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源於網絡 圖文無關
外資美妝巨頭扭轉了虧損局面,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半年報。今年上半年,歐萊雅、資生堂、愛茉莉太平洋、拜爾斯道夫等十家外資美妝巨頭的業績均迎來大幅增長。其中,資生堂業績迎近五年最大漲幅;歐萊雅、拜爾斯道夫等均實現銷售額兩位數增長;歐舒丹單季度賣出3.37億歐元(約25億元人民幣)。值得關注的是,在巨頭們的半年報中,“增長最快”“貢獻較多”等是中國市場得到最多的評語。
巨頭們的最大銷售市場
今年上半年,外資美妝巨頭紛紛交出了亮眼的成績單。在銷售收入方面,法國化妝品巨頭歐萊雅以151.9億歐元的收入領跑業績榜單;日本化妝品巨頭資生堂則以21.5%的增速成為業績增速最高的外資美妝企業;韓國化妝品巨頭愛茉莉太平洋則在今年第二季度扭虧為盈,淨賺1.28億美元。
在海外市場仍未擺脱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情況下,中國市場無疑是外資美妝巨頭業績的主要貢獻者。外資美妝巨頭均在財報中點明瞭中國市場的重要地位。
資生堂在財報中表示,資生堂的中國業務表現格外亮眼,在線上、線下均實現強勁增長,銷售額較去年同期增長了44.1%,達84.95億元。資生堂方面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中國市場多年來都是我們最大的海外市場。隨着中國市場的飛速發展,資生堂中國獲得了越來越多的實踐經驗。”
歐萊雅集團首席執行官葉鴻慕也表示:“中國大陸地區的業績實現了34.2%的增長,仍是歐萊雅集團業績增長的主要引擎。歐萊雅中國在所有事業部和品類上均實現了市場份額的增加。隨着新的在線零售商加入,中國大陸市場的線上銷售將繼續強勢增長。”
圖片源於網絡 圖文無關
愛茉莉太平洋方面則直接在財報中表示,中國地區銷售額已佔其亞洲市場的70%以上。其上半年業績的暴漲離不開中國市場的貢獻、線上業務的拓展,以及其高端系列的發展。
歐舒丹也在財報中表示,中國內地市場銷售表現突出,在2021年1至6月業績增長了28.7%,達到5664萬歐元,成為了歐舒丹全球第一大市場,佔歐舒丹總銷售額的16.8%。
聚焦電商渠道
今年上半年,外資美妝巨頭的“成績單”上,中國市場為何一枝獨秀?洞見研報消費品團隊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一方面我國對新冠肺炎疫情的管控較為嚴格,居民對於精緻生活需求旺盛,對化妝品認知不斷加強,“顏值經濟”下化妝品滲透率不斷提升;另一方面得益於社交媒體及電商發展紅利,“後疫情時期”化妝品消費線上化轉移明顯,直播電商、網紅經濟、營銷裂變等因素助推了化妝品消費反彈,有效提升了消費轉化率。我國化妝品市場規模將持續上行,預計未來五年複合增長率接近10%,2025年我國化妝品行業有望達到千億美元規模。
亮眼的銷售成績也令巨頭們在中國市場加大了投入。從巨頭們的財報中可以看出,未來其在中國市場的競爭或更加聚焦電商渠道。資生堂方面告訴中國商報記者,其日本業務方面也在學習中國,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通過直播賣貨,獲得了良好效果。另外為了促進跨境電商品牌的銷售,去年“雙11”,資生堂旗下品牌與日本團隊一起開展了“雙11”促銷,有效促進了銷售提升。
歐萊雅的財報中也提到,在“6·18”網購節中,巴黎歐萊雅成為天貓和京東的領先品牌,蘭蔻也名列前茅。葉鴻慕表示,歐萊雅集團會充分利用科技、數據和人工智能,將自己打造成美妝科技公司。
圖片源於網絡 圖文無關
今年以來,美妝品牌在國內線上市場的競爭愈演愈烈。根據企查查數據,今年上半年直播企業註冊量已達16.3萬家,是2020年一整年的2.2倍。企查查數據研究院分析師告訴中國商報記者,相較於外資化妝品品牌,國貨品牌在利用短視頻、直播等新渠道上更具經驗,更懂得通過“明星+KOL+素人”種草模式製造爆款。外資品牌在電商渠道面臨的競爭形勢也更加激烈。
洞見研報消費品團隊也對記者表示,隨着國外巨頭調整風向,逐步加碼電商,未來國內化妝品消費市場也將實現線上線下渠道的新平衡。過去國外化妝品巨頭主要佈局百貨、免税店及旗艦店等渠道,未來美妝品牌的競爭或將在社交電商、開展頭部KOL與私域流量等形式中展開。
新規下的新挑戰
或是因為對電商環境的不適應,多個外資美妝巨頭因違規被罰。今年4月,雅詩蘭黛(上海)商貿有限公司因天貓商城“Clinique倩碧官方旗艦店”的產品網頁中發佈“改善痘印”“提升肌膚自愈力”等宣傳產品性能的內容無事實依據,被罰款40萬元。今年7月,香奈兒(中國)在線上銷售的“香奈兒奢華精粹乳霜(輕盈)”“香奈兒光采晚安修護面膜”為非特殊用途化妝品,商品網頁發佈的 廣告中使用了“抑制黑色素”“色斑淡化”等美白功效的廣告宣傳用語,也被罰款20萬元。
今年4月,國家藥監局發佈了《化妝品分類規則和分類目錄》《化妝品功效宣稱評價規範》《化妝品安全評估技術導則(2021年版)》,使化妝品功效宣傳有了具體的評價試驗和安全評估的方法,針對線上渠道的化妝品宣傳要求也較為嚴格。
一位外資美妝品牌的法規部門相關負責人告訴中國商報記者,新規出台後,許多外資美妝品牌還不熟悉中國市場的相關法規。因為新規出台的時間不長,對外資企業來説,完全掌握並落實是一大難題。僅更換外包裝説明這一項,外資企業就要支出比此前大好幾倍的成本費用。
洞見研報消費品團隊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化妝品新規出台,給外資化妝品巨頭提出了新的要求。考慮到知識產權、生產成本、註冊備案流程等方面,國外化妝品品牌的確會受到一定限制,但是想在中國市場有所作為,就一定要順應國內化妝品監管要求。
(中國商報 記者 馬嘉)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