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年末攬儲調查:利器沒了 卻有人如此逆向操作
對於備戰年終考核的銀行業來説,12月是攬儲意願最強的月份之一,今年年末也不例外。21世紀經濟報道在對各家銀行的調查中發現,由於互聯網高息存款、靠檔計息的“智能存款”接受監管而有所收縮,目前攬儲壓力更大的中小銀行手中並沒有很多“底牌”。而極端現象是,某些農商行為了完成貸款佔資產比重超過六成的監管指標,甚至開始“自廢武功”,縮減負債端以“削足適履”。
攬儲的“招數”在變少
一位大行華東某支行人士對記者表示,年底主要攬存方式還是依靠大額存單和結構性存款,由於理財利率降得比較多,客户更偏好利率較往年持平的前兩種產品。目前該行的大額存單起存點較高,一般到了之後的春節期間門檻會有所降低。
另一位大行華南某分行行長對記者表示,今年日子不好過,下半年實際上還是偏緊的政策,加上槓杆率考核,前期信用債違約影響發行困難,年底流動性還是緊張的。同時對資本市場預期和剛性兑付打破,儲蓄和理財意願也不高。
攬儲問題上,中小銀行一向比大行更難。
客觀上説,對於中小銀行來説,攬儲的壓力一直存在,而今年壓力更大。原先通過互聯網存款可以異地攬儲,但是在監管屢次表態互聯網存款導致的無證駕駛、擾亂存款利率市場、突破地域限制、流動性隱患突出、資產端風險增加、對中小行流動性管理帶來挑戰等問題之後,互聯網存款已經出現了局部收縮。
融360大數據研究院分析師楊慧敏對記者表示,當下銀行攬儲壓力未減,監管合規要求加強,普通存款對投資者吸引力下降,近期對於互聯網代銷高息存款也要加強監管,雖然還沒有出台相關的管理辦法,但是監管已經高度重視相關的產品以及銀行機構,所以,市場上利率水平基本平穩,但是實則競爭激烈,銀行內部考核壓力大。
此外,飽受爭議的靠檔計息的智能存款也因踩到紅線而“節節敗退”。12月14日,六大行均發佈公告,調整部分個人存款產品服務內容。自2021年1月1日起,提前支取靠檔計息的個人大額存單、定期存款等產品,計息方式由靠檔計息調整為活期存款掛牌利率計息。如在產品到期時支取,仍按照存入時約定的產品到期利率計算,利息不受影響。
六家銀行在公告中均表示,“根據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存款利率和計結息管理的有關規定”。 今年3月,央行曾下發《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加強存款利率管理的通知》(下稱《通知》),對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檔計息等不規範存款“創新”產品作出整改要求,此類產品也正式進入了清退階段。
事實上不僅僅是六大行,不少中小銀行,特別是靠檔計息的智能存款業務較多的民營銀行都發了公告叫停此類產品。
有銀行“逆向操作”壓縮負債
一位華東央行人士對記者表示,今年年底不同於尋常,未見很多城農商行積極攬儲,反而有個別農商行出於監管考核的因素,要將銀行貸款佔資產比率提升到60%,不得不壓縮負債。
值得注意的是,包括城農商行在內的銀行業近十餘年來投資類業務佔比不斷上升,傳統的貸款業務比例出現下降趨勢,這一點也早被監管注意到。
原中國銀監會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監事會主席於學軍2016年曾在21世紀經濟報道主辦的21世紀亞洲金融年會上表示,2003年貸款餘額在銀行業總資產中約佔61.4%,存款在總負債中約佔82.7%。而截至2016年10月末,貸款佔總資產的比重為49.5%,存款佔總負債的比重為68.9%。無論從資產端還是從負債端來看,存貸款在資產負債表中的佔比均明顯下降。但兩者相比,貸款佔比下滑的速度更快。
究其原因,在銀行業資產負債表瘋狂擴張的那些年,主要是銀行的投資類資產在大幅增加,甚至動輒出現50%的年增速。
在銀保監的重點關注下,多數銀行開始迴歸主業,把重心放在經營存貸款上,同時地方上對於貸款佔資產的比重納入考核範圍,通過窗口指導的方式時時提點中小銀行。
上述人士稱,當地銀保監對該銀行的要求是貸款佔資產的60%以上,但城農商行面臨投放難的問題。一方面是因為大行普惠金融突飛猛進,資金成本又低,可以利用定價優勢爭奪市場份額,導致中小行發放貸款的空間有限;另外一方面是經濟增長動能不足,疊加上疫情,非出口企業也不敢貿然擴大投資,因此貸款數據並不好看。在貸款數據不能提高的情況下,分子不動,只能縮小分母,因此才出現個別農商行壓縮負債的奇葩現象。
(作者:周炎炎 編輯:曾芳)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