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中法面向未來的對話:能源轉型路上”會議現場。新華社記者 孟丁煒 攝
新華社北京12月4日電(記者孟丁煒)由太和智庫與法國國立行政學院中國校友會共同舉辦的“中法面向未來的對話:能源轉型路上”,近日在京舉辦。來自中法兩國能源領域的專家學者,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就減少碳排放、能源結構調整、電動汽車發展及雙邊合作等議題進行探討。
能源基金會首席執行官兼中國區總裁鄒驥在會上表示,能源和碳排放的背後是經濟,中國經濟增長對二氧化碳的排放依賴度越來越低,近十年人均碳排放量增速放緩,中國正在走向碳達峯。今後,通過提高能效、發展綠電、推廣電動汽車等手段,減排降碳可以有效實現。
12月2日,“中法面向未來的對話:能源轉型路上”線上嘉賓發言環節。新華社記者 孟丁煒 攝
“中國在電動汽車產業佈局較早,一方面得益於鋰離子電池技術的成熟,另一方面由政府牽頭,多部門聯動,推動市場迅速發展,產業因此得以長足發展。”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前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説,中國電動汽車技術更新換代快,在電池、安全性、續航里程等方面已實現跨越式發展,電動汽車目前尤其受到年輕消費者歡迎。
董揚希望,中國的汽車產業能夠“走出去”,與國際汽車產業增強合作,共同研發創新,推動技術發展,在全球範圍內進一步普及電動汽車。
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前秘書長埃裏克·喬納特提到,歐盟推出一系列減碳政策,包括歐盟綠色新政、可持續出行等,旨在2050年實現碳中和。他説,歐中合作潛力巨大,在電池生產和技術創新、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氫能源汽車以及新能源領域合作空間廣闊。
11月5日在第四屆進博會汽車展區拍攝的米其林新能源賽車。新華社記者 郝昭 攝
法國汽車行業專家帕特里斯·拉蒂認為,當務之急是繼續發展電池技術,應用更環保的材料製作電池。此外,發達國家應幫助發展中國家應用最新電動汽車技術,共同應對氣候變化挑戰。
“中法兩國在電力系統、核能、交通電動化等方面合作空間巨大,雙方應加強政策對話,共同為節能減排做出貢獻。”鄒驥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