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股抱團 中美都一樣!連“打板牛人”也想轉型抱大腿

  近期A股機構抱團現象愈演愈烈,大洋彼岸的美股也是如此,在流動性寬鬆+全球經濟不確定性的大背景下,連以往習慣於打板的私募人士,也開始將其作為一種盈利模式作為研究,機構抱團股是否將成為一種長期現象呢?

  在今年3月,美股出現了史詩級的暴跌,這個時候,為了避免進一步的損失,對沖基金們也不得不開始了抱團取暖,對象當然是有穩定盈利預期的大型科技股。在第二季度開始時,這一趨勢出現了有史以來最極端的水平。

  據高盛的統計,今年一季度對沖基金加倉最多的是亞馬遜微軟,這兩隻股票長期以來都備受對沖基金青睞,其中,亞馬遜更是在連續六個季度成為對沖基金最偏愛的投資標的;而對沖基金持倉的前五家公司已經連續七個季度沒有出現過任何變化。

  高盛直言,對沖基金的投資集中度和擁擠程度都處於歷史高點或接近歷史最高點。

  抱團創造美股歷史

  而抱團的結果就是強者恆強,隨着美股持續反彈,兩家大型科技股的市值居然歷史性的佔據了標普500的百分之十!

  5月27日早間,交銀國際董事總經理研究部負責人洪灝發佈微博記錄歷史性時刻,微軟蘋果市值超過了標普500的10%。

  洪灝表示,歷史首次微軟蘋果市值超過了標普500的10%。同時,每個股票的佔比各超過5%。這兩個擁有互不兼容的操作系統和生命哲學的公司、歷史上的死對頭,終於一統江湖。

  而FAAMG(Facebook、蘋果亞馬遜、微軟和谷歌)等高科技巨頭的總市值已經佔到了標普500總市值的21%!

  美股對沖基金表現與標普500高度驅同

  而機構抱團也令標普500指數和追蹤股票型對沖基金業績的HFR指數表現的高度驅同。

  美國金融博客網站Zero Hedge認為,這意味着目前的對沖基金實際上可能並不存在對沖——當大家都把資金放在最受歡迎的股票上,何談對沖呢?

  高盛指出,對沖基金投資集中度和擁擠程度都處於歷史高點或接近歷史最高點,第一季度對沖基金投資組合集中度進一步上升,反映了整個股票市場集中度的急劇上升。

  結果,典型的對沖基金將其多頭投資組合中的71%放在市值前十大的股票中,僅略低於2019年初創紀錄的72%。

  五巨頭外

  盈利零增長

  而追求業績的穩定性是美股機構尋求抱團的主要原因。

  財報數據顯示,美國的五大科技巨頭:Facebook、亞馬遜、蘋果、微軟和谷歌,在去年四季度的平均盈利增速超過了20%,而標普500上市公司的平均盈利增長僅為4%。

  高盛坦言,標普500中1%的公司EPS增長了16%,而除去這五家公司,標普500的盈利增速就是零增長。這意味着超大市值公司的盈利能力不斷強化,而中小市值公司的盈利能力在削弱。

  高盛表示,不可否認的是,除了五大科技企業之外的美國上市公司,大多處於掙扎之中。羅素2000指數公司在四季度的盈利大幅下降7%,而這一指數主要反映的就是小市值上市公司的表現。

  高位抱團在繼續

  而在A股市場,漲幅巨大的高位抱團股也並沒有瓦解跡象。剔除次新股後,5月28日股價創歷史新高的仍多為今年以來漲幅巨大的抱團股。

  打板牛人慾轉型

  甚至連“打板高手”,都開始想往這方面“轉型”!

  比如習慣於“打板”思路的私募基金經理王宇,今年開始轉變思路。他現在的主要“課題”,就是研究如何抱穩機構的大腿。

  王宇表示,“之前是打板,現在是要找機構抱團的個股,這類標的K線走得很穩,只要在買方聯盟瓦解之前撤離,就能收穫穩穩的幸福……”

  實際上相比於過山車式的打板,抱團股確實稱得上“穩穩的幸福”就以上述表格中的個股為例,今年至今96個交易日中,上漲天數佔比均在50%以上,其中60%以上的有4只個股,58%以上的有7只個股。

  而與美股一樣,A股機構抱團也無非是追求“盈利穩定增長”的稀缺性。國信證券就表示,由於當前宏觀經濟的特徵是“有韌性無彈性”,所以能保持穩定盈利的龍頭公司成為稀缺品。

  下圖顯示,過去一年漲幅超過50%的品種,其年報業績增速的中位數為34%,明顯強於其他漲幅區間個股的業績增速。

  “抱團溢出”更青睞細分龍頭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機構抱團並非傳統意義上的茅台、格力、五糧液等一線白龍馬,而更傾向於挖掘一些二線龍頭白馬股。

  這些個股獲得機構抱團以後,股價宛如坐上了火箭。

  比如近期火爆的傢俱板塊中的領漲品種—江山歐派,主營傢俱行業細分領域的木門生產。此前股價表現平平,但今年以來暴漲已近2倍。

  公開資料顯示,公司總股本8081.6萬股,董事長吳水根及2名董事合計持股5000萬股,匯添富基金、長城基金等14家機構合計持有687.45萬股。

  在掌握兩成,甚至是更多的籌碼後,基金等買方機構及陸股通無疑成為了左右二級市場運行的最重要變量。

  又比如主營小家電的小熊電器今年一季度基金持股從36.7萬股大幅增加至515.8萬股,年初至今漲幅超80%。

  反觀茅台、格力等一線白酒、家電行業個股,由於過去多年已累積巨大的漲幅,因此今年享受到的機構抱團的“溢出效應”似乎不明顯。

  對於抱團股的高估值,近期國海證券甚至表示“忽視短期公司估值,注重長期成長空間”。

  歸根到底,股價還是有資金優勢的一方説了算,無論是打板,還是抱團,大資金説你有,你就有!

  僅供投資者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

(文章來源:東方財富研究中心)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158 字。

轉載請註明: 牛股抱團 中美都一樣!連“打板牛人”也想轉型抱大腿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