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保監點名助貸高收費,降費能有幾家存活?

銀保監點名助貸高收費,降費能有幾家存活?

助貸市場規則面臨重塑,流量平台的話語權正在降低,服務費用也將被調整。


撰文 | 陳大柴

出品 | 消費金融頻道


繼去年宣佈網貸業務全部清零後,你我貸的母公司嘉銀金科在一季度財報中出盡了風頭,利潤大幅上漲。但資本市場似乎沒有為嘉銀金科的業績買單,其股價月線已經歷四連跌,從四月至今跌幅接近50%。
在嘉銀金科的助貸業務中,資產端以平台內流量為主,資金端已從P2P全面轉向機構資金。嘉銀金科為金融機構提供用户和輔助風控,由金融機構獨立授信放款。

不過,這一助貸模式近期連續被監管點名,所指內容涉及大數據風控、分潤費用。數據方面,央行禁止網絡平台直接向金融機構輸送用户信息數據;分潤方面,在第274場銀行業保險業例行新聞發佈會上,銀保監會消保局局長郭武平提到,部分互聯網平台導客引流費或信息服務費高達6%—7%,實際銀行的貸款利率為4%-5%,同時要加大對大型互聯網平台等市場主體收費方面的監管力度,以實現減費讓利。
這兩塊可以説是助貸機構的命門,如果助貸平台在收費和數據使用上喪失空間,意味着業務不確定性增加。從信也科技、小贏科技、嘉銀金科等互聯網金融企業的一季度業績數據看,收取的助貸服務費較高。
近兩年,監管對金融科技領域的整治明顯加碼,尤其是互聯網貸款業務,資金端和資產端政策一步步收緊。助貸平台的數據使用和導流定價被嚴管後,不只嘉銀金科的業務可能面臨調整,樂信、360數科等頭部互聯網金融平台同樣會受到衝擊。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已有互聯網平台降低助貸分潤費用。

助貸費用超7%


嘉銀金科主要通過旗下的極融平台開展金融科技業務,利用你我貸的流量和自身風控技術,對接金融機構資金向用户發放貸款。極融業務目前包括極融中國和極融海外兩大業務線,但主要營收集中在國內市場。
根據一季度財報,嘉銀金科一季度促成貸款金額41.72億元,同比增長44.1%;實現營業收入3.43億元,同比增長9.4%;實現淨利潤9367萬元,同比增長137%。與2020年業績相比,嘉銀金科今年一季度確實可圈可點。尤其是主營業務中的貸款便利服務收入達到了3.2億元,同比增長24.7%,這部分增長主要是金融機構放款增加。
按照新增貸款規模和助貸服務收入測算,嘉銀金科在一季度的助貸收費比例在7.6%左右。如果加上合作銀行、小貸公司的貸款利息,你我貸的綜合息費就比較高了。消費金融市場中,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的資金價格一般在10%左右,銀行的資金價格在8%左右,客羣風險不同資金成本不同。
根據你我貸費用説明,你我貸只公示了最低綜合借款費率8.8%,並未對費率上限作出公示,這一點未達到相關的利率明示要求。
除了嘉銀金科,其他互聯網金融企業的助貸服務費同樣較高。小贏科技在2021年第一季度撮合貸款額達108.55億,實現較大幅度增長,同時貸款便利化服務費也高達6.92億。據不完全統計,小贏科技在今年一季度的助貸收費比例在6.4%左右。

信也科技2021年第一季度促成國內貸款額達260億,貸款便利化服務費、擔保收入合計達14.21億,僅以上述兩項助貸費用計算,信也科技在今年一季度的助貸收費比例在5.5%左右。

儘管樂信的成本優勢明顯,輕資本模式領先同業,但在樂信的助貸資產機構中,兜底助貸依然是主流,這也決定了樂信的助貸收費也不會低到哪裏去。樂信今年一季度總貸款發放量達538億,承擔風險的助貸服務收入達18.37億,不承擔風險的平台服務收入達6.36億,二者合計達24.73億。據不完全測算,樂信的助貸收費比例在4.6%左右。

按照是否承擔信用風險來劃分,助貸可分為增信助貸和非增信助貸。增信助貸就是助貸機構以保證金的形式,或者引入融資擔保等增信方為助貸資產提供增信,保證金比列一般放貸額的5%-10%,資產不良時由助貸或增信機構代償。
非增信助貸也可以稱為純科技助貸模式或分潤模式,助貸機構主要負責獲客和風險初篩,對風險不兜底。相比增信助貸,輕資本模式的助貸分潤比例更低一些。
在兩種助貸模式中,助貸平台的收費都不低,費用涉及獲客引流、風控初篩、貸後管理等,其中獲客引流費用佔主要部分。這些助貸平台既包括螞蟻、騰訊、美團、京東等互聯網巨頭,又涵蓋陸金所、360數科、樂信等金融科技企業。相比之下,非增信助貸模式下助貸平台收費較低,一般在四個點以下。 當前的助貸市場邏輯中,擔保、兜底的模式依然是金融機構,尤其是中小銀行慣用的方式,這無疑會促使助貸平台提高收費標準,最終體現為借款人綜合融資成本上升。
從360數科、樂信、信也科技、嘉銀金科等上市企業的一季度業績能看出,助貸營收的增長主要依靠金融機構放款量增加。如今,監管限制助貸平台資金端的互聯網貸款規模,加上資產端定價收費面臨整頓,助貸機構陣痛難免。

資金、資產雙殺


去年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管理辦法下發之後,助貸平台和金融科技企業一陣竊喜,認為監管公開認可第三方平台的價值,助貸市場前景無限。但沒過多久,監管進一步加強管理互聯網貸款的信號出現,限制地方銀行跨區展業並限制互聯網貸款規模,算是從資金端敲打了助貸平台一下。
加強資金端管理僅僅是一個開始。近期,人民銀行徵信管理局向部分互聯網平台下發通知,要求按照個人徵信業務整改工作要求,平台機構與金融機構開展引流、助貸、聯合貸業務合作中,不得將個人主動提交的信息、平台內產生的信息或從外部獲取的信息以申請信息、身份信息、基礎信息、個人畫像評分信息等名義直接想金融機構提供,須事先個人信息與金融機構的全面“斷直聯”。
金融數據是助貸平台生存的根本,也是大數據風控的基礎。央行禁止助貸平台將數據信息和評分信息直接輸送給金融機構,將大大弱化助貸平台的風控作用。當然,面對新的監管要求,助貸平台可能會重點向金融機構輸出信貸科技的To B業務。

除了助貸平台的數據被嚴管,收費模式也被點名。助貸機構推高了融資成本,從監管通報口徑看,與嘉銀金科、小贏科技等助貸平台的收費相似,目前信貸市場苦流量久矣,助貸平台依靠流量掌握話語權,這明顯與金融機構的本位角色不符,因此監管整治在所難免。
助貸降費雖與服務實體、貸款利率下行趨勢一致,但大部分平台可能吃不消,畢竟流量也是靠投放、地推等高成本方式拉來的。助貸行業內,大型互聯網平台憑藉自身生態和場景優勢,流量池巨大,相對而言流量成本並不高;樂信、信也科技、嘉銀金科等互聯網金融平台,獲客業並非容易,因此在對客收費中,有三成到四成的比列是用在抵消獲客成本上。
例如,嘉銀金科在2020年的新借款人平均獲客成本為262.8元,佔借款人平均借款本金的3.8%。信也科技獲客成本在今年一季度創新高,新增獲客成本高達450元,而信也科技一季度借款人平均借款為4369元,獲客成本佔借款本金的比例高達10.3%。樂信獲客成本相對較低,今年一季度新增獲客成本為192.6元。

無論是兜底模式,還是純科技助貸模式,銀行等資方看重助貸平台的首先就是流量,特別是優質用户規模。這勢必會逼迫助貸平台增加投入拓寬獲客渠道,這也解釋了為什麼能在兩微一抖中頻頻刷出貸款廣告。
助貸平台的獲客成本不減,對客收取的綜合息費降低,自然就會傳導至助貸機構的營收利潤上。這種業務變化也將加劇助貸行業的洗牌,客羣優質且成本低者勝出。

目前也有一些助貸平台推出消費業務,試圖利用多元化消費場景拉新並留住用户,例如樂信此前推出的新消費平台戰略。這種模式確實是解決流量成本的好方法,但平台所切入的消費領域競爭慘烈,沒有資本難以實現突圍。對大部分助貸平台而言,買流量是唯一能走得通的渠道。
資金、資產、數據風控同時收緊,想再創造表外的助貸神話恐怕不可能了。接下來各地都會陸續下發互聯網貸款管理細則,嚴格限制地方性商業銀行與助貸平台的合作,這對於重度依賴機構資金的助貸平台來講,路愈發難。
銀保監點名助貸高收費,降費能有幾家存活?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141 字。

轉載請註明: 銀保監點名助貸高收費,降費能有幾家存活?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