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教授、院長,前世界銀行高級副行長、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教授現身2020聯想創新科技大會,他在大會演講時預測: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中國每年還可以為世界的增長貢獻30%,將依然是世界上增長最快、市場擴張最快的國家,會給企業家提供最好的發揮舞台。
現場,林毅夫分享了對於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新政策的看法。林毅夫表示,提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有短期的原因,但也是經濟發展基本規律的結果,中國經濟發展道路並未改變。短期來看,受新冠疫情影響,全球貿易萎縮、中國出口額降低,因此“中國製造”需要更多地依賴國內循環。但長期來看,隨着經濟體量增長,出口額佔經濟總量比重將持續下降,服務業比重則會上升,國內市場成為主體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必然成果。展望未來,林毅夫表示中國經濟將持續發展,全球市場份額也將不斷提高。
林毅夫指出,中國在世界上的優勢主要在三個方面:首先是傳統產業上的“後來者”優勢。2019年,中國人均GDP達到10098美元,和美國6萬多美元還有相當大的差距。中國目前發展的態勢和發達國家的差距有一點像日本在1950年代、新加坡在1970年代、韓國在1980年代的階段,這些東亞經濟體利用跟發達國家收入水平的差距所代表的產業鏈技術的差距,維持着平均大約是8%-9%的增長。
其次是中國在互聯網、人工智能、雲計算、5G、萬物互聯的新產業革命上面的優勢。一個是這些產業的產品和技術的研發週期較短,這有利於像中國這樣的人力資源大國,並且中國有全世界最完備的產業和有全世界最好的供應鏈,在這種短週期的新產業革命上,中國具備半道超車的優勢,可以和發達國家齊頭並進。
第三是中國按照購買力評價計算有全世界最大的市場。按照市場匯率計算,中國也是全世界第二大的市場。就像航空母艦一樣,體量越大,它抵抗外來衝擊的能力就越大,所以中國未來可以維持比其他國家更穩定的發展。
林毅夫認為,只要中國利用好這三個優勢,中國在2030年之前仍有每年8%的增長潛力,不管國際形勢如何變化。正常年份可以保持6%左右的增長,會比其他國家高出3個百分點的增長。即使受到像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今年中國的增長率可能在2%-3%之間,但是全世界的增長可能是負5個百分點,美國的增長可能是負8個百分點,歐洲的增長可能是負10個百分點。
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在大會作了主題演講,他表示,2020年是個特殊的年份,它過得似乎很快,又似乎很慢。快,是因為新冠疫情突如其來,觸發了一系列深刻的變化。工作和學習一夜之間轉移到了網上,不少企業和機構原本要花費更長時間完成的數字化轉型,竟然在短短數週內就初具雛形。慢,是因為人類社會在身心健康和經濟發展上遭遇了雙重磨難,並且還將持續面對多重不確定性,至今仍未徹底走出困境。
“在這個既快又慢的特殊時期,什麼才是相對更為確定,更可依賴的力量?我想應該是科技。”楊元慶説,科技不僅提供手段和工具,還能拉近距離,點燃希望。
楊元慶透露,聯想在5G領域進行了多年的投資和積累,申請的標準必要專利已經突破了1000件。聯想集團雲網融合業務提供5G雲基站、5G專網核心網、NFV網絡功能虛擬化等產品,能夠為公用網絡提供5G智慧新型室內分佈的解決方案,也能夠為企業和工業園區提供5G專網或虛擬專網的解決方案,同時聚焦於設備連接性和邊緣集成提供5G場景化解決方案。
責編:李震 | 總監:萬軍偉
(來源:證券時報)
【來源:大河財立方】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