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 琪
5年前的8月11日,人民幣匯率改革大幕拉開。“這五年,人民幣匯率雙向走勢的效果更加明顯,改變了以往單邊升貶值的情況。”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技術總監曹源源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一是人民幣匯率的參考範圍變廣且更加靈活;二是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形成機制更加跟隨市場供求變動反應,且機制更加透明。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王有鑫認為,長期來看,我國貿易投資便利化、匯率市場化、金融國際化的趨勢將逐步深化。隨着我國深度參與國際國內雙循環,金融市場開放有序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穩步發展,未來在內外形勢相對穩定的時候,應考慮擇機加大中間價形成的市場化決定程度,提高一籃子貨幣權重,擴大匯率浮動區間,進一步推進匯率市場化改革。
推動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
2015年8月11日,央行宣佈完善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機制,做市商在每日銀行間外匯市場開盤前,參考上日銀行間外匯市場收盤匯率,綜合考慮外匯供求情況以及國際主要貨幣匯率變化,向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提供中間價報價。
在實施改革之初,央行就明確表示,匯改的主要目的是進一步推動匯率的市場化形成機制,央行行長易綱曾表示:“一個市場化的機制更有利於長期的穩定,對人民幣的信心和人民幣進一步國際化,實際上是利好消息。”
對於匯改的宏觀經濟大背景,曹源源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2015年進入金融危機刺激政策效應消退期,經濟增長出現中樞下移特徵;而彼時全球貨幣政策格局是美元進入加息週期,歐日仍處於量化寬鬆進行時,在此狀況下,人民幣匯率對一籃子貨幣形成了一定程度的高估狀態,在人民幣幣值高估對中國維持經濟增長趨勢帶來不利影響之際,改變以往的人民幣匯率單一盯住美元、轉而參考更加廣泛的一籃子貨幣成為訴求,恰逢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考慮是否將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SDR)的重要時間段,推進人民幣市場化的“8·11”匯改適時而生。
聯儲資管投資研究部總經理袁東陽向《證券日報》記者分析稱,彼時實施匯改,一方面能在短期內糾正人民幣實際匯率過高的狀況,使匯率成為緩解資金外流壓力的工具。另一方面,從中長期看,資本賬户開放和人民幣國際化均需要一個相對合理的匯率作為基礎。要實現資本自由流動、保持貨幣政策獨立性,必須放棄匯率穩定,實行浮動匯率制。資本賬户開放和人民幣國際化涉及資金跨境流動,而作為大型經濟體,貨幣政策一定需要保持獨立,那麼匯率的市場化改革就是自然而然的。
對沖市場情緒順週期波動
5年來,央行持續推進匯率市場化改革,完善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保持人民幣匯率彈性,發揮匯率調節宏觀經濟和國際收支自動穩定器的作用。同時,注重預期引導,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5年間通過動態調整逆週期調節因子權重、調整報價時段、增加貨幣籃子樣本數量等措施,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不斷完善”,王有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一是形成機制更加市場化,更能反映外匯市場供求的變化,中間價與前一日收盤價之間的背離程度明顯收窄。二是人民幣波動性明顯提高,“8·11”匯改以來整體上經歷了4輪升貶值週期變換,市場預期出現分化。三是政府對匯率波動容忍度更高,調控手段由之前的直接入市干預轉為主要採取市場化手段。四是市場主體更加理性,居民和企業非理性購匯行為減少,人民幣波動不再引起嚴重的資本外流。
在曹源源看來,這次匯改之後,人民幣匯率機制變化主要呈現為:一是,為踐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中國央行更多依賴公開市場操作等市場手段,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較均衡匯率的偏離程度出現系統性收窄;二是“收盤價+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的雙錨機制確立;三是CFETS貨幣籃子美元權重調降。其中,央行持續推動對中間價定價機制改革,中間價形成機制從增加“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到2016年年底擴充一籃子貨幣種類,再到2017年2月中下旬縮減一籃子貨幣匯率的計算時段,再到2017年5月底引入逆週期因子,最終形成“收盤價+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逆週期因子”的中間價報價新機制,有效對沖了市場情緒的順週期波動,匯率調控的自主性增強。
匯率穩定面臨更多挑戰
“8·11”匯改以來,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可謂成效顯著,接下來匯改又該朝着哪個方向繼續推進?
“未來一段時間,人民幣匯改的方向性變化將會呈現出幾方面的特點”,曹源源分析到,一是,強化市場供需對比變化對人民幣匯率的作用,弱化央行外匯干預,尤其在此過程中弱化人民幣匯率“底線”思維,不將人民幣匯率固定在某一水平;二是,加強預期管理,注重引導市場建立合理、穩定的人民幣匯率預期,適度擴大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幅度,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三是,匯改的節奏仍會以配合國內貨幣政策目標為主,且穩定的人民幣匯率預期更為重要,因此為確保國內貨幣政策獨立性、建立人民幣匯率穩定預期,我國在資本項目開放方面不會過快;四是,匯改與人民幣國際化相攜前行,配合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的目的,未來我國在促進跨境資金雙向流動性、提高離岸人民幣流動性、豐富人民幣匯率衍生品市場等方面或有更多嘗試。
“匯率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匯率具有易超調的屬性,當前保持匯率相對穩定既是維持經濟競爭力的需要,也是穩定信心和預期的需要。”王有鑫認為,未來一段時期,中國經濟發展可能面臨更加複雜多變的內外部環境,作為聯繫內外經濟的紐帶,匯率穩定將面臨更多挑戰。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