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板塊跌勢下,又一家銀行高管出手增持自家股票!
12月23日晚間,民生銀行公告稱,包括董事長高迎欣、行長鄭萬春在內的13位高管當日以自有資金買入民生銀行H股股票,合計購入規模達275萬股,耗資約1150萬港元。
這也是民生銀行上市以來的首次高管集體增持行動。前述增持高管還承諾,所購股票自買入之日起鎖定兩年。
值得注意的是,在民生銀行之前,中信銀行已於10月底披露該行14名董監高擬增持不少於2020萬元H股股份的計劃。招行、興業、浦發等銀行部分高管則在A股市場增持自家股份。
民生銀行13名高管出手增持
12月23日晚,民生銀行公告稱,該行13名高管當日以自有資金從二級市場買入民生銀行H股,成交價格區間為每股4.18港元至4.3港元。
其中,民生銀行董事長高迎欣買入30萬股,行長鄭萬春、監事會主席張俊潼分別買入25萬股、20萬股。此外,該行5位副行長及董秘、工會主席、監事會副主席、首席審計官、行長助理等高管分別買入20萬股。
據統計,民生銀行13名高管此番合計增持275萬股該行H股股份,以最低增持價計算,至少耗資1149.5萬港元。同時,增持高管承諾,所購自買入之日起鎖定兩年。
增持當日,民生銀行H股股價收跌於4.14港元,當日跌幅3.27%,全年股價下跌23.9%,跌幅位列H股上市銀行前列,僅次於中信銀行、江西銀行。
事實上,這也是民生銀行上市以來的首次高管集體增持行動。而除高管增持外,民生銀行股東也在H股市場增持。
港交所披露易顯示,去年11月至今,劉永好通過旗下的南方希望實業已連續49次出手增持民生銀行H股,合計增持規模超過2.34億股,耗資12.09億港元。
截至目前,劉永好代表的“希望系”在民生銀行的持股數量已增至約21.65億股,佔該行總股本的4.945%,距離5%的舉牌線只差不到2420萬股。
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民生銀行實現營業收入1433.2億元,同比增長7.7%;實現歸屬於母公司的淨利潤373.3億元,同比下滑18%。截至9月末,該行總資產約6.93萬億元。
銀行董監高增持頻頻
民生銀行並非今年首家高管集體增持的上市銀行。在這之前,招行、興業、浦發、中信等銀行高管均已陸續出手買入自家股票。
其中,招行高管最為給力。2020年全年,該行11名董監高合計完成31次A股增持,合計增持規模達82.82萬股,耗資2761.14萬元。招行也是今年表現最好的上市銀行之一,全年A股漲幅達16.1%。
今年3月,興業銀行11名董監高也出資購入約178萬股自家股票,耗資約2727萬元,所購股票承諾鎖定三年。此後,該行董事保羅希爾又在7月中旬買入3800股,耗資約6.2萬元。
7月,浦發銀行6名董事、高管也出手增持37.09萬股自家股票,耗資至少420萬元。另一家上海本地銀行——上海銀行7名高管則在8月底主動增持39.3萬股,耗資約323萬股。
此外,從年初至9月中旬,浙商銀行14名董監高合計增持380.46萬股自家股票,耗資近1600萬元,其中包括因去年底觸發穩定股價措施啓動條件,部分董事、高管需履行增持義務而購入股票。
同樣因觸發穩定股價措施啓動條件導致部分董事、高管履行增持義務的還有成都銀行、長沙銀行、渝農商行、蘇州銀行。
其中,成都銀行6月觸發穩定股價措施啓動條件,該行12名董事、高管隨後增持31.56萬股,耗資261.31萬元。長沙銀行則在2月底、10月底兩次觸發,該行18名董監高合計增持48.8萬股,耗資約410萬元。
渝農商行也因兩次觸發穩定股價措施啓動條件,該行12名董事、高管全年耗資111.6萬元增持18.21萬股。蘇州銀行則於10月底觸發啓動條件,日前部分高管已出手增持。
還有部分上市銀行個別董監高以自有資金在二級市場主動增持。其中,11月初,任職資格獲批不久的南京銀行行長林靜然就買入13.8萬股自家股票,耗資約106萬元。蘇農銀行、常熟銀行、杭州銀行也各有一名董事或監事出手增持。
值得注意的是,與民生銀行一樣,中信銀行高管也選擇在H股市場增持。10月30日,中信銀行披露了該行上市以來首次董監高大規模增持計劃。
根據公告,基於對中信銀行未來戰略規劃及發展前景具有信心,認可該行股票長期投資價值,該行14名董事、監事、高管計劃以自有資金不少於2020萬元人民幣或等值港元自願從二級市場買入該行H股股份。同時,該行鼓勵一級分行(含海外分行)、總行部門及子公司負責人等核心管理人員買入該行H股股票。
據港交所披露易,已有個別中信銀行董監高在港股市場按計劃進行增持。除中信銀行外,交行董事長任德奇也在12月7日買入10萬股交行H股,耗資42.7萬港元。
銀行股還有行情嗎?
進入四季度以來,A股上市銀行板塊行情不斷,10月、11月板塊持續上行,兩個月內漲幅約16.5%。
究其原因,大致有三點:一是經濟復甦帶來的銀行業基本面改善,業績持續好轉;二是資產質量開始企穩;三是此前估值持續壓低,凸顯較高的配置價值。
不過進入12月,原本持續躁動的銀行板塊又突然連續回調,當月累計跌幅達8.3%。部分市場參與者也對銀行股上漲的可持續性和上漲空間存在疑慮。
對此,中金公司在12月初公開唱多銀行股。中金髮布的研報認為,目前銀行處於未來5個季度業績V 型反轉的起點,處於風險溢價因素反轉的起點,處於估值倉位反轉的起點。
“宏觀經濟復甦趨勢明確,流動性環境亦有利於銀行業績表現,向前看,我們預計A股和H股銀行指數未來3-5個季度的上漲空間分別為50%和60%。”中金研報稱。
此外,中金公司研究部統計了公募基金重倉持股情況,持倉中銀行股市值由去年四季度的1008億元,下降至今年一季度的766億元,隨後再降至今年二季度的652億元,而今年三季度回升至833億元,倉位跟隨基本面預期開始反轉,但仍低於去年末的水平。
中信證券則認為,10月以來銀行板塊投資受益於基本面改善及市場風格,部分優質個股估值達到階段性高位,年底前市場表現主要依據市場風格。
展望2021年全年,中信證券表示,銀行板塊個股選擇可遵循兩條線索:
一是,阿爾法品種打底,優選具備特色商業模式和可持續客户、業務模式和盈利趨勢的優質銀行;
二是,貝塔品種增強彈性,兼具業績彈性和估值彈性的品種具備“雙擊”潛力的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