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一紙數據引發1800億暴跌?三份成績單強勢回懟,歐盟公佈超燃計劃,新能源仍是最強風口?何時反攻?

由 司空梓瑤 發佈於 財經

7月14日,對於新能源汽車的投資者來説,如噩夢一般。早盤,許多股票就低開低走,盤中反彈亦是乏力。午後,石大勝華一度衝板,但突然出現了一個比較惡劣的現象,該股突然掉頭,並封死跌停板。隨後,多數產業鏈股票紛紛跳水,整個市場的氣氛也被帶差。據收盤數據測算,整個板塊市值蒸發近1800億元。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個板塊的殺跌呢?分析人士認為,最直接的原因是14日流傳於市場的一份汽車銷售數據。據市場傳聞,中汽協發佈7月上旬產銷快報11家重點企業汽車生產38.9萬輛,同比下降37.5%。其中,乘用車生產同比下降36.2%。所以,我們也可以看到整車的跌幅也相當大。當然,原因也不可能是單一的,大佬減持、基金限購對於情緒的衝擊可能也相當大。

現在的問題是,新能車這個超級風口就這樣終結了嗎?從7月14日晚間三家龍頭公司公佈的中報業績來看,可以用絢麗來形容。而歐洲方面也傳來重磅利好消息。可以説,行業的趨勢、產業的景氣度並未發生變化。那麼,反攻是否也會如期上演呢?

一份數據引發1800億暴跌?

7月14日,火熱了將近半個月的新能車板塊突然熄火,具體的個股走勢無需贅述,僅從新能車ETF的走勢就可以看出其慘烈程度。而且,這種走勢還是發生在第一權重股寧德時代跌幅並不大的情況之下。

盤後的資金數據顯示,新能源產業鏈的龍頭公司遭遇到了外資和機構的聯手賣出。北向資金當日淨賣出寧德時代11.22億,淨賣比亞迪7.96億,淨賣恩捷股份6.92億。可以説,外資賣出的主力就是新能車產業鏈。而從對盤面影響極大的石大勝華的龍虎榜來看,兩機構合計砸盤達1.22億元。

有機構認為,引發板塊調整的原因可能與一份流傳於市場的數據有關。中汽協發佈7月上旬產銷快報11家重點企業汽車生產38.9萬輛,同比下降37.5%。其中,乘用車生產同比下降36.2%。該機構認為,以中汽協今年4月-6月數據為例,4月中旬、5月中旬、6月中旬中汽協統計的重點車企的同比數字-5.1%、-13.9%、-36.6%,而最終的數據是+9.0%、-3.4%、-13.8%,存在較大誤差。且根據興業電新朱玥團隊的獨家排產數據顯示,預計7月國內電動車排產24萬,預計內銷21萬,淡季電動車產量再創新高,基本面強勁。

其實,還有兩件事情可能也影響了市場情緒:

第一件事:據披露易數據顯示,巴菲特愛將旗下的對沖基金喜馬拉雅資本上週四(8日)減持新能車龍頭比亞迪H股714.4萬股,每股均價報227.6229港元,套現逾16.26億元,於公司H股部分的持股比重由7.03%降至6.35%。這引發了市場對於巴菲特減持比亞迪股票的擔心。另外,比亞迪這一波上漲與蘋果造車也有一定關係。市場預期,由於巴菲特的關係,蘋果造車可能會採用比亞迪的一些技術。

第二件事:7月14日,包括前海開源新經濟、金鷹民族新興、前海開源公用事業在內多隻基金同時發佈暫停大額申購的公告。這些基金的業績都非常好。其中,前海開源新經濟是今年以來公募基金業績冠軍,金鷹民族新興則是今年上半年主動權益基金半程冠軍,前海開源公用事業也位居今年公募業績前五名。這些基金都持有不少新能源車產業鏈的股票。據wind數據,以前海開源新經濟為例,就持有中科電氣、星源材質、億偉鋰能、鵬輝能源、比亞迪等股票。這些基金限購,可能有會給資金面帶來一些擾動。

三份超炫中報來襲

就在新能源汽車大跌之後,新能源產業鏈的中報也紛紛來了。這其中,有三份中報業績預告值得一看。

第一份是石大勝華。該股票可以説是14日盤面上最大的變數,若沒有它的天地板,市場的表現不至於會如此之差。但從該公司業績來看,又讓人心生希望。

7月14日盤後,石大勝華髮布業績預告,預計2021年1-6月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5.75億至5.95億元,同比變動1461.57%至1508.93%,環比的幅度也有50%以上。可以説遠超市場預期。據發佈易的消息稱,公司方面表示,三季度後電解液鋰鹽和添加劑VC供給增加,下游電解液出貨量環比增長,拉動對五種溶劑需求。該公司後半年盈利能力值得期待。

第二份是天齊鋰業。7月14日晚,天齊鋰業披露業績預告修正公告。該公司於一季報中預計2021年上半年淨利潤變動區間為-25000萬元至-13000萬元,修正後的業績預計為盈利7800萬元-11600萬元。該公司上年同期虧損69656.51萬元。

公告顯示,報告期內,因SQM股價變動,該公司持有的SQM的B類股領式期權業務產生的公允價值變動收益較預計增加;公司主要鋰化合物產品銷量和銷售均價均較預計增長。這一業績表現可以説也是遠超市場預期。

第三份則是贛峯鋰業。該公司發佈的同樣是上修業績預告,預計上半年淨利潤13億元-16億元,同比增長730.75%-922.46%,此前預計盈利8億元-12億元。

昨晚,瑞信將贛鋒鋰業A股評級上調至跑贏大盤,目標價185元。

這三份業績預告表明,一是產業的景氣度非常高,行業的向好形勢可能超出了部分市場預期;二是未來的發展依然值得期待,這一點可從石大勝華的表述中看出來。

反攻何時到來?

那麼,在經歷了一個極具殺傷力的交易日之後,新能車產業鏈是否具備反攻的機會呢?事實上,除去上述中報之外,歐盟於北京時間7月14日晚也公佈了一個超燃計劃。

根據週三公佈的這份提案,為了到2030年將污染從1990年的水平降低至少55%,歐盟每個行業都將被迫加速擺脱化石燃料的使用,從而使歐盟走上到世紀中葉消除温室氣體排放的道路。名為“Fit for 55”的一攬子計劃將擴大世界上最大的碳市場,納入航運公司,淘汰新的內燃機汽車,並對鋼鐵、水泥和鋁的進口徵税。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計劃在10年內逐步取消免費碳排放許可,在碳排放交易計劃中逐步取消對航空公司的免費二氧化碳排放許可、對某些進口商品徵收碳邊境税,並從2026年開始逐步實施。

種種跡象表明,世界正在朝着碳達峯、碳中和的方向邁進。類似於新能源、新能車等產業,必然是一個長期主體。對於交易本身而言,可能只是一個估值階段性偏高,股價階段性過熱的問題。

上述機構表示,從估值角度來看,當前龍頭公司強護城河優勢給予了一定的溢價寧德時代明年65x(保守會計準則下若對標同行業,則在40x附近),恩捷股份不考慮漲價明年58x,材料龍頭公司普遍明年35-40倍,其中天賜35x,璞泰來40x,中偉38x,新宙邦35x;二線龍頭公司25-30x,科達利27x,中科電氣27x。預計2021-2025年電動車銷量複合增速30%-40%(對應2025年銷量約1600w-2200w),鋰電池需求複合增速約40%,國內鋰電公司全球份額提升,預計年化複合增速至少在40-50%+。短期靜態估值將很快被高增長消化。

他們還認為,鋰電需求的潛在催化劑包括:海外儲能、國內儲能政策、商用車等,技術逐步成熟後,預計下游百花齊放;電化學的進步是循序漸進式,壁壘高,需要長時間的積累與沉澱,行業的技術屬性決定了先發優勢強的公司。此外,從基金配置角度來看,本輪電動車倉位至今仍然顯著低於年初1月倉位,離建議的30%相差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