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當天,一位戴着眼鏡、穿着T恤短褲、趿拉着拖鞋的年輕人走進休息室。這位26歲的年輕人名叫羅欽順,他和機器人打了16年交道,有近5年的創業生涯。
小學與機器人結緣,高中組建社團和俱樂部,大學休學回國創業,圍繞着機器人一路競賽,在2019年摘得VEX機器人世界錦標賽冠軍,該獎項被譽為機器人競賽界的“奧林匹克金牌”。他以玩家、教練員和裁判的身份幾乎拿遍VEX圈內獎項,而作為創業者的他又開闢了本土的賽項和相應套材,為機器人教育增添了新的價值。
羅欽順(右)為學員提供機器人競賽指導。新京報記者 陶冉 攝
組建社團和俱樂部,“我的熱愛就是打比賽”
小學四年級時,羅欽順便與機器人結緣,他開始在北京市東城區青少年科技館接觸機器人、學習樂高編程,後來又參加機器人比賽。
“他小學初中都是在科技館長大,對科技相關的東西特別感興趣,也一直跟着科技館打比賽。”羅欽順的母親周女士回憶。
小學六年級時,羅欽順迷上了機器人。如今他看來,當時的比賽難度不高,編程語言是圖形化的基礎語言,但過程很是有趣:在設計、搭建機器人後,通過編寫程序讓機器人實現預期的活動,比如機器人巡線競速、機器人巡線火炬交接等。
那時的他興趣很廣泛,“繪畫考級、樂器考級、跆拳道,什麼都參加。”羅欽順説。機器人雖説是眾多愛好中的一項,卻是他唯一堅持到大學,並最終確定為創業方向的一項。
在國內讀完初中後,羅欽順來到環境迥異的美國繼續學業。正是這一經歷,讓他和機器人建立起更為深厚久遠的聯繫。
羅欽順在國外的學校位於城郊,娛樂項目有限,每天下午三點鐘就放學,在學習之外,去哪裏傾注時間、精力和熱愛,需要自己尋找。作為一名留學生,羅欽順也需要一個載體來幫助自己與人展開交流、融入環境。
“他還覺得,作為一箇中國人,不能給別人加深‘死讀書’的刻板印象,他想在學習之外能有不一樣的地方。”其母親周女士表示。
“很多小夥伴可能會在遊戲上花一些時間,但我對參加機器人比賽更執着一點,也很喜歡與人同場競技。尤其喜歡每次比賽完之後,不斷改良自己的機器人,再與人比賽競技的過程。”羅欽順向校長申請,組建了一個機器人社團,開始參加VEX機器人大賽。
據悉,VEX機器人賽事起源於美國,每年吸引全球40多個國家的數百萬青少年參與,被譽為“機器人奧運會”。該比賽需要參賽者自行設計製作機器人並進行編程,使之能在特定的競賽場地上,按照規則進行活動。
羅欽順表示,就讀的高中在機器人教育方面比較薄弱,所以在機器人的設計和搭建上,基本都是在參與社團的時間之外自己回家完成更多。“搭建的過程很難,要準備好一場比賽所需的機器人,每天放學回家後都要花四五個小時的時間反覆測試改進,奮戰一兩週或更久。”做好機器人之後再與社團的夥伴打磨戰術、訓練操作。
羅欽順坦言,高中玩機器人比賽的第一年,他就夢想去世界錦標賽的賽場。從地區賽、州賽,再到大地區賽,最後到世錦賽,需要一級一級地往上打。“一開始打比賽沒有獲獎。美國的高中是四年制,在高四那年,我代表我們高中拿了州賽的三連冠,衝進了世錦賽。”
2015年1月,羅欽順第一次代表學校參加VEX康涅狄格州選拔賽。受訪者供圖
羅欽順説,“因為是教會學校,學校對社團設置的規矩多,對參與社團的時間管理更加嚴格,改良機器與實踐自己想法的時間越來越少。我在代表學校取得三連冠後就漸漸不再去社團,自己組建了一個俱樂部。為了不和我們高中競爭,就以高中生身份參加大學組比賽,最終晉級到了當年的世錦賽,拿到了世錦賽的四強。”
“我的熱愛、我的理想就是參加機器人比賽。”羅欽順堅定地表示。
休學回國、基本拿遍圈內獎項,“當時特別有熱情”
高中畢業,羅欽順繼續在美國讀大學,大半年後,他毅然決定回國創業。他在嘗試和探索中明確,人不可能在每個領域都有天賦,他覺得自己在青少年機器人競賽領域更能發光發熱、更能取得較大的成就。並且他發現,當時正是國內機器人教育培訓市場最火熱的時候。
羅欽順和其他三位合夥人開辦了一家青少年機器人競賽教培機構,他負責技術板塊。在此過程中,他每年都會飛到美國打地區選拔賽,一級一級地打到世錦賽。
其實高中獲得世錦賽四強後,拿世界冠軍就成為他新的追求。2019年,他再度登上世錦賽舞台,與來自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648支隊伍競爭,經歷了激烈角逐後,他終於得償所願,拿到了那座沉甸甸的屬於冠軍的獎盃。
作為一名年輕的創業者,他在負責技術的同時還是一名教練員,教孩子們設計搭建機器人、參加機器人比賽。2018年他帶隊參加世界機器人大賽,學員斬獲冠軍、季軍以及一等獎等若干獎項,同年,他的學員獲得第十二屆騰訊杯青少年VEX機器人亞洲錦標賽初中組和高中組冠軍。
圍繞着VEX機器人競賽,在玩家和教練員這兩條“賽道”上,羅欽順在25歲基本拿遍了圈內獎項。“有58個冠軍,包括亞洲錦標賽冠軍、世界錦標賽冠軍、美國公開賽冠軍、亞洲公開賽冠軍、中國科協的VEX全國賽冠軍……”為了能在機器人領域做更多的貢獻,2019年的VEX亞洲機器人錦標賽上,羅欽順還獲得了“最佳裁判獎”。
在這些賽道上的追逐並不是一個輕鬆的過程,特別高的競技狀態的代價就是耗費時間和精力,熬夜是家常便飯。“你要和學生一起呈現出最好的機器人、制定最好的戰術,就需要大量的測試和演練。賽場上分秒必爭,比如我們現在準備的比賽項目時間是1分45秒,不到兩分鐘的時間就決定了兩個月的努力成果。”羅欽順接受記者採訪時,一羣孩子正在門外的訓練場上操控着機器人進行飛盤投射的演練,為今年的VEX大賽做準備。
將自己的熱愛和理想發展成事業也給了羅欽順很大的動力。“尤其是創業第一年的時候,我經常早晨七八點回家,睡到下午一兩點。只是作息不規律,看起來比較辛苦,但其實我覺得還好。可能也是因為喜歡吧,當時特別有熱情,夢想的驅使是很有用的。” 羅欽順感慨道。
羅欽順與合作伙伴、學員一起調試即將參加VEX比賽的機器人。新京報記者 陶冉 攝
開發本土新產品和賽項,“未來還可以做的更多”
由於父母都是創業出身,羅欽順在初中時就打定主意今後也要發展自己的事業。在父母的支持下,曾經的他全身心投入夢想之中,執着於比賽和技術的深挖,沒有後顧之憂。羅欽順和幾位合夥人用一年的時間成為圈內的後起之秀,公司獲得了圈內越來越多人的認可。
但在VEX賽場活躍四年後,25歲的羅欽順逐漸觸到了事業的瓶頸。他成了家,責任感更強,更加註重公司的效益。
於他而言,25歲是一道分水嶺,讓滿腔熱愛的自己思考更多。因為疫情,公司運營成本水漲船高,學生的退款也為公司的運營造成了一定壓力。結果,不僅之前攢下的資金悉數蒸發,還倒賠了50萬。他開始親自負責公司的運營工作,在努力半年後公司的業績逐漸迴歸正軌。
“在VEX板塊,我們看到的風景慢慢變得有限。我覺得如果只做VEX這一個項目的話,那我可能一直只能是一個教練員,公司的前景也比較有限,我們都希望能做得更多。”VEX是舶來品,在國內重視科技教育的背景下,羅欽順開始琢磨做本土的青少年機器人比賽項目,開發一套本土的機器人零部件。
“當時國內有不少青少年機器人比賽賽項,但沒有能替代VEX的。我思考了很久,領會到VEX的閃光點在於成套部件設計和賽制的設計。而國內做賽項或者部件的廠商欠缺專業選手,不是以玩家導向去做產品,產品的精細度和質量不高,很難讓玩家喜歡。所以我就打算從參賽選手,教練員,玩家的身份出發,在國外的套件中取長補短,打造一套符合我們國內課標,屬於我們中國自己的青少年機器人競賽產品。”
這個想法經過反覆打磨、多番奔波和屢次試錯,終於在一年後落地成為“APM”(雙航機器人創造者)產品,包括APM星球大戰賽項和機器人系列部件。該賽項於2022年4月加入第20屆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創新與實踐大賽,進入到了教育部白名單賽事。而他們自主研發的套材在國外VEX、FTC等套材的基礎上實現了升級,更新、更輕便也更便宜,並且申獲了專利。
“我們的賽項競技性和趣味性很強,能讓很多對編程或者計算機原本沒有興趣的孩子玩得很投入,可以普及給更多人。而在玩機器人比賽的過程中,孩子們需要充分發揮空間想象力,去設計搭建機器人,也要去學習編程、瞭解傳感器,並且與同伴甚至是陌生的隊友溝通配合,非常考驗孩子的綜合能力。”羅欽順説,“我們還是有點情懷的,有一個使命叫做‘均等極客’,就是希望無論資金多少,大家都能玩得上這個項目,享受青少年機器人比賽帶來的樂趣,繼而慢慢對未來科學,機器人板塊有更多的興趣。”
羅欽順給學員講解APM機器人的結構、工程原理。新京報記者 陶冉 攝
“我現在26歲,感覺做的事情還不夠多。”儘管已經取得很多成績,為機器人教培市場提供了新的價值,但羅欽順覺得並未達到預期,認為自己還應該做得更好。
這位早早離開大學校園的逐夢人,並不後悔休學創業的決定,也不為缺失的一紙文憑感到遺憾。“在美國讀高中時接觸到了很多名校的學生,我發現他們也同樣為愛好與工作所糾結,為未來所迷茫。”而他有夢可追,也有充足的熱情去拼搏。而在經過幾年的摸爬滾打後,他找到了重返校園的動力和深造的方向。他希望有更高的眼界,補齊自己在機器人領域的專業短板,尤其是電子芯片方面,從而能更好地在教育領域深耕。
新京報見習記者 葉紅梅
編輯 劉茜賢 校對 薛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