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股東深化戰略合作,濱海投資(02886)打開估值上行空間
“雙碳”背景下,濱海投資(02886)或將迎來成立以來最大的變革。
6月8日,濱海投資發佈公告稱,天津泰達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下稱“天津泰達”)與中國石化天然氣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石化天然氣”)簽訂《關於進一步推動濱海投資有限公司高質量發展的框架協議》,該協議自簽訂之日起有效期為5年。
公告顯示,在中國油氣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的新形勢下,天津泰達與中石化天然氣認為應進一步發揮各自優勢,深化戰略合作,抓住機遇推動濱海投資高質量發展。
值此之際,濱海投資的動作也引起了外界的好奇:該公司未來將如何發展?深化戰略合作帶來的上行空間又有多大?
兩大主要股東深化戰略合作,“人和”共築核心壁壘
從今次框架協議的內容上來看,天津泰達和中石化天然氣以做大做強做優濱海投資為根本目標,立足實際、放眼長遠,通過友好協商制定短期、中長期一籃子合作方案。其中,諸多項目涉及濱海投資未來業務開展、上游氣源的保障、產業投資基金的建立、融資安排等多方面內容,有望使其進一步提升在天然氣行業中的影響力和競爭力,助力公司邁入同類型企業頭部行列。
這並非中石化首次青睞於濱海投資,2020年4月,在泰達控股支持下,公司引入中石化為戰略投資者,持股比例達到約29.99%,躍升為公司的第二大股東。兩年來,公司與中石化實現資源協同,期內持續優化外埠子公司的源頭氣源接駁供應或雙氣源供氣,在保障冬季調峯氣量充足的基礎上降低氣體採購成本,增加氣體盈利,雙方的戰略協同取得顯著效果,濱海投資的經營業績實現穩步增長。
從此次合作的具體事宜來看,控股股東天津泰達承諾將會在天津市及其他經營區域利用城市綜合開發業務為濱海投資提供包括燃氣供應、綜合能源服務、分佈式能源服務等項目機會;並通過優化派息政策、設立專項資金或產業基金等多種方式優先支持其對於發展資金的需求;還將通過各種機制,有效促進其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雙百企業”政策落地,不斷增強公司的經營活力和發展動力。
而中石化天然氣則承諾將利用自身資源優勢,努力為濱海投資及其附屬公司、新開發項目提供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氣源,支持擴大市場規模;倘若公司通過商業化方案利用中石化天然氣之母公司或關聯公司的財務資源時,中石化天然氣將積極協調;中石化天然氣亦同意通過自身儲氣能力資產,為濱海投資提供儲氣調峯服務,提高採暖季調峯保障能力,幫助完成儲氣能力任務。
可以預見的是,濱海投資將充分依託天津泰達和中石化集團在天然氣資源、資金、人才、品牌等方面的多種優勢,加大對天然氣終端業務開發,實現售氣規模的快速增長,為下游客户提供充足的氣源保障。
不止於此,天津泰達攜手中石化,除了深化資源協同效應,給濱海投資帶來規模上的拓展和成本上的優化,更將為規劃長遠轉型提供有力支持。而具備兩大國資股東的背書,公司的融資渠道將進一步拓寬,利於公司後續優化財務結構及籌措更低成本資金,推動公司實現跨越式發展。
城燃板塊夯實主業根基,“天時地利”強化確定性
如果説,上述深化戰略合作是濱海投資實現高質量發展中的“人和”優勢,那麼從單純的城燃企業進階還離不開“天時”和“地利”兩大優勢。
一是,“天時”方面,天然氣等清潔能源替代煤炭大勢所趨,進而可以促使公司業績穩定增長。
天然氣燃燒後無廢氣,與煤炭、石油等能源相比具有使用安全、熱值高、潔淨等優勢。作為過渡能源,天然氣在可再生能源崛起前補充傳統能源退坡留下的能源缺口,成為在電力結構中唯一上漲的化石能源。
而今,利用天然氣替代煤炭發電已成為全球發展趨勢。再加上“十四五”規劃明確指出“推動能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利用,降低碳排放強度,制定2030前碳排放達峯行動方案”,及“雙碳”目標漸行漸近,國內天然氣等清潔能源替代步伐進一步提速。
在這一背景下,我國天然氣的市場規模也增長迅速:我國天然氣表觀消費量從2014年1869億方增長到2021年的3726億方,另據《“十四五”現代化能源體系規劃》,中金測算至2025年中國天然氣消費量有望達到4230-4615億立方米,能源結構的長期變化有力支撐天然氣消費。
在政策、技術與資本共振的情況下,中國天然氣產業仍然在持續向好發展,業內公司擁有巨大潛力,濱海投資也因此迎來了新一輪成長週期——2021年,公司實現收入48.43億港元,同比增加33%;公司擁有人應占利潤4億元,同比增加13%;管道天然氣銷量達約19.6億立方米,同比增長約11%,實現量效齊增,財務與經營指標的雙豐收,未來還將繼續維持這一趨勢。
二是,“地利”方面,技術、資源等優勢賦能業務,進一步打開濱海投資的業績增量空間。
近年來,背靠我國北方龐大的天然氣需求市場,以及良好的海港條件,天津已逐步發展為京津冀乃至我國北方的天然氣供應保障樞紐城市。憑藉大規模的油氣田、儲氣庫羣、LNG接收站和向外延伸的輸氣管網,天津形成天然氣產、供、儲、銷完整體系,而天津作為濱海投資的發展根據地,公司在此擁有廣泛的終端客户資源,在濱海新區擁有400多公里的高壓管線,高壓管線系統整體輸氣能力在100億立方米,目前管網利用率僅為約20%,增量空間巨大。
目前,全國城燃市場整合正在不斷提速,濱海投資始終堅定看好能源結構轉型下天然氣市場的發展前景,確保公司在燃氣業務領域擁有長期且可持續的擴展空間。
以近日的業務拓展為例,6月13日,濱海投資於煤改燃領域再下一城——與天津渤化永利熱電達成合作,為其提供煤改燃工程建設服務,並在完工後向其長期供應天然氣和管輸服務。據瞭解,該煤改燃項目計劃於2023年末完成第一台燃氣鍋爐改造投產,預計年用氣量約2.4億立方米,之後逐步完成剩餘三台燃氣鍋爐改造工作並初步規劃建設兩台6F燃機,預計全部投產後,年用氣量可達約8億立方米。
此外,在今年召開的第28屆世界天然氣大會(WGC2022)上,參會者從技術可實現的角度提出,在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等技術的加持下,天然氣可成為零碳排放的清潔能源,從過渡能源轉變為可持續能源,有望突破化石能源的限制。另有與會者認為能源多元協同發展模式可實現資源共享、提升整體經濟性,例如發展氫能的主要障礙是儲存和運輸氫氣,但投資氫能儲運基礎設施成本較高,共享現有的天然氣基礎設施將成為有效解決該問題的手段之一,亦將為天然氣企業帶來新的全新發展機遇。
新業務價值持續攀升,戰略升級勾勒成長曲線
當前,濱海投資的城燃業務平穩增長,安全運營效果顯著。作為企業根基的燃氣業務持續為其提供穩定的現金流和利潤,為後續的業務拓展打下堅實的基礎,與更多高附值的業務相互協作,為公司的成長性增添無限想象空間。
智通財經APP瞭解到,濱海投資近年開展增值服務的拓展,藉助城燃業務高存量用户,向城燃業務產業鏈縱深拓展。通過多場景推廣,提升品牌知名度,伴隨着主營業務規模的增長,增值業務有效豐富收入來源,截至2021年末,公司累計用户近220萬户,預計2022年新增用户約為14萬户,用户數的持續增長將為公司帶來更多的客户資源,併為增值服務和多元業務的發展提供支持。
值得思考的是,除了向增值服務不斷擴張,城燃企業的未來將走向何方?我們或許能夠在近年以來業內熱門的轉型方向上一探究竟。
就大趨勢而言,雙碳目標助力新能源加快滲透,長期趨勢已經確立。當前,大部分城燃企業仍是依託市政燃氣管網的自然壟斷優勢,以用户為中心,開發增值業務,依託規模優勢,普遍延伸至燃氣灶器具、燃氣保險銷售領域,並逐步向生活電商、氫能、光伏、充電站以及供熱領域發力。由此可見,未來的燃氣企業有望走向通過內生外延並舉,及推動氣電光伏融合的發展模式,而業內普遍稱該轉型方向為“智慧能源”。
據瞭解,智慧能源行業的發展極為迅速,短短數年間市場規模已從2015年的6544.2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9413.2億元,預計至2024年市場規模為12011.2億元,隨着利好政策的不斷加碼,這片“藍海市場”具備極大的待挖掘空間、商業機會和增量潛力。
從業務拓展來看,城燃公司普遍藉助廣闊的用户基數,利用智能化的信息技術開展分佈式能源服務,以此提高能源的綜合利用效率,降低排放保護環境,有利於城市電網和氣網的雙重調峯,及提高能源供應的安全和穩定性,實現能源轉型,目標客户廣闊。
而天津泰達此番亦承諾,將為濱海投資向多元化業務提供產業資金、資源方面的支持,同時提及將會在天津市及其他經營區域利用城市綜合開發業務為公司提供包括燃氣供應、綜合能源服務、分佈式能源服務等項目機會,在獲得股東支持後,濱海的未來資金充裕,資本開支規劃積極,已有大展宏圖之勢。
可以展望的是,未來公司或以存量城市燃氣項目為依託,逐步向綜合能源業務拓展,通過天然氣分佈式發電,光伏,儲能等多種方式向下遊客户提供整體綜合能源服務,進一步開拓商業機會,創建互利互惠的能源供應商業生態圈,做大做強做優,為公司向綜合能源服務商轉型構築最深遠的驅動力。
既然業績增量空間和市場前景已具備較大的確定性,那麼濱海投資的估值又該如何演變?
事實上,在中國油氣體制改革的過程中,並非沒有此類先例:早在2015年,崑崙能源相繼整合其控股股東中石油集團所持有的中石油崑崙燃氣有限公司、江蘇液化天然氣有限公司等企業和資源,現如今已經發展為中石油集團旗下天然氣終端業務核心運營平台,躋身五大龍頭城燃公司行列。
以此類推,儘管濱海投資市值和體量尚且較小,但在中石化如此看好於其未來發展的情況下,公司有望快速拓展管網覆蓋,延伸服務至更多地域,未來有作為中石化終端管線網絡、提供綜合能源服務、對接消費者服務的重要平台的潛能,後續彈性空間更加廣闊。
基於可持續的成長性,明朗的政策扶持,快速擴容的市場,行穩致遠的發展戰略,以及多年穩定的分紅派息等多重因素,市場也很願意給予擁有多條增長曲線的企業更高估值。因此,我們認為,濱海投資已具備擁有更高估值的充分條件,市值或存在翻倍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