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網阿里巴巴又要“回家”了。
7月26日,阿里巴巴發佈公告稱,該公司將會按照上市規則申請香港為主要上市地,預期將於2022年年底前生效。
事實上,早在2019年11月26日,阿里巴巴已經實現了港交所主板的二次上市。
所謂二次上市,是指已上市公司將部分發行在外的流通股股票,在非註冊過的另一家證券交易所上市,二次上市一般多采用存託憑證形式,需要通過國際託管行和證券經紀商,實現股份跨市場流通。
二次上市,意味着同一家公司在兩地上市相同類型的股票,ADR(美國存託憑證)與港股可流通、兑換,使得港股市場的價格與美國市場緊密相連、相互羈絆。
以阿里巴巴為例,2021年,中概股在國內外監管等因素之下,接連遭遇數次劇烈波動;據第三方數據統計,去年全年,46只中概股跌幅超過80%;132只中概股年內跌幅超50%。
其中,美東時間2022年7月25日收盤,阿里巴巴美股股價為101.06美元/股,較2020年12月31日下降56.57%。
在此情況下,該公司港股股價亦接連下挫,北京時間7月26日收報104.4港元/股,較2020年12月31日下降12.20%,較2019年港股二次上市開盤價下降44.17%。
與此前不同,最新公告明確,相關主要上市流程完成後,阿里巴巴將成為以美國存托股份於紐約證券交易所,以及以普通股於香港聯交所雙重主要上市的公司。
同時,該公司於美國掛牌的存托股及在香港上市的普通股可以互相轉換,投資者可繼續選擇以紐交所上市的美國存托股或者以於香港聯交所上市的普通股其中一種形式,持有該公司的股份。
也就是説,此次流程之後,阿里巴巴將從港交所二次上市,成功升級為雙重上市。
資料顯示,雙重上市是指兩個資本市場均為同一主要地位。
若公司已經在美國上市,香港市場則按本地市場規則發行上市,須遵守的規則與在香港首次公開發行股份的公司要求完全一致,而且兩個市場股票無法跨市場流通,股價表現相對獨立,可能產生價差。
“雙重主要上市與二次上市方式最大的不同在於,前者可以被納入港股通名單,引入A股投資者,提升股票流動性與估值,而後者則無納入港股通資格。”分析人士強調。
如此一來,即便中概股的估值持續受到美股市場的打壓,實現雙重上市後,阿里巴巴港股股價也將更加穩定,從而保護投資人的利益。
阿里資本路
“今年是阿里巴巴的第20週年,在這20週年生日之際,我們迎來了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就是回家,回香港上市。”
兩年前的11月,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張勇敲響上市金鐘,重新回到港交所的懷抱。回首往昔,阿里巴巴與港交所的故事,如同電影畫面一般,一幕幕上演。
實際上,阿里與香港的淵源可以追溯到2007年。彼時,阿里巴巴旗下B2B業務在香港主板上市,股份代碼1688,上市首日,這一隻新股價格飈至40港元,錄得發行價的三倍,一舉奪下“香港新股王”稱號。
但這種好勢頭並未一直延續,上市翌年,在金融危機等因素影響下,阿里股價一路下挫,最低甚至跌破了4港元。
2008年,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給全體員工一封家書,講述了自己對經濟危機的看法,並提出了一個新的目標——在未來10年中把阿里巴巴建成全球最佳僱主之一。
馬雲的一封信,給員工和資本市場注入一劑強心針,但這並非長久之計,股價和市值得到短暫拉昇之後,再度觸底。
面對經濟的不確定性、財務回報的萎縮以及被嚴重低估的市值,2012年這家企業選擇了私有化退市。
不過,阿里巴巴很快便重振旗鼓,2013年,馬雲打包集團業務再次赴港,希望尋求整體上市。但當時,阿里合夥人制度中的“雙層架構”與港交所“同股同權”存在較大分歧,規則與制度的摩擦、博弈,致使這家龍頭企業裝點行囊“背井離鄉”。
折戟港交所後,很快,馬雲便帶着阿里漂洋過海正式登錄紐交所,並創下了每股史上最高的IPO融資記錄。
漂泊在外的遊子,即便成績輝煌,也總會想念故鄉。紐交所上市那些年,阿里巴巴多次尋求機會重返港交所,該公司亦多次公開表明:未來條件允許,我們將回歸國內資本市場,與國內投資者共同分享公司的成長。
當然,阿里巴巴與香港背道而馳,遺憾的不僅僅是阿里巴巴。
時任港交所行政總裁的李小加多次表示,同股不同權的限制遺憾錯過阿里;2017年,香港前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在一次演講中亦提到,“前幾年沒有讓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是個很重大的錯誤。”
隨後,港交所也開始提出對香港IPO制度改革。
2018年4月,港交所通過新規,容許未能通過主板財務資格測試的生物科技公司、擁有不同投票權架構的公司上市,為尋求在香港作第二上市的大中華及國際公司設立新的上市渠道等。
在此時機之下,阿里於次年11月重返港交所,不過,當時採用的是二次上市模式。
如今,這家企業再度公告稱,自願轉換成雙重上市,對此,不少市場人士提到,“這一次,才是阿里巴巴真正意義的回家”。
中概股回港
對阿里巴巴而言,在香港實現雙重上市,是紓解不確定風險的重要途徑之一。但歸根結底,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中概股,大部分業務主要還是在國內開展。
據觀點新媒體查閲,2020年財年及2021年財年,阿里巴巴分別實現總收入5097.11億元、7172.89億元,分別同比增長35.26%、40.72%。
報告期內,該公司於中國的商業收入分別達到3519.77億元及5016.83億元,佔比分別達到69%、70%。
2022年財年,阿里巴巴總收入錄得8530.62億元,同比增長18.93%,其中,中國商業實現收入5927.05億元,佔總收入的69.48%,依舊為該公司業績的主力貢獻者,而國際商業收入佔比僅7.16%。
分析人士向觀點新媒體表示,此類公司業務開展的主要市場為中國和亞太地區,以香港作為主要上市地,更符合資本市場預期。
該公司在公告中亦明確,自2019年11月在香港第二上市以來,公司在香港聯交所的公眾流通量顯著增加。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個月,該公司股份於香港市場的日均交易量約7億美元,於美國市場的日均交易量約32億美元。
鑑於該公司在大中華區擁有大量業務運營,預期雙重主要上市地位將有助擴大投資者基礎及帶來新增的流動性,尤其是可觸達更多位於中國及亞洲其他地區的投資者。
實際上,不止是阿里巴巴,近段時期以來,雙重主要上市正在成為中概股回港的主流模式。
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以來,包括知乎、貝殼、塗鴉智能、壹帳通金融等多家中概股均採用雙重上市的方式重返港交所。
除此之外,名創優品亦宣佈將以雙重上市方式迴歸,而已經在港股二次上市的嗶哩嗶哩、再鼎醫藥等也公告自願轉換成雙重上市。
對此,分析人士提到,雙重上市反映了此類企業對中國市場的信心。未來,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上市公司,在港股的股價、市值相對獨立,能夠給國內投資者提供更多選擇。
“另外,當前國際格局面臨較大不確定性,雙重上市降低了單一市場的不確定性,從而保護企業、股東的利益。”
不過,上述分析人士亦提出隱憂:從流程來看,雙重上市是完整的IPO申請流程,二次上市流程要簡化得多,但如果公司從二次上市升級為雙重主要上市,需要經歷的審批流程更為複雜,存在不少變數。
解局 | 從局外到局內,觀察和解讀行業、企業與市場的真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