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統計局近日發佈的11月份製造業PMI為52.1%,連續9個月位於擴張區間,並升至三年來最高位。在調查的21個行業中,PMI位於擴張區間的增加至19個,且各項分類指數普遍改善。分析普遍認為,這表明市場供需加快復甦,內外需求明顯改善,經濟復甦基本面不斷擴大,經濟運行平衡性持續改善,企業消化成本能力有所上升。
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 管濤:
分析稱,從11月數據看,一個重要特點是產需兩端協同發力。其中,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為54.7%和53.9%,分別高於上月0.8和1.1個百分點,上升至年內高點,而且兩者的差值自6月份以來逐月縮小,表明製造業內生動力不斷增強,供需循環持續改善。
中國商務部研究院區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張建平:
11月PMI分項數據的另一個重要特點,是不同規模類型企業同步修復。數據顯示,11月大、中、小型企業PMI分別為53.0%、52.0%和50.1%,分別高於上月數據,均位於臨界點以上。值得注意的是,小型企業PMI為50.1%,重新回到擴張區間。調查顯示,11月小型企業生產經營狀況有所改善,反映資金緊張的小型企業佔比為42.3%,是今年以來的低點。不過,與其他企業相比,小型企業恢復較慢,紓困政策未來還需要加力。
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 連平:
在就業方面,11月製造業從業人員指數49.5%,較上月回升0.2個百分點;非製造業從業人員指數48.9%,較上月回落0.5個百分點,均低於榮枯線。10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5.3%,較去年同期高0.2個百分點。分析認為,小企業的恢復以及海外訂單需求的增加,一定程度上帶動了中國藍領工人就業。但是總體來看,就業壓力仍然存在。
此外,11月份的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6.4%,連續4個月位於55%以上的較高景氣區間,連續9個月高於榮枯線,分析認為,這得益於建築業景氣高位回升以及消費穩步復甦。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劉學智:
11月30日,中國銀行研究院發佈的《2021年度經濟金融展望報告》稱,中國經濟在全球率先實現恢復性增長,一季度GDP下降6.8%,二三季度則分別增長3.2%、4.9%,截至第三季度,中國實際GDP累計同比增長0.7%,實現了V型反彈。預計全年增長2.1%左右。
展望2021年,該報告還指出,總體預計2021年GDP增長7.5%左右,增速預計達到4.5%。也有學者預判,十四五期間的前兩年經濟增長會出現波動,但明年將達到較高水平。
在中國經濟復甦面不斷擴大的背景下,未來的貨幣政策走向引發各界關注。在最新發布的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央行進一步明確了幾個方面的政策重點。
首先是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精準導向。央行將綜合運用中期借貸便利、公開市場操作等多種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市場利率圍繞公開市場操作利率和中期借貸便利利率平穩運行。其中強調“把好貨幣供應總閘門”和“保持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則意味着下一階段的貨幣政策將轉向穩健中性。
分析普遍認為,目前沒有任何理由收緊貨幣政策,應該繼續保持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適度。
一方面,央行貨幣政策起到逆週期調節作用,收緊貨幣政策往往是基於經濟過熱的預期,比如物價呈現快速上漲趨勢以及資產價格過快上漲等。而中國當前通脹處於低位,實體經濟沒有過熱跡象。特別是疫情令經濟遭受嚴重危機,此時不宜收緊貨幣政策。
另一方面,當前中國的主要任務是恢復和穩定經濟增長,同時防範金融風險,所以不宜收緊貨幣政策,因為中國貨幣政策在本已穩健的基礎上率先收緊,必將進一步擴大中美利差,增加資本流入的壓力,推動人民幣加快升值,給經濟運行和宏觀政策帶來很大壓力和挑戰。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 盛松成
央行報告還指出,將保持再貸款、再貼現政策穩定性,對涉農、小微企業、民營企業和受疫情影響較重行業提供普惠性、持續性的資金支持。積極推進兩個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引導金融部門完成向實體經濟讓利1.5萬億元的目標;要“繼續釋放改革促進降低貸款利率的潛力,綜合施策推動社會融資成本明顯下降”。
分析指出,企業利率下行主要受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的影響,總體看,未來LPR仍將是企業降低成本的主要工具。
與此同時,央行對金融風險更為警惕,提出要“健全金融風險預防、預警、處置、問責制度體系”,“堅決不讓局部風險發展成系統性風險、區域性風險演化為全國性風險”。
編輯:劉靜、巴塔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