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賀輝 張珈瑋 濟南報道
近日,中科院停用知網數據庫一事引發網友熱議。中科院圖書館回應稱,網傳“中科院因近千萬級別的續訂費用停用知網數據庫”一事屬實。而知網方面則回應媒體稱消息“不屬實”。此前,曾有多所大學因數據庫資源價格問題暫停訪問知網。有高校圖書館工作人員稱,知網數據庫資源價格每年都上漲,且定價談判時比較強勢,這與其數據庫資源的獨有性和用户習慣都有關。
公開資料顯示,知網隸屬於清華同方股份,是“中國知識基礎設施工程”的一部分,發展過程中得到了多個國家部委的支持。而過去幾年的財報數據顯示,知網的主營業務年收入在10億元級別,毛利率在50%以上。今年3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曾就中國知網是否涉嫌行業壟斷問題回覆媒體稱“正在核實研究”。有律師解讀稱,經營者是否涉嫌壟斷要看其有沒有濫用市場支配地位。
中科院因續訂費近千萬停用
此前知網已多次因漲價遭高校抵制
4月17日,一條題為《關於CNKI科技類期刊和博碩士論文數據庫無法下載的通告》的通知在網上流傳開來,其中提到“2021年中科院集團中國知網數據庫訂購總費用已達到千萬級別,高昂的訂購費用已成為中科院集團資源引進中的‘巨無霸’。在多輪艱苦談判後,CNKI依然堅持接近千萬的續訂費用。”由於價格談判未達成一致,知網暫停中科院對CNKI數據庫的使用權限。
疑似中科院內部通知據紅星新聞,4月17日中科院圖書館處某位負責落實此事的老師證實,網傳的近“千萬級別”續訂費用和停用知網訪問一事屬實,中科院各大所正積極應對因停訂知網帶來的影響,考慮用萬方和維普數據庫替代。另據中新經緯報道,同日知網方面則回應稱上述消息“不屬實”。
事實上,這並非國內第一次有高校或科研院所停用知網數據庫的消息公諸媒體。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盤點發現,此前已有多所高校因知網數據庫漲價選擇暫時停用或調整訂購方案。
2021年,集美大學圖書館公告稱,由於知網數據庫資源價格不斷上漲及預算原因,學校對訂購方案進行了調整。2018年12月,太原理工大學圖書館公告稱,因與知網就續訂價格及使用方式未達成一致,暫停訪問知網數據庫。2016年3月,北京大學也曾貼出即將停用知網的通知,稱“不向商家過分的漲價行為輕易妥協”。2016年1月,武漢理工大學因續訂價格漲得離譜而發佈停用知網通知。2012年12月,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發佈公告稱,因“CNKI中國知網”數據庫商家漲價過高,無法達成使用協議,從2013年1月1日起暫停使用。
而後續消息顯示,上述高校在停用知網數據庫一段時間後,都迫於學術研究需求的壓力繼續與知網合作。
價格高、定價強勢、限制條件多
知網為何如此“任性”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從多個渠道獲悉,與萬方、維普等國內其他數據庫相比,知網數據庫的採購價格明顯高出不少,且在與高校進行價格談判時也更為強勢。
以2022年多所高校續訂中國知網數據庫資源的採購價為例,根據中國政府採購網上公開的信息,上海師範大學採購價為79.8萬元,北京語言大學為65.46萬,中南大學為150萬元,武漢理工大學為127.85萬元(各高校選擇的數據庫資源有所差別)。
而與知網數據庫採購價相比,萬方數據庫的採購價明顯低很多。2022年西南民族大學採購價為33.8萬元,青島哈爾濱工程大學創新發展中心採購價為18萬元。
“這幾年我們自己(能)談的幅度越來越小,基本上就是知網給個方案,就按照他的方案來了。”山東師範大學圖書館一名工作人員介紹稱,知網對學術期刊數據庫、學位論文庫等每個子庫的報價不同,知網會按該校的採購目錄報個總價,然後主動給予老用户一些折扣優惠,但想在此基礎上再砍價就很難了。而在和維普、萬方談價格時,談判的餘地就很大。
這名工作人員介紹稱,山師採購知網數據庫一年的費用為100多萬元,且實際成交價每年都會有10%以內的上漲。對於此前國內多所高校都因知網報價上漲而停止採購一事,這名工作人員認為,買方在和知網的價格談判中處於弱勢地位,一般是到了“談無可談”的地步,才會用停止採購這種極端的方式來抗議:“但真的就不需要、不用(知網)了嗎?其實也不是。更多的是對這種強勢行為表達一種態度。”
“包括併發用户數(同時在線人數)、檢索時間、下載篇數等都會限制,到時候他就把你踢下來。”這名工作人員還介紹稱,與萬方、維普等數據庫相比,知網對用户的訪問限制條件也更多,且近幾年各種限制條件越來越多。以限制“併發用户數”的條款為例,高校給的錢越多,允許同時在線的人數就越多,知網的這種限制條件在國內幾大數據庫中幾乎是獨有的。
既然知網數據庫價格高、定價強勢、限制條件多,如果高校、科研院所停用知網,有沒有其他的數據庫可以替代?對此,山師這名工作人員認為,從資源上來講,萬方、維普等替代數據庫都能有一定的替代作用,但一方面知網數據庫的資源具有較強的獨有性;另一方面對於電子資源來説,多年以來形成的用户習慣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很多人一提到查論文、查重就想到知網,這種習慣形成後就很難去改變。
政策支持發展壯大卻維持50%毛利率
有關部門正核實知網是否構成壟斷
知網官方網站公開的信息顯示,1999年3月,同方知網數字出版集團的創始人王明亮提出建設“中國知識基礎設施工程”,以全面打通知識生產、傳播、擴散與利用各環節信息通道,打造支持全國各行業知識創新、學習和應用的交流合作平台為總目標,並被列為清華大學重點項目。
公開資料顯示,知網的前身“中國期刊網”由清華大學、清華同方發起,得到包括教育部、中宣部、科技部等多個國家部門的支持。同時,知網數據庫中的《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CDFD)、《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CMFD)是經國家主管部門批准,唯一正式全文出版博碩士學位論文的學術電子期刊。
知網常年維持50%以上的毛利率。公開資料顯示,A股上市公司同方股份擁有同方知網98.98%的股權。根據同方股份披露的財報數據,2017年旗下同方知網的營收為9.72億,淨利潤1.96億,毛利率61.23%;2020年同方知網主營業務收入11.68億元,毛利率53.93%;2021年上半年同方知網主營業務收入4.96億元,毛利率51.30%。
獲得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同時擁有着核心版權資源,知網承載着建設“中國知識基礎設施工程”的重任,其公共利益屬性是否得到了應有的體現?
2020年,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退休教授趙德馨狀告知網擅自收錄其100多篇論文並收費,引起輿論廣泛關注。“讀者包括我自己下載還要付費,我本人卻從沒拿到過一分錢稿費。為什麼我創造的知識成果得不到尊重?”趙德馨的維權官司全部勝訴,累計獲賠70多萬元,知網也刪除了收錄的趙德馨所有論文。對此趙德馨評價説:“不免費(給他用)就下架,説明知網一心只想牟利,沒有承擔起文獻平台促進知識公共傳播的義務。如果是真的想促進知識的交流,就要考慮怎麼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
針對此事,央視網發表的評論員文章指出:“論文作者嘔心瀝血創作出的成果,發表後被收入中國知網系統,用於牟取高額經濟利益,而原作者卻無法從中獲得應有報酬。中國知網“借雞生蛋”的生意該改改了。迴歸公益、與作者共贏才是正途大道。”同時也有不少網友評論稱“我們不反對知識收費,但是這費應該交給知識的創作者,而不是買辦”、“知網的做法是相當於拿別人的房子去出租,租金放入自己口袋”。
作為中國最大的文獻數據庫和論文查重平台,知網幾乎是每個大學學子寫作論文時的必備工具。近年來,隨着連年漲價、版權侵權、“霸王”充值條款等負面新聞的層出不窮,關於知網是否構成市場壟斷也時常成為網絡討論的熱點。就此問題,2022年3月9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反壟斷一司回覆稱:市場監管總局正在核實研究。
就此問題,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競爭法與競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孫晉接受媒體採訪時曾介紹,高校和科研院所對知網頻繁漲價採取的抵制行為,都以向知網妥協而告終,這也從側面反映知網掌握了極強的定價權,反推其具有市場支配地位。
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律師孟博解讀稱,反壟斷執法機構或司法機關在判定經營者的行為是否構成壟斷時會有相關步驟,第一步是界定相關市場;第二步是判定其是否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第三步是判定其是否存在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行為。根據《反壟斷法》規定,市場支配地位是指經營者在相關市場內具有能夠控制商品價格、數量或者其他交易條件,或者能夠阻礙、影響其他經營者進入相關市場能力的市場地位。具有市場支配地位本身是合法的,《反壟斷法》禁止的是經營者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