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家庭呈現數量增加、規模變小的發展特徵,並將長期延續。”4月20日,長城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城人壽”)聯合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益普索(中國)諮詢有限公司發佈的《中國家庭風險保障體系白皮書(2023)》(以下簡稱《白皮書》)提到,由於中國家庭結構的變遷,家庭結構日益核心化和小型化,影響到家庭保險消費的需求與行為。
當前的中國家庭普遍面臨哪些風險?不同階段、不同的家庭類型,面臨的風險有怎樣的區別?在資產配置和風險轉移方面,又該如何側重?
多數保險配置以個人為主
“家庭”是人類社會最基礎的組織形式,也是保險消費的重要主體。從家庭户規模構成來看,目前以三人户及以下為主,比例達76.06%。《白皮書》提到,中國家庭呈現數量增加、規模變小的發展特徵,並將長期延續。
家庭結構日益核心化和小型化,也影響到家庭保險消費的需求與行為。《白皮書》指出,中國家庭風險意識感在增強,對風險專業知識的瞭解也在加深,且均為防禦風險做了多元化準備。75.1%的受訪者願意考慮使用以家庭為單位的保障計劃,其中,人們最期待的三大類家庭服務是醫療服務、健康管理服務和養老服務。目前,二人户與三人户是家庭人口規模的主力軍,佔比達65%,同時也是主要的商業保險消費羣體。
儘管風險意識感在增強,但從商業保險購買主體來看,《白皮書》顯示,目前保險產品的購買和配置行為主要以個人為主,不利於家庭全面認知風險和評估準備情況。據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中國保險與養老金研究中心研究負責人朱儁生介紹,大多數中國家庭現有風險管理模式以社會保險為主,商業保障不足,同時家庭財富中房產佔比偏高、金融資產中儲蓄佔比偏高。
朱儁生進一步解釋,這種模式未來會面臨三大挑戰 ,一是人口老齡化下社會保險面臨較大壓力,基本養老和醫療保險的保障水平有限且未來難有大幅提升;二是由於房地產及税制改革等政策調整,未來房產增值空間下降,資產再配置需求提升,以房養老等傳統保障形態受到衝擊;三是國民儲蓄當前均以短期為主,無法滿足長期養老儲備需求。
從關注個人轉向聚焦家庭
實際上,不僅是消費者的保險產品的購買和配置行為主要以個人為主。從保險公司的產品結構來説,目前行業也是主流的個人保險模式,難以有效滿足家庭綜合風險保障需求。
對於個人保險模式,《白皮書》指出,其以產品為中心,產品同質化嚴重,難以有效滿足家庭個性化的動態保障需求,保險服務主要面向個人,難以有效滿足家庭成員聯動的服務需求,保單管理複雜,難以全面反映家庭保障情況,極易造成保障權益的浪費。
基於此,《白皮書》提到,當下節點,實現從個體向家庭轉變,提供家庭綜合風險保障服務是人身保險行業重要探索方向。
以家庭為單位的綜合風險保障服務能夠解決哪些痛點?北京工商大學中國保險研究院副秘書長宋佔軍表示,提供家庭綜合風險保障服務,一方面可以覆蓋家庭未保障人羣,實現商業保險的“全民參保”,另一方面也可以提供身故、健康、養老等綜合風險保障服務,為家庭提供全生命週期的人身風險管理。
北京聯合大學管理學院金融系教師楊澤雲進一步分析,提供家庭綜合風險保障服務,更加強調從整個家庭視角出發考慮家庭的財產保值增值、資產配置以及風險管理,整合家庭內部所有資源,提供更加系統更加全面的綜合保障計劃。
風險保障服務的核心在於風險分析和管理,當前的中國家庭普遍面臨哪些風險?不同的家庭類型在風險保障方面的側重點有何不同?長城人壽總經理王玉改在《白皮書》發佈會現場對新型中國家庭風險保障理論體系進行解釋。王玉改指出,首先需要説明的是,家庭生命週期與家庭財富水平是影響家庭風險保障最關鍵的兩大因素,被稱為一級風險因子。其次,中國家庭主要面臨着死亡、意外傷殘、疾病、養老、財富增值保值、財富安全六大風險,被稱為二級風險因子。
基於上述風險因子,王玉改指出,處在不同生命週期與不同財富水平下的家庭,所關注的風險側重點與優先級會有所不同,如一般、中產和富裕家庭普遍優先關注基本風險,高淨值家庭則更關注財富安全風險;夕陽期家庭更為關注養老服務。
可打健康管理、養老、生活服務“組合拳”
不同家庭風險催生不同的保障需求,未來,行業應該建立一個怎樣的家庭綜合風險保障服務體系?《白皮書》認為,以滿足家庭整體保險需求為出發點,綜合分析家庭人口結構、財富結構、現有風險管理方式及潛在風險等,診斷風險缺口與保障需求,動態追蹤家庭風險變化,通過家庭成員配置產品組合的方式,配置全方位、綜合化的保障方案。除產品組合外,還可開發以家庭為單位的共享保險產品,實現一張保單涵蓋家庭成員的各類需求,突破目前以個人為單位購買保險的保障方式。
在協同打造生態圈方面,《白皮書》提到,根據不同家庭的具體需求,提供線上、線下多種場景融合的家庭健康管理、養老服務與生活服務。從單一保險保障到多元化服務保障,構建或融入多元生態圈,為家庭提供品質服務,滿足家庭成員差異化、多樣性的需求,實現家庭保障升級。
此外,在科技賦能方面,《白皮書》提出,依託數據化平台,追蹤家庭成員健康狀況、保障需求及生活消費習慣等信息,打造家庭服務管理平台,進而打造客户洞見分析、個性化產品設計、數字化運營、綜合化服務、資源鏈接和整合等核心能力。
“從家庭視角認知風險、結合生命週期和財富水平評估需求,精細化提供解決方案,真正體現了保險的温度。保險行業未來要做好家庭保障服務,需要重視科技創新。”銀保監會人身險部副主任劉昇如是評價。
儘管家庭綜合風險保障服務的想象力和前景豐富,但目前仍處於探索階段。楊澤雲指出,相對而言,現有的保險營銷人員更多面對的是個人客户,雖然也會從整個家庭角度考慮保險規劃,但實際中,因為各種原因真正從整個家庭風險出發的保險規劃還是有限。
宋佔軍也表示,目前人身保險行業在探索夫妻雙被保險人、以家庭為單位投保3人以上團體保險等方面已經進行了積極拓展。從家庭綜合風險保障服務來看,主要矛盾仍然是保險產品相對較高的費用與家庭有限的預算支出之間的矛盾,未來應一方面持續提高保險產品的性價比,另一方面加大家庭風險保障意識宣導,引導更多人民羣眾關注全體家庭成員、全生命週期人身風險。
北京商報記者 陳婷婷 李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