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金角財經(ID: F-Jinjiao),作者夢清,創業邦經授權轉載。
每日優鮮在納斯達克瀕臨退市。
這很難怪罪於中美之間的博弈。成立8年,每日優鮮至今無法實現盈利,資本逐漸失去耐心。
此前,盒馬鮮生創始人兼CEO侯毅發文向叮咚買菜開炮,稱叮咚買菜“估計馬上要爆倉......靠投資方的資本無序擴張,價格補貼,贏得市場是不長久的”。
被“炮轟”的叮咚買菜與處於退市邊緣的每日優鮮,都是以前置倉為經營模式生鮮電商企業,兩者在差不多的時間上市,如今都同樣深陷鉅虧的泥沼。
2022年,兵荒馬亂的生鮮電商行業,或在醖釀一場新的變局。
財報難產,瀕臨退市2021年6月25日,每日優鮮搶在叮咚買菜之前在納斯達克成功上市,坐實了“生鮮電商第一股”的名頭。
彼時每日優鮮風光無限:短短數年之內,共獲得11輪融資,累計融資規模早已超過百億之巨。
站在每日優鮮背後的,既有騰訊投資、時代資本、中金資本、高盛集團等明星投資機構,也有中金資本、青島國資、蘇州常熟政府產業基金等在生鮮賽道鮮有出手的國資。
在IPO現場,每日優鮮的創始人徐正感嘆道:“7年時間,大家苦過、累過,但從沒有懷疑過、退縮過,一羣平凡人就這樣幹成了社區零售領域裏的非凡事。”
上市之前,每日優鮮還發起了“充值送股”的活動,即認購每日優鮮的投資者,只要在每日優鮮平台充值50元人民幣即可額外中籤認購10股的資格,在當時引發部分股民認購的熱情。
但是,無論是資本巨鱷魚,還是普通股民,怎麼也沒想到,每日優鮮在二級市場的表現堪稱災難。
上市首日,每日優鮮即破發,盤中一度暴跌36%。
有認購了每日優鮮的股民感慨:“美股打新賺了8個月的錢,不夠這一次賠的。”
在投資行業從業多年的投資者也感慨,“常年打鳥也被鳥啄了眼”。
在每日優鮮的這些股東中虧損最慘的當屬國資。據粉筆財經測算,中金帶領的青島、上海、江蘇三地國資出資的7060萬美元,如今賬面上只剩下127萬美元。其中,江蘇常熟國資投入3600萬美元,如今賬面只剩下65萬美元;青島國資曾斥資20億人民幣入股,如今只剩下3600萬元。
上市以來每日優鮮股價走勢圖
此後,在上市後接近一年的時間裏,每日優鮮的股價不僅從未達到過發行價,而且還一路跌個不停。2022年6月初,由於股價連續30個交易日跌破1美元,每日優鮮收到納斯達克的“退市”通知函,要求每日優鮮需在180天內,即2022年11月29日之前重新符合最低股價要求。
市場不看好每日優鮮的理由也很簡單——成立至今,每日優鮮至今尚未實現盈利。每日優鮮的招股書顯示,2018-2020年,一共虧掉了70多億元。
2021年,每日優鮮預計全年虧損額度將達到37億元。或許是出於對股民情緒進一步激化的擔憂,每日優鮮至今“捂”着2021年的財報沒有發。
面對洶湧的輿論,每日優鮮還是公開回應道:(納斯達克)的通知函不會影響到公司業務運營及ADS(美國存託憑證)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交易,公司將採取措施在規定的寬限期內恢復合規,同時將盡快披露年報。
成也前置倉,敗也前置倉?早年的每日優鮮,依靠首創的前置倉模式,在略顯“擁擠”的生鮮電商賽道中殺出一條血路。
所謂前置倉,簡單來説,就是在中國的一二線城市,建立200—300平米的小型倉庫。這樣就可以將種類齊全的商品儲存在消費者身邊1—3公里的地方,解決生鮮“最後一公里”配送的難題。
前置倉模式的橫空出世,讓生鮮產品的配送時間從此前的次日達甚至是數日達縮短至1到半個小時,極大地提高了生鮮的配送效率。
相比於傳統的生鮮超市、菜市場,每日優鮮的前置倉模式在初期通過精選SKU幫助用户縮短決策時間,同時降低產品損耗率。
每日優鮮當時對外披露的數據是,其在華北區生鮮損耗率不到1%,而傳統菜市場損耗率超30%。
相比於後來盒馬生鮮推出的“倉店一體”模式,前置倉模式因只用作倉庫不承擔門店銷售的功能,對點位選址的要求不高,也無需配置更多員工,因此整體上投入成本會更低。
不少一二線城市的年輕人都是從每日優鮮開始習慣線上下單生鮮產品。正是在這一年前後,一直處於“猥瑣發育”的生鮮電商行業步入快速發展的通道。據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自 2016 年起,生鮮電商便保持着超過40%的超高增長率。
由此,每日優鮮也逐步成為諸多投資機構眼中的“香餑餑”,接連獲得了多輪融資,其中騰訊投資更是從每日優鮮的A輪融資開始跟投多次。
時代資本合夥人張自權曾表示,在電商2.0時代,每日優鮮擁有前置倉模式的核心優勢,後來者難以追趕。
但每日優鮮後來的發展並沒有如資本所期望的那樣,通過規模化發展攤薄網點運營成本從而實現盈利。
從財報上看,每日優鮮的營收規模的確在逐年增長,但虧損額度也在持續擴大。2021年每日優鮮預計虧損超過37億元,相比2020年的虧損額度不降反升。
曾有券商指出,前置倉模式盈利難在於其毛利難以覆蓋履約費用。
履約費用包括與產品交付和倉庫運營有關的費用、前置倉和質量控制中心的租金和折舊費用等。
據每日優鮮招股書,履約費用為公司運營費用的最大頭,一度佔據總收入的比例一度達34.9%,佔營業費用最高達59.6%。
此外,農產品單個、單價的利潤並不高,因此需要多SKU,滿足消費者去農貿市場能買到所有東西的體驗。因為SKU少了,用户的粘度就沒有了。
或許是出於這種考量,每日優鮮自從2019年開始大規模擴展品類,初期每日優鮮的SKU僅有600多個,但在2021年的招股書中,其披露的SKU已經擴張至4300餘個。
但其中的痛點在於,一旦SKU多了,供應鏈的運營風險會成倍增加。而生鮮產品是屬於易損耗類的產品,單價不高,因此單位農產品利潤不足以支撐整個供應鏈的損耗。
在連年虧損狀態下,每日優鮮也與產品供應商爆發出矛盾。
一位網友在黑貓投訴上反映每日優鮮拖欠110萬元的貨款大半年的時間,並透露每日優鮮華南倉90%的供應商已經停止供貨。
根據每日優鮮2021年三季度報,每日優鮮尚未支付的供應商欠款淨額為16.52億元,同比去年增加了34%。
值得注意的是,每日優鮮目前的困境在業內並非是孤例。
同樣採用前置倉模式的叮咚買菜在經營上也是連年虧損,2018-2021年的累計虧損也達到114億元。近段時間以來,叮咚買菜被曝出退出安徽宣城、滁州,廣東中山、珠海等共8大城市,幾近叮咚買菜在全國四分之一的網絡佈局。
叮咚買菜創始人梁昌霖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不認為前置倉模式是生鮮電商的最優解或者是終極模式。
盒馬鮮生CEO侯毅此前也對媒體表示,並不認為前置倉能讓自己盈利,這種燒錢換流量的模式永遠也不會賺錢,除非它能長出另一個新模式。
如此看來,依靠前置倉模式“一炮而紅”的每日優鮮,以及同樣憑藉前置倉實現成功上市的叮咚買菜,都需要向資本市場回答如何依靠該模式實現自我造血,但留給每日優鮮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醖釀中的變局當前,生鮮電商行業正在面臨更加複雜的競爭局面。
除了每日優鮮、叮咚買菜正在遭遇困境,生鮮電商行業中另兩類主流模式——以美團優選、多多買菜為代表的社區團購模式,以及以盒馬生鮮為代表的倉店一體模式,目前的發展也面臨較大的挑戰。
曾被“寄予厚望”的社區團購模式,由於政策管控失去了資本的“熱情”,近兩年體量收縮嚴重。2021年社區團購中的明星企業同程生活遭遇大潰敗,今年3月橙心優選被曝全線關停,京東旗下的社區團購業務京喜拼拼也傳出全部被裁。
儘管社區團購在今年春季上海爆發的疫情中也賺了一波關注和流量,但如今看起來並非是該模式興盛的“前兆”。今年4月底,美團優選從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四省撤退,同時關停北京業務;十薈團和興盛優選也在不斷收縮戰線。
盒馬鮮生的日子同樣不好過。今年3月,盒馬鮮生一口氣同時關閉在南京、成都、廣州的共5家門店,業界分析認為盒馬鮮生關店的原因在於無法實現盈利......凡此種種,都在表示,這些成長於生鮮電商2.0時代中的代表企業,前景看起來都晦暗不明。
與此同時,生鮮電商行業中湧現出了新的、更為強大的對手——即大型超市與各類外送平台(主要是美團、餓了麼、京東大家)合作延伸出來的到家服務。
這一輪到家服務與曾經O2O熱潮的最大不同在於,市場配套先於需求存在,即成熟的TO C配送平台已經渡過生死線,並且形成了寡頭壟斷格局,而平台上超市自身的海量商品,使得前置倉模式的長尾效應碰到了真正的對手。
對於每日優鮮而言,真正的可怕之處在於,用户已經在這類類似互聯網基礎設施平台上養成即時購物的習慣,只要平台能夠保證生鮮產品的質量及配送時間,再輔以一定的優惠,每日優鮮這類垂直電商根本留不住用户。
曾是每日優鮮重度用户的小楊,就在不知不覺中轉向美團買菜。她發現每日優鮮配送速度比以前更慢,而且配送的菜品質量也曾多次讓她失望。
小楊的轉投並非個例,2021年第1季度,每日優鮮的有效用户下滑至790萬人。而在2020年末,這一數字為870萬人。對於每日優鮮來説,花大力氣、砸錢培養起用户線上購買生鮮產品的習慣,到頭來卻很有可能為他人做嫁衣。
或許是出於對未來危機的考量,每日優鮮在招股書中提出過“(A+B)×N”的概念。A是指當前的前置倉模型,B是智慧菜場,N是零售雲服務,每日優鮮系統通過這些新業務來加入到下一場競爭中。
不過從目前的表現來看,每日優鮮上述的智慧菜場和零售雲兩項業務,還沒有貢獻太多的收入,兩者合計佔比總收入還不到3%。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縱觀生鮮電商行業,舊的商業模式面臨坍塌,而新的商業模式正在徐徐圖之摧城拔寨,一切尚且幽暗未明。
本文(含圖片)為合作媒體授權創業邦轉載,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