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股絕大多數上市公司2021年年報披露完畢,首份集齊三家證券交易所的年報“成績單”出爐,呈現出上市公司總體經營狀況。
圖為江蘇連雲港港口集裝箱碼頭場景(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發
業績總體平穩,實體上市公司淨利潤佔比超五成
最新統計顯示,A股上市公司2021年共實現營業收入66.4萬億元,淨利潤5.1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9.3%、19.8%。
“2021年A股上市公司業績總體平穩。”中證金融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潘宏勝説,剔除疫情不可比因素擾動,上市公司營收兩年平均增速接近疫情前水平,淨利潤兩年平均增速好於疫情前。
其中,實體上市公司共實現淨利潤2.7萬億元,佔全部上市公司的53.4%,為2011年以來最高值。
“實體上市公司淨利潤佔比時隔3年後又超過了金融業,營收和淨利潤增速也高於A股整體水平,表明金融讓利實體企業持續取得一定成效。”潘宏勝説。
2021年,A股上市公司數量和規模穩步擴大。據統計,2021年,全市場新增上市公司524家,年末公司數量增至近4700家,總市值規模穩居全球第二。
“2021年,上市公司作為實體經濟‘基本盤’地位更加鞏固。”中國上市公司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
這從一組數據中可以得到印證——2021年,實體上市公司利潤總額佔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近半數;營業收入相當於同期GDP的49.3%,同比上升3.7個百分點。上市公司繳納各項税費佔全國税收收入的近四分之一……
上市公司風險持續壓降。一方面,隨着退市新規作用集中顯現,“空殼”“殭屍”類風險公司批量出清。4月30日年報披露後,已有42家公司觸及強制退市。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和大股東槓桿持續壓降,上市公司大股東高比例質押家數與最高峯相比下降約三分之二。
整體盈利能力提升,行業業績存在分化
數據顯示,2021年上市公司19個行業大類中,約九成行業收入、六成行業淨利潤保持增長,約九成行業實現盈利。
“2021年上市公司淨利潤集中度較高,排在前三的行業分別是金融業、製造業和採礦業,合計貢獻上市公司淨利潤的近88%。”北京資產評估協會副會長範樹奎説。
2021年,主要受石油石化等上游資源和原材料行業帶動,上游行業業績突出,利潤佔實體上市公司總利潤的36.3%。
潘宏勝説,剔除上游公司後,近2600家制造業公司營收、淨利潤分別同比增長19.36%和23.68%,兩年平均增速好於疫情前,製造業的基礎性支撐作用得到進一步鞏固。
從部分承壓行業來看,有的實現扭虧為盈,有的則淨利潤繼續下滑。據中國上市公司協會統計,2021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住宿和餐飲業等行業扭虧為盈;房地產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等行業公司盈利修復基礎尚不牢固,導致淨利潤持續下滑。
中金公司研究部董事總經理李求索説:“海外收入佔比較高的行業在2021年普遍實現海外收入高增長。其中,新能源動力系統、貴金屬和工程機械下半年海外收入增速超過60%。”
科技為發展注入新動能。“2021年,科創板、創業板、‘專精特新’企業業績良好,以科創板、創業板、‘專精特新’企業為代表的創新型上市公司全年營收增速明顯高於上市公司整體水平。”潘宏勝説。
北交所首份年報“成績單”表現亮眼,盈利面近99%,彰顯了創新型中小企業的韌性與活力。
政策發力、研發增長,助力上市公司應對挑戰
2021年,財政政策、貨幣政策齊發力,在支持企業紓困解難、改善融資環境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數據顯示,實體上市公司税費支出佔營業收入的比重較上年下降0.2個百分點至5.7%,其中製造業税費負擔為4.7%。同時,融資環境總體有所改善,實體上市公司債務融資成本下降。
“在總體數據改善的同時,不容忽視的是,民營企業現金流增速與營收增速不匹配,現金流壓力增大,中小微企業擴大經營意願尚顯不足。尤其是在當前國內外疫情仍在演化,外部環境更加複雜嚴峻的背景下,穩宏觀經濟大盤、穩市場主體、穩就業、穩產業鏈供應鏈等十分重要,需要進一步加大對相關市場主體的支持力度。”潘宏勝説。
2021年,上市公司在研發創新、資本支出等方面投入增長明顯。
數據顯示,2021年,實體上市公司研發費用超過1.3萬億元,同比增長24.0%,佔全國企業研發經費總支出的四成以上;實體上市公司資本開支兩年平均增長9.6%,較2019年高出1.6個百分點。
中國上市公司協會學術顧問委員會委員程鳳朝説:“從行業分佈來看,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教育,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等行業的資本密集度較上年度增加比較顯著。”
專家表示,年報數據顯示我國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態勢明顯。未來,還需關注中下游行業成本上升影響、上市房企融資現金流狀況以及連續虧損企業的可持續經營能力等,不斷提升上市公司的抗風險能力和發展韌性。(記者姚均芳、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