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新京報網
文|新京智庫特約撰稿 關不羽
美國總統拜登於當地時間3月11日下午簽署了總額1.9萬億美元的新冠疫情紓困法案。
1.9萬億美元相當於去年美國GDP的9%,僅次於去年3月份的2.3萬億美元的經濟刺激計劃。
然而,去年3月正值疫情暴發時期,確有穩定金融市場信心、保民生的必要。這使得2.3萬億美元規模病急用猛藥的救急性質不存爭議。
而這次的1.9萬億美元,並不存在當時的急迫性,是以“抗疫”之名行過度刺激之實。
1.9萬億美元刺激對美國經濟的影響
1.9萬億美元中,有1萬億美元用於直接救濟家庭,這過於慷慨——前兩輪“放水”已經制造了1.6萬億美元的居民過度儲蓄,儲蓄率創歷史紀錄。
也就是説,美國的個人和家庭已經在賬面上獲得了一筆“疫情財”,如今美國政府又用1萬億的“白條美元”錦上添花。這真的有必要嗎?
實際上由於前兩輪刺激充分,美國居民的商品消費受衝擊較小,消費缺口主要來自於因疫情隔離造成服務消費下降。
圖説:美國紐約市悼念超3萬名新冠逝者。(新華社)
只有疫情得到改善,服務性消費的缺口才能補上,這不是再發1萬億美元的“疫情支票”能夠刺激出來的。
這對疫情恢復階段的復工速度也會造成負面影響。
去年年底的9000億美元經濟刺激計劃出台前,已經有議員指出過高的失業補助不僅無助於復工,還會造成主動失業的現象。
本輪刺激的失業補助不僅沒有逐步退出的計劃,還提高了標準,能否達到降低失業率的效果,是很值得懷疑的。
很可能在本輪刺激方案截止的7月份之前,美國失業率居高不下的情況難以改變,那就會導致復甦放緩。
美國金融市場對這輪“刺激”的心態值得玩味
這輪大規模刺激方案對美國金融市場的影響也很微妙。
短期內無疑會有貨幣效應的正向拉動,但是刺激效應能維持多久是很值得懷疑的。
前兩輪刺激方案實施後的美股表現已經清楚地顯示了,“印出來”的熱錢無法維持資本市場的長期穩定,再出台1.9萬億美元的刺激計劃,只會讓熱錢更熱,沸騰出一堆泡沫的資本市場遲早在動盪後回調。最壞的情況是一次金融危機後,以極大的代價實現資產重估。
因此,儘管美國金融界和企業界主流公開表達對本輪刺激的歡迎態度,但是,1.9萬億美元刺激方案在參議院獲批後,美國股市並沒有對這一“重大利好”做出熱烈的反響,觀望氣氛濃厚,這才是資本市場玩家們的真實態度。
2月23日美股一度暴跌,美聯儲出手救市才穩住局面,其中的市場心態有點微妙。
去年以來,刺激出來的泡沫已經清晰可辨,只能依賴美聯儲持續的寬鬆貨幣政策保持信心。資本市場的普遍心態是進退維谷、飲鴆止渴、風聲鶴唳等兼而有之,很不健康。
追加1.9萬億美元的“蜜糖”短期“美味”,但副作用是不可避免地加劇泡沫化,最終將轉化成毒藥。
本輪刺激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信號是美國國債十年期收益率的顯著提高,年收益率1.5%的心理關卡已經突破,年底前將逼近2.0%大關。這可以視為一次變相生息,對國際資本市場和匯率將會產生深遠影響。
處於美國資本市場漩渦中的中概股
整體而言,1.9萬億美元刺激計劃出台的後果,是短期偏正面、中長期會呈現出越來越多的負面因素。這一趨勢將會通過金融市場、貨幣體系擴散至全球。中國企業不可能置身事外。
首當其衝的是中概股企業。中概股企業受到三方面因素的影響:中美關係、美國資本市場大勢以及中國國內經濟和政策因素。
美國資本市場的整體表現是“不可抗力”。較為普遍的看法是,美股在大規模刺激之下,在短期內穩定乃至上漲是大勢所趨,但越是臨近1.9萬億美元燒完的7月大限,下跌壓力會增加。這段時間內能有多少騰挪空間,取決於復工情況和是否有新的刺激計劃。
正因為美國股市泡沫化的危機四伏,中概股企業受到美國政府直接打壓的可能減小。只要存在加劇市場恐慌的危險性,急於追求經濟政績的拜登政府難免投鼠忌器。但這並不妨礙美國政府對一些個股的定點打擊。
另外一個影響中概股企業表現的因素是,相關企業在國內的境遇,包括經營狀況、政策風險等。這些和中國下一階段的經濟形勢相關。
當然,中概股企業涉及的行業駁雜,資本背景、股權結構、經營狀況相差甚遠。
淡化中美關係的政治影響後,股價走勢主要取決於資本市場對相關行業的看法,“中國元素”的影響可能會起到放大作用,但不是決定性因素。這在2月23日的暴跌風波中,已經表現得比較清晰了。
今年中國出口規模穩中有升可以期待
中國外貿企業的處境相比中概股企業表現,更直接影響中國的實體經濟。1.9萬億美元刺激計劃對美出口乃至整個外貿形勢的影響,值得關注。最主要是外部需求和匯率變化。
2020年,中國對美出口規模創出新高,而且增幅明顯。值得一提的是,東盟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出口增速驚人,和疫情之下的經濟形勢相背離。這其中一部分其實是對美的轉口貿易。美國市場需求對中國出口企業的重要性,比直接數據所顯示的更為明顯。
1.9萬億美元的刺激計劃在短期內保證了美國消費者的購買力,全球復工復甦遲緩的態勢又讓“中國製造”難以代替,對美出口的強勁勢頭將在今年上半年繼續保持。
但是,對美國經濟復甦後的消費增量不宜高估。如前所述,這輪消費復甦主要是依靠服務消費的補缺,對拉動中國對美出口的作用有限。
從中長期看,對美出口回落是必然發生的,回調的幅度取決於中美貿易關係的走勢和全球復工態勢。對此我們應該做好準備,但也不必過於悲觀。
圖片來源:unspalash網
經歷了2018年中美貿易戰的考驗,中國出口企業的抗壓能力已經有所增強,美國以外的國際市場開拓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全球復工必定和全球復甦的形勢同調,本年度外需總體增長有利於出口的大勢基本清晰,外需方面唯一要擔心的是以美國為首的全球金融市場出現動盪。
外需穩定,但匯率風險依然存在。1.9萬億美元刺激計劃後的美元變相升息作用,會在短時期內支持美元走強,但是不可能持續很久。
去年以來美國在一年內三輪“放水”,密集投放了5萬億美元,美元貶值的壓力是長期不可阻擋的。而且,保持寬鬆已經成了美國金融市場的主要信心來源,美國的貨幣政策調整將會十分艱難。
在全球經濟復甦的大背景下,中國政府對採取干預匯率的行動會十分謹慎。因此,中國出口企業仍然面臨匯率風險的困擾,因匯率因素導致利潤下滑的情況會持續。
因此,今年中國的出口規模不會出現大幅下滑,穩中有升可以期待。但是,外貿出口對中國經濟的拉動作用將趨弱。
保護中國企業,就是保護中國經濟
美國1.9萬億美元的經濟刺激計劃,勢必影響全球經濟體系。
對中國企業最大的潛在危害是成本壓力上升。美元走弱會導致石油等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這是最直接的影響。與此同時,海外融資成本增加也是大勢所趨。
外界普遍認為美國國債十年收益率將在年內保持上升勢頭,這不僅直接提高美元資金成本,還會間接提升全球金融市場對風險投資的收益率預期。中國企業將不得不面對海外融資成本上升,尤其是對受制於國內金融政策的房地產企業的衝擊,會更為明顯。
總而言之,拜登政府1.9萬億美元“大放水”是為了刺激美國經濟復甦,其對全球經濟短期利好、長期有害,短期的利好遠遠不能彌補長期風險的潛在損失。
這種印鈔為疫情下的經濟損失“買大單”的做法並不可取。如果印鈔就能促進經濟繁榮,津巴布韋之流的高通脹國家豈不早成了頂級發達國家?
疫情之下對經濟的過度刺激讓美國個人儲蓄率和股指齊飛,這是背離經濟規律的荒謬現象,終將喜極生悲。違背基本經濟規律,用力過猛的逆週期干預不可能全身而退,濫用貨幣政策和金融手段的結果一定導致災難性的後果。
唯一的懸念是,市場的“報復”會以何種方式到來——是復甦延遲,還是金融市場動盪,抑或是削弱美元地位,甚至兼而有之。
最壞的結果是一場規模超過2008年的巨大金融危機席捲全球,以巨大的經濟代價完成一輪資產價值的重估。全球化的格局下,美國感冒,全球遭殃,無人倖免。但中國理應有更多的自信。
中國經濟的優勢在於最早走出了疫情陰影,贏得了充分應對危機、化解風險的時間和實力。有充分的信心,也要有從容的應對,寬鬆政策的退出不搞急轉彎,穩定企業的經營環境,這些是正確的方向。
編輯:柯鋭 校對:吳興發
投稿、合作、聯繫我們:[email protected]
來源: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