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度我國經濟增長由負轉正!GDP同比增長3.2%令人信心大增,而經濟運行穩步復甦的背後,離不開金融的大力支持。
疫情影響下,企業復工復產、復商復市都需要大量資金支持,這些錢來自哪裏?沒錯,中國人民銀行的貨幣投放是源頭也是關鍵。
作為衡量貨幣供給變化的重要數據,人民銀行的金融統計數據報告,歷來把廣義貨幣,即M2的增速擺在報告的顯要位置。“廣義貨幣增長11.1%”,這是今年上半年金融統計數據報告開篇頭一句。
截圖來自央行網站
M2增速從去年末的8.7%一路攀升,在今年4月升至11.1%,創2017年以來新高,並於5月、6月連續保持在11.1%的高位。
M2為何維持三個月較快增長?
在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司長阮健弘看來,這和居民收入增長、住户存款增加有關。上半年保就業的政策持續“加碼”,居民收入保持平穩增長,住户存款增加8.33萬億元,同比多增了1.51萬億元。
存款是M2構成的重要方面,這11.1%的增長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你我一元一元掙出來的啊!
除了個人,企業也“貢獻”了很多存款。上半年,金融體系落實穩企業政策,加大對企業的支持,非金融企業上半年存款增加5.28萬億元,同比多增3.44萬億元。
新華社發
M2保持較快增長,意味着什麼?
簡單來説,M2增長就是央行向金融體系的貨幣供給在增多,金融機構對個人和企業提供融資支持也相應加大。
在上半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12.33萬億元,同比多增2.31萬億元,創歷史最高水平。
流動資金吃緊,會影響企業生產、百姓生活;但資金投放也不是越多越好,大水漫灌容易導致百姓手中的鈔票變“毛”。
“總量上要適度。”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副司長郭凱在上半年金融統計數據新聞發佈會上表示,信貸投放要和經濟復甦的節奏相匹配,如果信貸投放節奏過快會產生資金淤積,無法有效使用。
因此,在合理適度投放的同時,要提升資金的使用效率。
數據顯示,6月末,我國貨幣乘數為6.92,比去年同期高了0.79,處於歷史上較高水平。這説明貨幣派生能力較強,銀行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較高,有效地支持了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的發展。
人民銀行不僅把控着貨幣供給的“總閘門”,還肩負疏通資金“渠道”的責任,要引導資金投向實體經濟和薄弱環節。
上半年,央行運用了一些結構性的政策工具,增加1.8萬億元再貸款再貼現額度,安排政策性銀行和大型國有商業銀行發放普惠貸款,還針對小微企業貸款創設了新工具,以此引導信貸向特定主體投放。
圖為7月13日工人在河北省遷安市一家服裝外貿企業車間內加工服裝(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那麼,不斷增加的錢都流向了哪裏?
這些數據或許能提供答案:5月末,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增速創2011年2月以來新高,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中的信用貸款比重較上年末提升2.8個百分點;上半年,企業債淨融資額接近去年全年水平,非金融企業的境內股票融資額幾乎比去年翻一番……
可見,在總量適度的同時,融資結構在不斷優化,製造業、基礎設施等領域貸款增長較快,中小微貸款增速明顯;中長期貸款、信用貸款佔比提升;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比例失衡的結構問題在扭轉。
M2上半年保持較快增長,下半年走勢如何?會不會後勁不足?
對此,阮健弘回應稱,下半年金融系統將繼續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加大對穩企業、保就業的金融支持,預計M2和社會融資規模將保持平穩增長。
我國二季度經濟增長由負轉正來之不易,經濟運行穩步復甦需要充足而適度的貨幣供應,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下半年,期待在金融的“護航”下,實體經濟能夠平穩健康發展。(記者吳雨、張千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