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完成數億元C1輪融資,易馬達計劃進軍C端換電市場

由 睢風娥 發佈於 財經

伴隨同城生鮮餐飲配送、同城到家服務等新業態和商業模式的興起,兩輪換電行業也逐漸壯大。

9月21日,深圳易馬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易馬達e換電)宣佈,公司已完成數億元人民幣的C1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南網資本、歐洲風投Idinvest Partners (Eurazeo Group歐瑞澤集團)、日本產業背景的人工智能基金PKSHA SPARX Algorithm Fund、美國私募基金57Stars共同投資,而綠動資本、青島擁灣資本、琮碧秋實、韓國未來資產風投等老股東持續加註。

據瞭解,本輪融資將用於產品科技創新研發與綠色智慧能源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公司將在產品層面持續研發創新,並加快換電網絡普及,增加網點建設,升級產業模式,探索傳統電動自行車行業產業鏈、傳統行業新的融合發展之路。

“我們希望用户不用再花上幾個小時充電,只需幾秒就能實現換電。”公司創始人兼CEO黃嘉曦如是表示。

如今,中國有超過2.5億電動自行車用户在為電動車充電時間長、充電不方便、充電風險高、續航不足等問題而煩惱,易馬達e換電想要為電動自行車用户提供完整的動力能源解決方案,即換電服務。

洞察到電動兩輪車市場潛力後,易馬達科技於2015年成立,2017年發佈易馬達e換電品牌,推出集超級電池、智能換電櫃、能源管理系統、APP及大數據平台為一體的綠色智慧能源網絡平台。

目前,易馬達e換電主要在北上廣深、成都、武漢、鄭州、西安、無錫、蘇州等一線和新一線城市進行佈局,頭部城市基本實現盈利,後續將逐步覆蓋到二三線城市。據瞭解,公司日換電體量超過50萬次,總換電量超過1.8億次,供能里程數超過17億公里。

用户羣體方面,其分別為美團、餓了麼、達達,順豐,叮咚買菜等平台和即時配送騎手提供服務。通過“換電”,每位騎手每天能多接十幾個訂單,多收入上百元。

換電服務費也為公司貢獻了90%的收入。易馬達e換電根據不同用户羣體,按月收取數十至數百元的服務費,今年的營收在數億人民幣左右。

黃嘉曦透露稱,今年起公司將逐漸拓展C端用户,“我們預測,5—6年之後,B端換電市場規模在400—500億,但C端(市場規模)可能會超過千億。”

與此同時,易馬達e換電也在探索海外市場,新系統試點將於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落地東南亞。

頭部城市已實現盈利

Q:本次融資更多的是海外的融資機構或基金,這是基於什麼考量?融資主要用途有哪些?

黃嘉曦:他們看中中國市場,中國在疫情之後的經濟恢復非常快,未來的增長動力來自中國。我們會投入大量資金研發下一代產品,包括新的硬件、軟件平台、交易平台、整合平台。新產品會把公司整個體系往上提一個層次。

Q:易馬達在海外市場有哪些佈局?

黃嘉曦:去年我們開始探索海外市場,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新系統試點會在東南亞落地。對此,我們研發了新產品、新體系,包括語言本地化、整個系統與當地網絡相連、數據庫的管理等。與國內新國標低速車不同的是,東南亞或歐洲通常是高速車,我們在電池適配高速車方面做了很多研發工作。

Q:目前哪類城市是公司的佈局重點?有哪些具體計劃?

黃嘉曦:我們主要在一線和新一線城市佈局,北上廣深、成都、武漢、鄭州、西安、無錫、蘇州等。這些城市配送需求比較多,也會有一些接受能力比較強、喜歡嘗試的C端消費羣體。

現在主要方向在B端,C端剛剛開始涉足,下一階段會做一些下沉市場的探索。從這方面考慮,我們也在設計產品,尋找服務C端出行的更好方式。明年,我們計劃通過各個一線城市、省會城市逐步覆蓋到二三線城市。

我們小部分加盟,大部分是直營,這能確保整個換電系統良好運轉,可能未來的加盟城市會越來越多。

Q:現在收入來源和收入規模大概是什麼樣?是否已經實現盈利?

黃嘉曦:85%—90%以上收入來自換電服務費,通常按月收取,根據不同用户類型,月費幾十塊錢到幾百塊錢。營收規模到今年是幾個億人民幣。

公司層面還沒盈利,但我們在頭部城市基本都盈利了,達到一定規模後,很多城市都由虧轉盈。這兩年我們運用大數據以及精細化運營工具,對資產管理、自動化運維等做了很多改進。未來,除了擴大營收規模,我們還要智能管理換電系統。

拓展C端用户

Q:我們現在的業務涵蓋外賣、零售、出行等方面,這些是2B的還是2C的?

黃嘉曦:兩種方式都有,直接為大平台/公司服務,或者為騎士這種個人用户服務。比如美團、餓了嗎、順豐、叮咚買菜這些平台,我們和他們總部有合作。這些平台在外面也有很多騎士眾包業務,我們在本地針對個人騎士服務。

我們也會逐漸向2C上轉。我們測算,5—6年之後,B端換電市場規模在400—500億,但C端可能會超過千億。中國大概有2.5—3億新增用户,他們每天充電1億次,每年365億次。假設每次充電營收2—3塊錢,這就是個700—1000億的市場。 

Q:充換電網點比較多會影響整個回報率,如果網點太少的話用户體量不好,易馬達怎麼去平衡?

黃嘉曦:各個行業都有這個問題。我們現在定了一個服務水準百分比,多長時間段內100%可以滿足需求,某些時間段我們是否可以允許滿足98%或者95%的需求。也就是用數據挖掘某個時間段某個地方的換電規律,騎士換電的規律。

比如,騎士等待時間超出一定時間值,我們會在這個點或周邊快速加一些換電櫃。假如他還在我們大概服務的區間內,就暫時不會加。同時,也為騎士提供有預約、提醒功能。

Q:相比同類企業,您認為易馬達最核心的競爭力是什麼?

黃嘉曦:首先我們對電池、換電櫃、車等硬件的認知非常深,在自動化生產線、電池管理系統、自動化運維,換電櫃可靠性和安全性等方面都投入了大量資金。

其次,軟件系統競爭力也較強,成立第一天我們就把產業互聯網基因寫進公司,每輛車、每個電池、電芯、換電櫃都是聯網的。不僅要知道它的狀態,也要通過網絡更新電池部件。

從智慧城市管理角度來説,我們的換電櫃數據可以和當地各種部門互通,進行數據交換,比如應急管理或者消防管理他們非常希望我們這個系統作為基礎設施之一。

兩輪換電行業仍處早期階段

Q:滴滴、美團等企業也有共享換電業務,這對我們有哪些影響?

黃嘉曦:現在我們沒有太多交集。首先,巨頭的換電業務聚焦在出行領域,尤其是三、四、五、六線城市的兩輪共享車出行,和我們板塊交集比較少。其次,我們的換電服務形態也不一樣,他們是做一個換電的車或換電電池,電池和車都是專配的。我們的電池走通用兼容路線,和所有車廠、配送中心合作,給所有C端老百姓提供服務。

Q:現在發展會遇到哪些阻力?我們會不會進入電動車市場?

黃嘉曦:比如如何真正確保電池、換電櫃的安全,更大的阻力可能還是來自消費習慣,用户已經習慣了充電的方式,這需要時間改變。 

目前不會,兩輪電動車已經夠大了。

Q:您認為兩輪換電行業現在發展到了哪個階段?

黃嘉曦:非常早期的階段,儘管已經引起很多人關注,很多公司已經下場試水,業務規模可以看出一些雛形,但是總體規模還是比較小,包括外賣、即時配送,換電頻率還不是很高。 

B端即時配送方面,我們在一些城市的兩輪換電滲透率可以達到50%—70%,但在一些城市只有5%—10%。整個配送行業使用兩輪換電是大趨勢。C端角度來講,目前還處在2016年、2017年B端的狀態,剛剛萌芽、不成規模,各個城市、地方都有一些小規模的試點,但是大規模的上量還早。

Q:鋰電池的續航能力一直在增加,這之後會對換電行業產生哪些影響?

黃嘉曦:這種增加態勢不會停下來,但幾年之內不會有突破性進展。產業應用方面而言,一定是5%、10%這樣的漸進式發展。鋰電池的續航能力在增加,對兩輪換電行業是利好。快充的問題在於功率大,對設備、電池投入比較高,一般消費者無法承受這種高成本。現在無線快充更多是消費產品實現得比較多,沒法應用在兩輪電動車或電動汽車電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