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醫構建多元化支付格局 數字醫療賦能醫保商保一體化
4月1日晚間,微醫控股在香港聯合交易所網站提交招股文件。從業務及營收結構上看,微醫將成為港股市場上首個聚焦數字醫療服務的企業。據招股書,微醫2018年至2020年的收入分別約為2.5億元、5億元、18.3億元,三年複合年增長率168%。微醫的收入主要來源於醫療服務和健康維護服務兩類業務,其中2020年醫療服務收入7.06億元,佔比38.6%,健康維護服務收入11.25億元。
據瞭解,從2010年成立以來,微醫一直在為數字醫療鋪路。不過,2018年之前由於行業尚未獲得“官方定調”,微醫發展重點主要在於“管道”的鋪設。2018年4月開始,隨着26號文等國家利好政策陸續出台,抓住機遇的微醫在此前積累的基礎上,開始大力推進數字健康戰略,並相繼在山東、天津等全國多個省市落地。
2020年的疫情,進一步催動了整個行業的快速發展。可以看到,微醫的發展與行業出奇一致地保持了同頻共振,其近三年的業績快速增長,尤其是2020年收入同比增長262%。
從招股書上看,此次赴港申請上市的微醫控股是由微醫分拆出的數字醫療平台,並不包含微醫的所有板塊業務。近幾年微醫在快速推進數字健康戰略過程中投入大量基礎設施成本,這也成為微醫業務壁壘的一部分。並且從目前的探索情況看,佔據主要收入的健康維護服務模式可複製性較強,隨着健康維護服務更大規模落地,微醫業績將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微醫搭建的多元化的支付體系也在加快形成。據公開報道,在去年疫情期間,數字醫療服務平台微醫在全國範圍內率先打通了互聯網醫院的醫保在線支付。高峯時微醫互聯網總醫院承擔了武漢97%的慢病在線的複診量。
在中國,醫保是醫療健康支出的最大單一支付方,2019年佔全國醫療健康總支出的31%以上;隨着人口老齡化等問題加劇,醫保基金支出壓力漸增。而商業健康險處早期發展階段,滲透率較低;2019年商業健康險賠付支出佔全國醫療健康總支出的比例不到4%。
在醫療服務數字化進程中,微醫探索出多元化的支付體系,既完善了數字醫療的支付方,又能為相關的支付方賦能。醫保支付方面,截至目前,微醫旗下的27家互聯網醫院中已有17家打通了醫保支付,既為用户就醫帶來了極大便利,還能增強用户認可並使用數字醫療服務的意願。
從醫保基金角度看,微醫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對醫保基金的使用情況進行智能實時監控,大幅度提升了基金運行效率。例如,微醫在山東泰安的數字慢病管理服務中,2020年平均單次處方金額較2019年降低約12.7%,同時降低了醫保基金用於慢病的支出。
商業保險支付方面,微醫與保險公司合作開發創新的定製化商業健康保險產品,整合數字醫療服務與商業健康保險產品,使得這類產品更好地滿足不同投保羣體的需求,提升產品競爭力,從而提高商業健康保險的滲透率,減輕醫保支出壓力和個人自費負擔。
比如在2018-2019年,微醫聯合友邦保險先後推出針對白血病、乳腺癌的單病種保險;在惠民保大火的2020年,微醫還在山東省推出了一款融合數字醫療服務的區域性健康保險產品“齊魯保”,可為當地參保居民提供附加商業醫療保險和數字醫療服務的靈活選擇。
在上述各個支付方的互補作用之下,個人使用數字醫療服務不僅更加便捷,還能降低就診支出。因此,微醫通過多支付方的覆蓋提供多元化支付方式,在為用户提高數字醫療服務的可負擔性和便捷度的同時,也為自身提升了競爭力。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要健全以基本醫療保障為主體、其他多種形式補充保險和商業健康保險為補充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到2030年全民醫保體系成熟定型。
顯然,數字醫療與生俱來的“數字基因”帶給醫保、商保等支付方的巨大價值正在凸顯。從微醫的實踐中可以看到,數字醫療平台正在成為構建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中的重要參與者,這將進一步加速多元化支付體系的建立,並推動我國醫療衞生服務體系的整體數字化升級。
(免責聲明:本文為商業廣告,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