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媒文章:智能合約將重塑銀行業

  參考消息網6月3日報道 西班牙《經濟學家報》網站5月26日發表文章稱,專家指出銀行擔心的不是比特幣,而是來自於區塊鏈本身和智能合約的巨大威脅。全文摘編如下:

  加密貨幣強大而迅速的興起已經在商業銀行和中央銀行中引發了一些動盪。如果諸如比特幣或以太幣之類的加密資產獲得貨幣的屬性並作為一種支付方式得到傳播,那麼傳統銀行業的支柱將被撼動。

  但這從短期來看似乎不太可能。確實可能在近期內構成真正威脅的是這些加密貨幣中的某些網絡(區塊鏈技術)帶來的智能合約,這種合約無需中介機構(銀行、律師或公證人)即可實施和運行。

  所謂的智能合約是儲存在區塊鏈中、基於指令的一種特殊類型協議,有能力根據一系列已編程參數自動執行動作。這種合約尤其通過以太坊網絡獲得了增長。

  例如,歐洲投資銀行今年推出了基於以太坊區塊鏈的價值1億歐元的新數字債券。歐洲投資銀行解釋説,資本市場的數字化可以在未來幾年“帶來好處”,例如減少中介機構和固定成本、提高市場透明度以及加快結算速度等。

  “歐洲投資銀行的創新已經大大超出我們支持的項目範圍。作為綠色和可持續債券市場的全球領導者,歐洲投資銀行完全有資格在區塊鏈上發行數字債券。這將幫助銀行更快、更敏捷地獲得替代融資來源,以促進世界範圍內的項目融資。”歐洲投資銀行副行長裏卡多·穆里尼奧·費利克斯表示。

  德勤專家不久前發佈了一份研究報告,分析了這些技術可能對銀行業產生的影響,並得出結論:“儘管我們不認為區塊鏈將取代金融中介機構或取代現有系統,但我們堅信區塊鏈的影響力將大規模重塑整個行業,建立一個更加開放和普遍可及的金融生態系統。”這樣的生態系統意味着更多的競爭、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以及可能給銀行帶來的利益更少,給消費者帶來的利益更多。

  雖然銀行也可以採用這些類型的技術並充分利用它們,但其業務將必須徹底轉型,因為許多專門用於遵守合同和法律、審查貸款和抵押情況的業務將變成多餘的,如今人工執行的許多過程將走向自動化。智能合約和區塊鏈可能迫使銀行轉型或死亡。

  獨立分析人士薩姆·西奧多表示:“銀行理應對智能合約的開發感到有些不自在。在以太坊等開放的數字生態系統中,這些合約可在未經許可的分佈式賬本上操作。”西奧多將智能合約定義為互不認識或互不信任的互聯網參與者之間執行的協議。一旦滿足了合同的預定義規則,該協議將通過區塊鏈網絡的多數共識自動應用。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58 字。

轉載請註明: 西媒文章:智能合約將重塑銀行業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