合理約束的房地產行業和地方融資平台,將確保房地產和基建投資維持低位穩定增長;第三,隨着人的城市化加速推進,共同富裕的目標將以較低的社會成本逐步達成,消費將重新回到合理增長的水平。中國經濟增長的持續性,能夠保證能源和原材料需求的中長期穩定增長,反過來説,資源品供應緊張可能正好驗證了中國經濟已經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中長期需求的穩定增長並不意味着中長期供需關係的緊張,起點的現象相似並不意味着未來的走向會雷同。首先,美國過度刺激消費需求帶來的全球需求超速增長的持續性存疑,全球並未真正進入需求持續擴張的大週期。在未來可見的時期,如果美國的實物消費需求回落至正常水平,中國出口需求的脈衝會隨之回落。雖然目前對房地產基建投資需求的嚴厲抑制屆時將有所放鬆,但是在“不以房地產作為經濟刺激手段”的明確政策導向指引下,相關投資需求只是逐步迴歸正常化,很難想象會進行強力刺激,預計難以完全對沖出口需求的下行。其次,二十年前的中國,快速融入全球貿易體系,加速城市化,疊加重化工業化的需求釋放,因而對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持續高速增長。而目前進入的新的發展階段的特點有所不同,工程師紅利推動的製造業升級更強於勞動力紅利釋放帶來的規模擴張,人的城市化的重點落腳在已進城中低收入人羣消費需求的升級,因此整體需求的增長在於持續性而非絕對增速水平。第三,雙碳目標的約束,對能耗和環保的要求,決定了非化石能源將逐步成為新增能源供應的主要組成部分,能源轉型會進一步制約對資源品需求的快速增長。由此可見,資源品供需關係緊張中長期來看並不成立。
短期需求的脈衝與中長期需求的持續穩定增長,要求政府調控“有形的手”進行合理應對。一方面,不能因為短期供需關係的緊張就緊急大幹快上“雙高”項目,形成未來2-3年的過剩產能;另一方面,又不能無顧現實需求的穩定增長和風、光等新能源發展的漸進性,“一刀切”地猛烈削減傳統能源和原材料的新建產能。否則,就會陷入“一放就亂,一管就死”的舊有循環。這可能就是中央政府強調“跨週期調控”的題中應有之義吧!為什麼近期中央政府強調不搞“運動式減碳”,相關部委提出對煤炭、火電產能的合理增長要予以滿足,應該都是基於中長期因素的考量。當然,投融資體制改革有效推進,對地方政府融資平台、房地產企業等微觀主體的有效約束,也為跨週期目標的實現提供了制度保障。
3、資源品行業股價的強勁表現可能只是週期崛起的序曲
如果中上游資源品價格上漲更多取決於短期的異常需求,而非中長期的“雙碳、能耗雙控”政策,其持續性是值得懷疑的。依據正常的投資邏輯,相關行業和公司很難賦予較高的估值,或者説估值提升的空間有限。那麼,這是不是意味着週期板塊的行情就要結束了呢?恰恰相反,我們認為週期板塊的機會才剛剛開始。如果資源品價格的上漲意味着中國經濟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持續性和穩定性大幅提升,將有力地支持週期板塊的系統性重估。
中國經濟的需求結構將逐步迴歸正常,市場出清接近尾聲,房地產基建相關產業鏈基本面或將改善。可以預計,當出口需求逐漸回落之時,出口一枝獨秀,“我花開罷百花殺”的格局將有所改觀,需求結構將重新趨向均衡,經濟體系的內部摩擦將逐步緩解。從未來3-6個月的時期來看,房地產基建相關的投資值得重點關注。如果出口尚未回落,現有的摩擦狀況短期繼續持續,製造業和居民消費將繼續受到傷害,需要通過適度放鬆房地產信貸,加大基建投資來穩定經濟和就業;如果出口明顯回落,則意味着美國過度刺激佔據全球有效供給的局面扭轉,為中國發展內需騰出了空間,可以適度放鬆對房地產和基建投資的抑制,通過恢復內需來穩增長。同時,政策性市場出清階段性進入尾聲,無論是2020年4季度有關國企的嚴重債務違約,還是2021年3季度逐步顯性化的房地產高槓杆企業的困境,都表明對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的整頓和房地產行業低效產能的清理已見到明顯成效。重大事件意味着有效約束的建立,意味着新的運行機制的建立,在中國特定的制度環境下,已經具備放鬆過度壓制,推動房地產融資和基建投資重新迴歸正常化的條件。就像2004-2005年,在對國有銀行體系進行深度整頓之後,其經營行為階段性得到有效規範,以國有銀行在海外資本市場上市為標誌,銀行體系擴張信用的能力得到全面恢復。
貨幣信用格局可能根本扭轉,市場風格轉向低估值。2021年初以來的“緊信用貨幣寬”或將逐步轉向“寬信用貨幣緊”,導致市場風格從成長轉向低估值。從資金需求結構來看,出口和製造業資金週轉速度較快,資金需求強度較低;房地產基建相關行業資金週轉速度較慢,資金需求強度較高。年初以來出口相關行業高速增長,房地產基建行業受到政策壓制,需求結構因素必然導致信用擴張較慢,形成了緊信用的狀況。由於今年以來貨幣政策維持嚴格中性,因此剩餘流動性自然提升,出現了貨幣寬的結果。未來如果出口逐漸回落,房地產基建相關行業逐步回升,信用擴張將得以加速,寬信用格局形成,預計貨幣政策同樣將維持嚴格中性,因此剩餘流動性自然下降,貨幣將會變緊。在這種情況下,市場風格將發生轉變,低估值板塊在基本面出現改善的情況將會加速上漲。
在中國經濟進入新發展階段的背景下,週期板塊將可能打破A股市場固有的偏見。在經歷了資源品行業充分表現的序曲之後,週期崛起將會持續演化,這也是A股市場整體走出震盪格局,突破向上的前提條件。由於盈利增長的持續性和穩定性已成為週期板塊重估的主要前提,因此“損有餘補不足”的均值迴歸定律在週期板塊或將發揮作用。綜合盈利增長預期改善和市場風格轉變兩方面考慮,我們認為以房地產基建產業鏈為代表的低估值週期板塊或將成為未來一段時間的市場主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