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從中國製造到中國智造,從家族企業到全球公司,吉利是怎樣做到的?

由 顓孫佳悦 發佈於 財經

參考消息網4月1日報道(文/丁鋆)

從一個家族企業轉變成全球公司,從一個汽車廠商成長為科技型出行公司,實現從“製造”到“智造”的轉變——是怎樣的企業文化基因鑄就了吉利汽車的崛起?帶着廣大讀者都熱切關注的這些問題,2021年4月1日下午,原吉利控股集團副總裁、浙江工商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王自亮攜新書《吉利傳》作客北京圖書訂貨會8號館A廳浙江展館。

這是一部改革開放中的民企史詩

“奮戰十年變大雕”,這是李書福進入汽車行業時的預言。本書揭示了企業成長的文化基因與成功密碼,剖析了李書福全球化佈局背後的深意與發展變局,證實吉利汽車的崛起是一場“造山運動”,一次聞所未聞的新長征故事。

在作者王自亮看來,中國民營經濟的發展一開始就是時代的選擇,也是形勢、人心和國民經濟發展的大勢所趨,“40多年的改革開放史,就是一部民營經濟曲折發展、不斷壯大的歷史,也是中國崛起、融入國際經濟大格局的歷史”,“而吉利則是民營企業的代表”。

這是一部渾厚、深刻而帶有復調性質的非虛構作品,既是紀實體的中國企業跨國併購記錄、難以複製的全球商海戰役文本,更是中國產業變遷影像,稱得上是大轉折時期中國企業家奮戰國際商海不斷突破自我的“史詩”。對此,王自亮認為:

“企業家在中國40多年的經濟發展中起到極為重要的作用,無論是國企還是民企都是這樣,這是一種最寶貴的資源。而中國企業家的成長又離不開中國的制度文化的塑造,離不開千千萬萬個技術人員、製造業從業者和廣大經營者的支撐作用和基礎性作用,離不開法治社會的成型和社會進步的推動。”

從中國製造到中國智造,從家族企業到全球公司。吉利以一家民營企業的“身份”創造了一部“不可能史”,這是時代鑄就了拼搏者的成功,也是一個改革開放參與者對時代的回報。

這是一部李書福的奮鬥史

作者王自亮與李書福相知相識30多年,在吉利控股集團任職多年,親歷了11年前收購沃爾沃的全部過程。通過這段親身經歷和大量一手材料,作者又在3年的創作過程中補充了對200多個相關人物的訪談。

可以負責任地説,“關於李書福的創業、創新與國際併購的前後表現,來源於我與他長期交往、觀察和工作上的直接關係,也來自於我對他在各種場合的言行和戰略思想的長期研讀和分析”,作者王自亮表示。

作者還感嘆,“對李書福這個人,我認為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再進一步説,“他有幾個極為鮮明的特點:一是有敏鋭的商業嗅覺。能在瞬間抓住商機,並充分地展開它的佈局與安排,形成商業、管理與人才、技術優勢。二是有遠見。有戰略思考的能力和水平,對世界汽車工業的重組、轉移和發展路徑,有相當深刻的研究和把握。三是有定力。有堅定不移,不到黃河心不死,到了黃河欲橫渡的意志。幾次危機關頭都能沉着應對,化劣勢為優勢,變壞事為好事。四是用人上,擁有一整套的人才觀和用人方法。有人力資源方面的規律性研究,同時極為重視企業文化,從‘六面大旗打天下’到國際化的企業文化,都是證明。五是將教育、社會責任與企業發展緊密融合在一起,增強企業的軟實力。”

為寫好這部《吉利傳》,作者先後考察、調研吉利十幾個整車製造與動力總成基地,行程上萬公里,採訪了吉利汽車集團內外各個層面人士200人以上,對幾十位集團管理層、基地老總與技術專家(包括退休的前高管、管理層外籍成員)作過深入訪談,積累了數以百萬計的素材——無數圖片、音頻與視頻片段。隨機採訪與羣體交談,座談調研與現場參觀,試乘試駕與技術諮詢,必要的汽車工程與通用技術研究,一應調研手法都用上了。所見研發、技術、營銷、現場管理與生產工藝場景,足可以拍一部紀錄片。

紮實的素材和嚴謹的創作,是本書得以全景式地展示李書福和夥伴們創業故事的堅實基礎。他們憑藉頑強的意志、過人的膽識和勇氣,堅持不懈地開拓創新,終成造車大業,在一個前所未有的時代,獲得了不可思議的成功。

這是從牽手到血脈融合的變革

2010年3月30日,吉利收購福特公司沃爾沃業務單元,被戲稱為“公主下嫁窮小子”“蛇吞象”。2021年2月24日,當吉利和沃爾沃宣佈達成合並方案時,人們卻驚喜地看到二者從牽手走向了血脈融合。11年來,吉利在不知不覺中跨出了巨大的一步,有力地回答了當初來自外界的質疑聲。

在作者這位當年的“局中人”看來,所謂“蛇吞象”,只是一種表象,“吉利收購沃爾沃其實有一段相當長的過程,而金融危機無意中提供了一個極佳的收購時機”。這種準備包括技術環節、資金籌措、管理水平與能力提升,特別是2007年吉利實施戰略轉型,為收購沃爾沃打下了極為重要的基礎,“這基礎包括戰略、技術、管理和國際慣例、法律、企業文化等多方面(因素),也包括對汽車業重組與轉移方向的思考與行為”。

吉利的軌跡證明,中國民營經濟經過充分發展之後,必然走向國際化、全球化,這是一條重要經驗。沒有這次併購沃爾沃就不可能有吉利今天的高度與成就。

“當然,11年前的併購是關鍵的一步,但不意味着已經達到整合、融合和組合的成功。如今,吉利經過11年的不懈努力,從技術平台、管理經驗和供應鏈整合等方向,終於實現了和沃爾沃的深度融合,這樣才能宣佈兩個企業的合併”,王自亮認為,“合併也是一個新的起點,如何在合併之後真正保持個性、特色和長處的同時,形成融合而不單一的整體,合併後優勢互補,這是新的挑戰。”

正如李書福2021年2月20日在吉利控股集團視頻大會上的講話中所説,“仔細觀看這部百年汽車變革劇,好戲還在後頭。決定企業成敗的不是表面的張揚與熱鬧,而是厚積薄發與核心能力”。

“我希望所有讀者都能和我一樣感受到這種商業文明和產業變革的偉大力量”,作者由衷地表示。本書由紅旗出版社出版,將於2021年5月上市,各大新華書店、噹噹、天貓均有銷售。

《吉利傳》,作者:王自亮,紅旗出版社2021年5月出版。

參考消息網4月1日報道(文/丁鋆)

從一個家族企業轉變成全球公司,從一個汽車廠商成長為科技型出行公司,實現從“製造”到“智造”的轉變——是怎樣的企業文化基因鑄就了吉利汽車的崛起?帶着廣大讀者都熱切關注的這些問題,2021年4月1日下午,原吉利控股集團副總裁、浙江工商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王自亮攜新書《吉利傳》作客北京圖書訂貨會8號館A廳浙江展館。

這是一部改革開放中的民企史詩

“奮戰十年變大雕”,這是李書福進入汽車行業時的預言。本書揭示了企業成長的文化基因與成功密碼,剖析了李書福全球化佈局背後的深意與發展變局,證實吉利汽車的崛起是一場“造山運動”,一次聞所未聞的新長征故事。

在作者王自亮看來,中國民營經濟的發展一開始就是時代的選擇,也是形勢、人心和國民經濟發展的大勢所趨,“40多年的改革開放史,就是一部民營經濟曲折發展、不斷壯大的歷史,也是中國崛起、融入國際經濟大格局的歷史”,“而吉利則是民營企業的代表”。

這是一部渾厚、深刻而帶有復調性質的非虛構作品,既是紀實體的中國企業跨國併購記錄、難以複製的全球商海戰役文本,更是中國產業變遷影像,稱得上是大轉折時期中國企業家奮戰國際商海不斷突破自我的“史詩”。對此,王自亮認為:

“企業家在中國40多年的經濟發展中起到極為重要的作用,無論是國企還是民企都是這樣,這是一種最寶貴的資源。而中國企業家的成長又離不開中國的制度文化的塑造,離不開千千萬萬個技術人員、製造業從業者和廣大經營者的支撐作用和基礎性作用,離不開法治社會的成型和社會進步的推動。”

從中國製造到中國智造,從家族企業到全球公司。吉利以一家民營企業的“身份”創造了一部“不可能史”,這是時代鑄就了拼搏者的成功,也是一個改革開放參與者對時代的回報。

這是一部李書福的奮鬥史

作者王自亮與李書福相知相識30多年,在吉利控股集團任職多年,親歷了11年前收購沃爾沃的全部過程。通過這段親身經歷和大量一手材料,作者又在3年的創作過程中補充了對200多個相關人物的訪談。

可以負責任地説,“關於李書福的創業、創新與國際併購的前後表現,來源於我與他長期交往、觀察和工作上的直接關係,也來自於我對他在各種場合的言行和戰略思想的長期研讀和分析”,作者王自亮表示。

作者還感嘆,“對李書福這個人,我認為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再進一步説,“他有幾個極為鮮明的特點:一是有敏鋭的商業嗅覺。能在瞬間抓住商機,並充分地展開它的佈局與安排,形成商業、管理與人才、技術優勢。二是有遠見。有戰略思考的能力和水平,對世界汽車工業的重組、轉移和發展路徑,有相當深刻的研究和把握。三是有定力。有堅定不移,不到黃河心不死,到了黃河欲橫渡的意志。幾次危機關頭都能沉着應對,化劣勢為優勢,變壞事為好事。四是用人上,擁有一整套的人才觀和用人方法。有人力資源方面的規律性研究,同時極為重視企業文化,從‘六面大旗打天下’到國際化的企業文化,都是證明。五是將教育、社會責任與企業發展緊密融合在一起,增強企業的軟實力。”

為寫好這部《吉利傳》,作者先後考察、調研吉利十幾個整車製造與動力總成基地,行程上萬公里,採訪了吉利汽車集團內外各個層面人士200人以上,對幾十位集團管理層、基地老總與技術專家(包括退休的前高管、管理層外籍成員)作過深入訪談,積累了數以百萬計的素材——無數圖片、音頻與視頻片段。隨機採訪與羣體交談,座談調研與現場參觀,試乘試駕與技術諮詢,必要的汽車工程與通用技術研究,一應調研手法都用上了。所見研發、技術、營銷、現場管理與生產工藝場景,足可以拍一部紀錄片。

紮實的素材和嚴謹的創作,是本書得以全景式地展示李書福和夥伴們創業故事的堅實基礎。他們憑藉頑強的意志、過人的膽識和勇氣,堅持不懈地開拓創新,終成造車大業,在一個前所未有的時代,獲得了不可思議的成功。

這是從牽手到血脈融合的變革

2010年3月30日,吉利收購福特公司沃爾沃業務單元,被戲稱為“公主下嫁窮小子”“蛇吞象”。2021年2月24日,當吉利和沃爾沃宣佈達成合並方案時,人們卻驚喜地看到二者從牽手走向了血脈融合。11年來,吉利在不知不覺中跨出了巨大的一步,有力地回答了當初來自外界的質疑聲。

在作者這位當年的“局中人”看來,所謂“蛇吞象”,只是一種表象,“吉利收購沃爾沃其實有一段相當長的過程,而金融危機無意中提供了一個極佳的收購時機”。這種準備包括技術環節、資金籌措、管理水平與能力提升,特別是2007年吉利實施戰略轉型,為收購沃爾沃打下了極為重要的基礎,“這基礎包括戰略、技術、管理和國際慣例、法律、企業文化等多方面(因素),也包括對汽車業重組與轉移方向的思考與行為”。

吉利的軌跡證明,中國民營經濟經過充分發展之後,必然走向國際化、全球化,這是一條重要經驗。沒有這次併購沃爾沃就不可能有吉利今天的高度與成就。

“當然,11年前的併購是關鍵的一步,但不意味着已經達到整合、融合和組合的成功。如今,吉利經過11年的不懈努力,從技術平台、管理經驗和供應鏈整合等方向,終於實現了和沃爾沃的深度融合,這樣才能宣佈兩個企業的合併”,王自亮認為,“合併也是一個新的起點,如何在合併之後真正保持個性、特色和長處的同時,形成融合而不單一的整體,合併後優勢互補,這是新的挑戰。”

正如李書福2021年2月20日在吉利控股集團視頻大會上的講話中所説,“仔細觀看這部百年汽車變革劇,好戲還在後頭。決定企業成敗的不是表面的張揚與熱鬧,而是厚積薄發與核心能力”。

“我希望所有讀者都能和我一樣感受到這種商業文明和產業變革的偉大力量”,作者由衷地表示。本書由紅旗出版社出版,將於2021年5月上市,各大新華書店、噹噹、天貓均有銷售。

《吉利傳》,作者:王自亮,紅旗出版社2021年5月出版。

【來源:參考消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