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制發行從嚴趨勢延續!月內10家企業終止,9種情形將“終結”企業IPO

財聯社(深圳,記者 覃澤俊)訊,進入2021年,註冊制IPO依舊延續了上一年12月趨嚴的態勢。

1月份以來,已有10家企業終止發行,其中速達股份在上市委會議中被否,多想互動則在提交註冊環節主動撤回,上海拓墣在回覆問詢階段被保薦機構撤回。

從撤回材料的企業來看,業績波動調整和難以滿足上市條件是重要原因。註冊制發行趨嚴的情況下,監管部門也強化了對保薦代表人的執業要求。

註冊制發行從嚴

根據財聯社記者統計,2021年的創業板註冊制審核中,目前已有仙迪股份、中瑞電子、速達股份、多想互動等4家企業終止IPO,其中速達股份終止的原因是被深交所創業板上市委否決,其餘3家為主動撤回。

科創板申請終止的企業稍多,共有天士生物、上海拓墣、天和磁材、鴻銘股份、中科晶上、中超股份等6家企業,其中上海拓墣為保薦機構主動撤回。

而2020年12月,創業板共有13家企業出現終止發行的情形,科創板則有15家。註冊制審核從嚴的態勢繼續延續。

根據2020年6月發佈的《深交所創業板股票發行上市審核規則》,從交易所審核角度看,共有5種最容易觸發的情形:發行上市申請文件內容存在重大缺陷;發行人撤回發行上市申請或保薦人撤銷保薦;超時未回覆交易所問詢或修改上市申請文件;中止審核情形未能在三個月內消除,或者未能在規則規定的時限內完成相關事項;發行人不符合發行條件、上市條件和信息披露要求。

業內投行人士認為,從保薦機構角度來看,撤回保薦主要兩種情形,一是上會前發現新問題,二是判斷上會大概率被否決。

從企業自身來看,選擇撤回材料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報告期業績下滑明顯,甚至虧損;二是經營戰略及上市計劃調整。

雖然撤材料企業的數量在增加,但進入1月第二週以後,科創板和創業板IPO在證監會註冊環節速度均有提升,目前已經連續兩週都有8家註冊制審核企業在證監會註冊生效,此前單週超過8家企業註冊生效還要追溯到2020年8月。

雖然註冊環節速度提升,截至1月22日,創業板審核仍有37家企業處於提交註冊環節,其中等待時間超過1個月的有10家企業,科創板則有34家企業處於提交註冊環節,等待時間超過1個月的企業有10家。

進入提交註冊環節並不代表企業已經“安全上壘”,最近的案例發生在1月11日。2020年11月23日,多想互動提交註冊材料之後,企業的註冊卻遲遲未獲批,直到2021年1月11日,企業主動撤回申報材料。此前,科創板已出現天益醫療、創鑫激光等多家過會後撤材料的企業。

註冊制強化保薦機構“看門人”職責

在A股核准制時代,每隔兩到三年,伴隨着天量IPO入場,新股破發即成為一段時間的常態。2017年證監會第十七屆發審委成立後,證監會提出了“審核從嚴”且“終身追責”的監管理念,上市公司新股破發的情況得到遏制。

進入2020年第三季度,註冊制新股破發的情況明顯增多。科創板股凱賽生物8月12日上市,3個交易日後破發;瑞聯新材9月2日上市,5個交易日後破發。

創業板註冊制下,8月24日首批上市企業中,鋒尚文化在9月9日即破發,美暢股份則緊隨其後於9月10日宣告破發。

投行人士認為,註冊制發行,就是在市場化的規則下,通過信息披露的方式把企業上市的權利交給市場,監管部門重點審核發行人信息披露完備和有效性,IPO趨嚴並不是打壓IPO發行的方式,目的是保證註冊制平穩運行。

在確定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註冊制發行下,新《證券法》壓實了中介機構“看門人”的法律職責,主要通過加大違法違規處罰力度,倒逼中介機構提高自律水平。在新股發行的鏈條上,保薦機構需切實發揮“看門人”作用,秉承執業獨立性,將有價值的企業推薦到資本市場,將不符合規則的企業自覺擋在資本市場門外。

截至目前,監管已經對中金公司、中信證券、華龍證券、瑞信方正、東莞證券、國信證券、國泰君安、招商證券等8家券商保薦註冊制IPO項目的違規行為開出處罰。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69 字。

轉載請註明: 註冊制發行從嚴趨勢延續!月內10家企業終止,9種情形將“終結”企業IPO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