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體育·產業)吃完熱乾麪,夜裏跑兩圈——城市品牌建設中的體育助力

由 時愛蘭 發佈於 財經

  新華社北京6月25日電 題:吃完熱乾麪,夜裏跑兩圈——城市品牌建設中的體育助力

  新華社記者林德韌、朱翃、王浩明

  用夜跑助力武漢夜經濟,這是李娜、楊威等體育明星近日發起的一項倡議。

  在武漢,夜經濟一直是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在夏季,夜經濟更是體現了武漢蓬勃的城市發展活力。伴隨夜經濟發展而來的是城市夜間健身產業的發展。

  在“2020中國城市夜經濟影響力行動暨武漢仲夏消費季啓動儀式”上,騰訊體育邀請到了奧運冠軍楊威、世界冠軍趙菁、網球名將李娜、中國女排袁心玥等,或在現場,或用視頻,共同啓動“體育 ”健康周計劃。

  江城武漢,體育基因一直深深埋在這座城市的血脈之中。近年來,無論是一“票”難求的武漢馬拉松,還是高規格的武漢網球公開賽等,都已成為江城閃亮的城市名片。本次“夜跑計劃”,將通過體育名人助推、定製城市主題挑戰、短視頻達人深度體驗等方式,對武漢進行全方位的包裝推廣,用體育運動的方式來展示武漢的活力和城市文化。

  隨着體育文化逐步深入人心,城市在打造自身品牌過程中引入體育元素也逐漸成為一個“常規動作”。

  清華大學體育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雪莉常年關注體育與城市品牌建設相關話題,她認為,現代城市發展當中最重要的一些要素與體育的特點是契合的,因此通過體育助力城市品牌打造,就變成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第一個是活力,要有一種向上精神和積極的發展勢頭,而體育本身就代表着運動、健康活力的形象;第二個,體育的參與者都是開放、包容的,這個也是現代城市最鮮明的特點之一;第三個,體育強調公平,講規則的,現代城市發展當中強調的營商環境、社會管理等等,都是基於法制、基於規則的;第四,體育有‘連接’的功能,而任何一個城市的發展都不是孤立的,因此‘連接’也是現代城市的特徵,在其中,體育就是一種連接的方式。”王雪莉説。

  本月1日,上海市體育局、上海體育學院聯合發佈《2019年上海市體育賽事影響力評估報告》。報告顯示,2019年上海市舉辦的12項重大體育賽事共帶來30.9億元的直接經濟效益,相關產業的拉動效應超過102億元,税收收入7.56億元。在產業拉動方面,賽事對第三產業的影響尤為顯著。體育賽事舉辦期間,往往會在舉辦地形成大量餐飲、娛樂、交通、住宿、旅遊等方面的消費需求,有效拉動城市GDP攀升。

  該評估報告的負責人之一、上海體育學院教授黃海燕表示:“藉助體育槓桿撬動經濟市場,能釋放出產業潛能,特別是重大體育賽事,確實對經濟發展的拉動效應十分明顯。”

  在通過體育打造文化品牌方面,王雪莉對於湖北京山縣印象深刻。在這個“中國網球之鄉”,全縣擁有150片標準網球場,市民步行15分鐘就可找到一片網球場地,網球運動已發展成為羣眾性體育運動項目,網球賽事一年四季都在開展。網球運動也帶動了產業發展,全年網球產業直接產值達1.5億元。

  王雪莉認為,體育一方面會助推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的完善,另一方面也會改善城市的“軟環境”,改變城市的精神面貌和民風民俗,促進城市中不同人羣之間的連接和融合。她説:“除了傳統意義上的財政收入以外,體育也會為城市帶來品牌收益,比如説,如果賽事舉辦得很好,獲得很好的美譽度,會吸引未來的旅遊者,未來的投資者,這種品牌效應對於城市的發展來説,也是一種收入。”

  通過“體育 ”,帶動周邊其他產業發展,這是很多城市大力支持體育產業發展的市場邏輯。深圳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2018年曾發佈一項數據,深圳體育產業每產出1元,將會帶動其他相關產業產出增加6.02元。在深圳,賽事與城市的緊密連接和深度融合產生了“化學反應”——城市給賽事提供了生存、發展和創新的土壤,賽事讓城市的影響力和美譽度得到提升。

  王雪莉同時表示,在利用體育提升城市品牌建設的過程中,有些錯誤做法需要避免,其中包括:單純為了辦賽而辦賽,對於賽事的輻射和拉動作用沒有清晰認識;過於重視引進而忽略本土賽事品牌的打造;忽略與當地傳統生活習俗和運動習慣相結合。

  “和當地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傳統結合得越緊密,體育活動和體育賽事與當地經濟發展的融合就越容易,在當地發展的體育活動,必須是當地人喜歡的,而不一定是時下最流行、最前沿的。”王雪莉説。

  有活力的城市需要體育,體育也需要城市的基礎設施和參與人羣才能夠生根發芽,兩者之間的“化學反應”,正在越來越多的地方發生着。

  城市品牌的建設,“體育”是強大的助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