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上半年22家上市公司退市 其中7家面值退市

由 完顏翠琴 發佈於 財經

外匯天眼APP訊 : 上市公司退市速度明顯加快。據《證券日報》記者梳理,今年上半年,滬深兩市累計有22家公司退市,超過2019年全年的18家。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今年退市公司增多,體現出註冊制改革實施後,市場對上市公司的質量要求更高,業績虧損達到三年規定而退市的公司也會更多。多因素疊加,今年退市公司數量極有可能創新高。

巨豐投顧投資顧問總監郭一鳴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在註冊制改革下,殼類公司的價值光環逐步退卻,很多ST類個股走向退市的邊緣,部分上市公司面臨經營不善以及業績下滑而導致退市的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面值退市股逐漸增多。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ST鋭電、*ST美都、盛運環保、ST天寶、神霧環保、東灃B、天廣中茂7家公司因為股票連續20個交易日每日收盤價均低於每股面值被終止上市。其中,ST鋭電是今年兩市首家“面值退市股”。另外,還有*ST大化B、*ST銀鴿等已觸發面值退市條件。

“面值退市大多是基本面較差的公司,讓更多‘垃圾股’不斷出清,有利於市場的新陳代謝,市場會更加註重業績優秀、成長性良好的公司。”郭一鳴説。

盤和林表示,“面值退市”制度對於維持和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清除“垃圾股”,無疑有着積極和現實的意義。這項制度既顯示了監管層堅決杜絕或遏制退市風險警示引發的投機炒作,也表明我國退市制度正加快完善。以面值退市為主的多種形式退市渠道暢通後,A股市場加速出清效應越發明顯,面值退市也將常態化。

近日,創業板全面完善了退市指標,將淨利潤連續虧損指標調整為“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後孰低的淨利潤為負且營業收入低於1億元”的複合指標,並新增“連續20個交易日市值低於5億元”的交易類退市指標和“信息披露或者規範運作存在重大缺陷且未按期改正”的規範類退市指標等。此外,還簡化退市流程,取消暫停上市和恢復上市環節,交易類退市不再設置退市整理期,提升退市效率,優化重大違法強制退市停牌安排,保障投資者交易權利。

除了面值退市外,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ST保千、樂視網、金亞科技、*ST龍力4家公司因財務指標被終止上市;另外,還有11家上市公司通過出清式重組退市。

盤和林表示,儘管退市制度改革已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目前仍需進一步深化改革。當前應以註冊制改革為契機,結合前期科創板退市改革試點的實踐情況,對退市制度進行系統性的改革。一是進一步完善以市場邏輯為基礎的財務類和市場交易類退市指標的設置,推動市場估值體系合理化,引導加強主動退市;二是可考慮從營業收入、淨利潤、規範運作、信息披露等多個維度,準確甄別殭屍企業、空殼公司,打消風險公司的市場炒作預期;三是遵循市場化和法治化的原則,逐步完善退市制度,同時提高退市效率與平穩實施相結合。

郭一鳴表示,未來需要進一步健全市場化法治化的多元退市機制,完善退市標準,繼續加強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加大對上市公司違法違規的處罰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