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上市公司二季報逐步披露,保險資金最新權益投資路徑也浮出水面。
數據顯示,中國人壽二季度加倉了股價屢創新高的貴州茅台,共計加倉10.39萬股至384.51萬股。截至二季度末,國壽持有貴州茅台股票市值增加14.68億元至56.25億元,現佔貴州茅台流通股比例為0.31%。
二季度險資的另一例重要加倉來自泰康人壽。數據顯示,泰康人壽二季度加倉了29.56萬股金城醫藥至702.73萬股,持倉市值增加6994.42萬元至2.16億元。
國壽二季度加倉貴州茅台,單季浮盈超14億元
“一騎絕塵茅台笑。”—— 今年以來,茅台股價屢創歷史新高,超越工行成為"A股之王"。至7月29日收盤,貴州茅台股價1672元/股,總市值超2萬億元。
作為壽險老大哥,國壽也在投資貴州茅台上收益頗豐。Wind數據顯示,至今年一季度末,國壽股份通過“傳統-普通保險產品”賬户持有貴州茅台374.12萬股,彼時市值為41.56億元。4月1日至6月30日,貴州茅台股價漲33.21%,僅此一項投資,國壽便浮盈13.8億元。4月1日至7月29日漲幅達到了52.25%,如果持有至7月29日尚未賣出,浮盈可達21.72億元。
中國人壽二季度再度加倉了股價屢創新高的貴州茅台,共計加倉10.39萬股。截至二季度末,持倉市值增加14.68億元至56.25億元,現佔貴州茅台流通股比例為0.31%。目前並不清楚中國人壽的買入時點,不過二季度貴州茅台最高價1468.98元/股,如果國壽在該時點買入且持有至7月29日尚未賣出,至今至少實現浮盈2110萬元。
截至二季度末,中國人壽共計持有384.51萬股貴州茅台,如果持有至7月29日尚未賣出,其目前市值已達到64.29億元。
貴州茅台不排除繼續為國壽帶來投資收益。國信證券分析認為,看好公司龍頭中長期穩固發展及品牌價值持續提升,上調一年期合理估值至1792-1880元。華泰證券亦將目標價提至1871.00~1908.42元。中金公司研報認為,考慮到茅台公司均價提升明確以及權益市場整體估值中樞提升,上調公司目標價24.6%至2109元。
除了國壽精準加倉貴州茅台。二季度險資的另一例重要加倉來自泰康人壽。數據顯示,泰康人壽二季度加倉了29.56萬股金城醫藥至702.73萬股,持倉市值增加6994.42萬元至2.16億元。
作為今年以來表現大好的醫藥股一員,金城醫藥亦為泰康人壽帶來了頗豐收益。4月1日至6月30日,金城醫藥漲幅達到42.92%,4月1日至7月29日漲幅達到了79.68%,至7月29日收盤,金城醫藥股價38.66元/股。
由於上市公司半年報尚在披露之中,保險資金持有的重倉股披露有限,從目前披露的情況來看,保險公司重倉股集中在醫療、計算機通信、化工製造等行業。除了國壽和泰康人壽兩次加倉,險資還有三次小幅減倉。分別是泰康人壽減倉7.68萬股陽穀華泰,新華保險減倉96.45萬股寶鈦股份,華夏人壽減倉200萬股寶鈦股份。
從一季末險資重倉股統計情況來看,保險機構持股風格一直以主板為主,偏好“流動性好、股息率高、盈利能力強”的個股。銀行股一直是保險資金最青睞的投資標的。地產也是險資重倉較為明顯的行業之一。
同時,隨着人口老齡化、健康產業發展,以及科技快速發展和應用,醫藥製造業,半導體、計算機、通信等高科技行業因此成為險資關注的行業。但從持股集中度來看,重倉個股的情況並不突出。
險資7月個股調研環比降40%
券商中國記者根據Wind數據統計,險資今年上半年對上市公司的調研興趣明顯超過往年。今年1月1日至7月29日,險資合計調研了上市公司達2451次,比去年同期的888次多1.8倍。
值得注意的是,7月至今,險資調研個股194次,較6月份的324次減少40%。
在個股行業選擇上,險資今年調研的個股分佈在醫療保健、電子通信、生物科技、建築工程、物聯網等多個行業。截至7月29日,調研總次數前20名的保險機構中,關注度較高的個股不少屬於醫療行業、高新科技行業以及先進製造業。
例如國壽養老關注度前三的個股所屬行業分別是生物科技、藥品零售和機動車零配件;平安養老關注度前三的個股所屬行業分別是食品、應用軟件和機動車零配件,國壽股份關注度前三的個股所屬行業分別是食品零售、建築和特種化工。
不過7月以來,隨着股市連續高歌猛進,不少股票股價已經到達歷史高位,目前進入調整期。這種情況下,險資的態度也開始有所分歧。
一位壽險公司投資負責人認為,當前市場太熱,雖然資產稀缺加流動性充裕是支撐市場的核心要點,但這兩個因素不會一直持續,指數型牛市並不容易。另一家保險公司權益投資人士告訴記者,今年權益投資目標都完成了,下半年壓力不大。會關注回調機會。
7月17日,銀保監會發布《關於優化保險公司權益類資產配置監管有關事項的通知》,對保險公司投權益類產品掛鈎償付能力充足率,保險公司投權益類資產最高可以達到上季末總資產的45%。
據不完全統計,從今年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來看,截至一季度末,約有15家壽險公司和49家財險公司償付能力水平超過250%。從險企類別來看,其中不少是經營較為穩定的大中型險企、外資險企、新型保險機構以及自保公司。
“權益投資還是要非常謹慎,我們不會用到比例上限的。”一家外資壽險公司高管表示。
天風證券估算,假設未來三年保險資金運用餘額按每年10%增長,新規之下權益類佔比提升至24%、26%、28%、30%四種情形,則理論上分別對應每年股票市場的增量資金2900億、3700億、4500億、5300億。
其同時認為,國常會及銀保監會本週對險資權益配置的“鬆綁”將大幅拓展權益投資空間。出於風險偏好及I9法則限制,保險公司可能不會很快增加權益配置。考慮當前時點,文件發佈可能更多表達了決策對市場的呵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