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記者,深圳 黃靖斯)訊,註冊制持續推廣下IPO發行仍保持高節奏,今年來,A股過會率總體保持在高位水平,全年過會率達到92.89%,但9月後過會率悄然下滑,11月甚至創下年內新低。易董數據顯示,11月IPO過會率僅為81.58%,這已是過會率連續3個月走低。
各券商今年的保薦“成績單”也浮出水面。今年上會的442個IPO項目由61家券商完成,其中57家喜提過會項目,4家券商暫無收穫。過會率方面,40家保薦機構保持零失誤的“戰績”,其中不乏中信證券、民生證券等保薦大户。
截至11月29日,A股尚有790家擬上市公司將迎來IPO大考,上述公司的保薦工作由69家投行擔任,其中頭部券商明顯後勁更足,“三中一華”及國泰君安包攬前五。相比之下,中小型券商北交所儲備實力更強,開源證券和東吳證券北交所在審企業數領跑,投行實力總體更強的頭部券商北交所在審項目多為1-2家。
科創板和創業板是今年IPO上市的主陣地,其中,“闖關”創業板的擬上市公司有190家,過會企業183家,科創板擬上市企業138家,過會企業127家,遠高於兩市主板。
11月IPO過會率創年內新低
易董數據顯示,11月上會的38家擬上市公司中,有31家通過審核,過會率81.58%創年內新低。
分板塊來看,科創板是11月IPO的主陣營,過會的31家擬上市企業中,21家來自科創板,佔比近七成;其次是創業板和滬市主板,分別有7家和2家;剛開門“營業”的北交所也迎來了首家過會企業威博液壓,若註冊獲同意,威博液壓將成北交所第83家上市企業。
數據顯示,共有17家投行承擔了上述31家過會企業的保薦工作,過會數量排名靠前的保薦機構依舊是熟悉的身影,Top5分別是中信證券(5家)、中金公司(4家)、國泰君安(3家)、海通證券(3家)和中信建投(3家)。
在新股發行從嚴監管的態勢下,問題公司也成為監管重點盯防對象,基於此,11月IPO“闖關失敗”情況也時有發生。從原因上看,終止審核的17家擬上市企業中,除5家公司IPO被否決,其餘均為主動撤材料。5家被否企業分別是華泰永創、才府玻璃、夢金園、正和科技和菲仕技術。
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表示,單個月撤否率高更大概率是因為申報企業中質量差的、渾水摸魚的,或者搶時間窗口提前申報的多了,“被否的公司,絕大多數都是有問題的,可能是經營、財務或規範性方面的。”
11月11日晚間,證監會公告才府玻璃首發事項未獲通過。兩次“折戟”IPO背後,才府玻璃行業環保壓力、業績下滑、多家供應商問題重重、募投項目必要性等頑疾待解。
11月18日,正和科技IPO被否,主要與客户集中度較高、總裝產能利用率逐年下降、毛利率明顯高於同行等問題有關。
菲仕技術則在11月24日闖關失敗,主要因公司存在新能源汽車業務板塊客户集中度較高、毛利率低、淨利潤虧損、盈利能力較差等風險。
11月25日,深交所對華泰永創IPO申請“亮紅牌”,公告中提到對華泰永創的幾大質疑,包括實控人無息借款、大客户失信、突擊入股、關聯資金拆借、高管核心人員曾任職於同行等。
就在同一天,夢金園告別衝A,這是2天內IPO被否的第3例。主營業務收入主要來自加盟模式,以舊換新業務佔當期相關產品主營業務收入比例較高,存貨賬面價值金額較大、佔總資產比例較高,存貨週轉率逐年降低等問題成“攔路虎”。
IPO過會率走低系偶發性因素
縱觀今年過會情況,A股IPO發行過會率總體保持在高位水平,全年過會率達到92.89%。上半年除了3月份下探至84.62%外,過會率均能達到九成以上。下半年情況恰恰相反,僅8月過會率超九成;此外下半年IPO過會率走出“過山車”般態勢,8月達到峯值97.3%後掉頭直下,逐月下滑至11月的谷底。
有券商投行人士向記者反映,近來確實明顯感到過會率逐漸走低。對此,王驥躍的觀點是,各月的過會率變動,並沒有必然的關係,更多是偶發性因素,某段時間IPO被否較多,並非審核尺度有明顯變化,可能只一種時間上的巧合。
王驥躍認為監管層面整體還是支持企業上市的,“其實更重要的指標,是看發行批文和上市家數。今年的批文和上市家數比以往年度要大很多。”數據顯示,今年1-11月,A股上市企業數達到438家,超過2020年全年396家,追平此前2017年最高記錄。
分板塊來看,北交所過會率最高,為97.06%,未過會精選層掛牌企業為揚子地板。9月11日,揚子地板發佈撤材料公告,公司稱由於第一大客户的商業承兑匯票逾期未能兑付,嚴重影響了公司的持續經營及盈利情況,公司決定終止精選層掛牌的申請。
科創板和創業板今年IPO發行熱度不減,今年向創業板發起衝刺的擬上市公司有190家,過會率高達96.32%;“闖關”科創板的公司次之,為138家,過會率也達到92.03%;相形之下,滬深主板IPO過會率則偏低,兩者均為83.33%。
40家投行保薦上會“零失誤”
今年上會的442個IPO項目由61家券商保駕護航,其中57家券商均喜提過會項目,4家券商暫無收穫。從過會家數來看,頭部中的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遙遙領先,分別收穫54個、40個過會項目;第二梯隊中華泰聯合(27個)、民生證券(25個)、海通證券(24個)、中金公司(23個)和國泰君安(21個)基本勢均力敵,過會項目超過20個。作為投行黑馬,民生證券躋身前五,將一眾老牌券商壓在身後。
過會率方面,40家保薦機構均保持零失誤的“戰績”,其中不乏中信證券、民生證券等保薦大户。與此同時,也有21家保薦機構過會率不足100%,佔比超三成。其中,國泰君安4單被否,分別是海和藥物、匯川技術、林華醫療及派特羅爾;華泰聯合3單被否,中金公司和國信證券也各有2單未獲通過。
廣發證券、華龍證券、宏信證券、瑞信證券(中國)4家投行今年尚未“開單”。值得注意的是,廣發證券重啓保薦業務後迎來首個上會項目,11月18日,其保薦的百合股份IPO遭遇暫緩表決,這或與百合股份涉嫌未披露同業競爭內容有關。過會率較低的券商還有東北證券(66.67%)、華安證券(66.67%)、銀河證券(50%)和華創證券(50%)。
在會企業近800家,中小投行北交所儲備實力更強
根據易董數據,截至11月29日,A股尚有790家擬上市公司正待衝擊IPO,與此同時,其背後各保薦機構的儲備實力也受到市場關注。
上述790家擬上市公司的保薦工作由69家投行擔任,頭部券商明顯後勁更足,“三中一華”及國泰君安包攬前五。中信證券IPO儲備項目最豐厚,89個在會項目獨佔一成,也將第二名遠遠甩在身後。排名前五的保薦機構還有中信建投(58個)、國泰君安(52個)、華泰聯合(48個)和中金公司(44個)。前十中也不乏民生證券(34個)、國金證券(30個)、安信證券(23個)等大中型實力派。
各保薦機構IPO儲備實力依舊明顯“二八”分化,Top20券商在會項目為635家,佔比超八成。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仍有47家投行在會項目不足10個,33家投行不足5個,而13家投行在會項目僅存“一棵獨苗”。
作為今年資本市場的重頭戲,北交所的專精特新“種子庫”也備受關注。前有東吳證券保薦的威博液壓首家過會,後續也有數十名“後備軍”等待檢閲。上述790家在會項目中,有60家來自北交所,佔比不到一成。
32家券商擔任了上述北交在審企業的輔導機構。對比來看,中小型券商的北交所儲備實力更強,開源證券輔導了6家北交所在審企業,佔據領先地位;東吳證券緊隨其後,北交所在審企業有5家;申萬宏源及興業證券各4家;華西證券為3家。投行實力總體更強的頭部券商多數只保薦了1-2家北交所在審企業,如中信建投(2家)、海通證券(2家)、華泰聯合(1家)和中信證券(1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