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高質量投資者進階之路 5種策略 教你做好資產配置

由 機東林 發佈於 財經

  全球資產配置之父加里·布林森通過數據研究發現,做投資決策,最重要的是着眼於市場,確定好投資類別。從長遠看,大約90%的投資收益都是來自於成功的資產配置。

  所以,選好基金經理很重要,但面對多變的市場,做好資產配置更重要。

  今天給大家提供五種資產配置的思路,分別是:生命週期法、標準普爾家庭資產配置、美林時鐘法,核心衞星策略以及股債再平衡策略。其中前三種資產配置方法更為宏觀,而後兩種則主要聚焦債券資產和股票資產。一起來學習下吧,找到適合你自己的資產配置方案。

  生命週期法

  生命週期法的依據是,通常一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會隨着年齡增加而不斷降低。針對不同年齡段,自然就會有不同的資產配置策略。

  初入職場,年輕人:這個階段的投資者負擔小,收入有望不斷提升,對新事物接受程度高,往往能接受較高的風險。適合進行積極的組合配置,權益基金可以配置多點,比如80%。

  “夾心層”,中年人:作為中年人,收入比較穩定,但往往是上有老,下有小,對資金的安全性要求較高,適合比較穩健的投資。比如權益和固收各佔50%比例的“啞鈴式”投資。

  臨近退休,老年人:這時投資者不時之需的資金就比較多,投資需要更加的保守,貨幣基金、純債基金是主要投資方向,適當可以配置二級債基,權益基金可以不配置。

  市場中的養老基金,就是典型的按照生命週期進行設計。比如某基金的目標日期為2050年,那麼在開始階段權益基金的比例可能為30%—80%之間,隨着臨近目標日期,權益佔比會越來越下,最後到2050年時,幾乎就是一隻純債基金。因為,這個時候這隻基金的目標客户羣已經退休,需要更穩健的理財

  在天天基金的APP按如下操作,可以找到養老投資專區,瞭解更多養老基金。

  標準普爾家庭資產配置

  美國標準普爾公司曾調研全球十萬個資產穩健增長的家庭,這些家庭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過去30年家庭資產一直在穩步上升。於是標準普爾公司深入分析總結他們的家庭理財方式,最終提煉出一張成功的家庭理財方案。

  “標準普爾家庭資產象限圖”把家庭資產分成四個賬户,這四個賬户作用不同,所以資金的投資渠道也各不相同。只有擁有這四個賬户,並且按照固定合理的比例進行分配才能保證家庭資產長期、持續、穩健的增長。

  第一個賬户是日常開銷賬户,一般佔家庭資產的10%,為家庭3-6個月的生活費。這個賬户保障家庭的短期開銷,日常生活、旅遊等都從這個賬户中支出。日常開銷賬户適合買貨幣基金或短期理財工具,主要強調保本和流動性的基礎上,有一定的增值。

  第二個賬户是槓桿賬户,一般佔家庭資產的20%,為的是以小博大,專門解決突發的大額開支。這個賬户主要是保險,保障突發的大額開銷。

  第三個賬户是投資收益賬户,一般佔家庭資產的30%,為家庭創造收益,用有風險的投資創造高回報,包括投資的股票、基金、房產等。這個賬户關鍵在於合理的佔比,無論盈虧對家庭不能有致命性的打擊,這樣您才能從容的抉擇。

  第四個賬户是長期收益賬户,一般佔家庭資產的40%,為保障家庭成員的養老金、子女教育金、留給子女的錢等。一定要用,並需要提前準備的錢。

  總結:這四個賬户就像桌子的四條腿,少了任何一個就隨時有倒下的危險,按這個定律安排資產,既可滿足家庭生活的日常需要,又可通過投資保值增值,還能為家庭提供基本保險保障。由於這一套配置比例是按照40%30%20%10%進行分配。所以又被人稱作4321配置法

  公式是統一的,但是操作卻不是一成不變的。每一個人的投資配比都需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包括年齡,收入,是否成家,風險的偏好程度等等因素來綜合考量。

  美林時鐘法

  這是最廣為流傳的資產配置理論,也是非常專業的資產配置理論,需要你有很專業的投資知識。先來看看,投資時鐘這張圖

  美林公司於2004年10月正式公佈了投資時鐘理論。美林的投資時鐘根據美國1973—2003 年的月度數據,採用“經濟增長GDP“通貨膨脹CPI的變動作為衡量經濟週期的兩個指標,把經濟表現劃分為衰退、復甦、過熱和滯脹四個階段,對應的最優資產類型劃分為債券、股票、大宗商品和現金四類。專業投資者可以根據當前經濟和通脹所處的階段,增加其對應的最優資產類別。

  不過,需要提醒投資者,美林投資時鐘對國內投資者而言更多的只是一種參考。首先,因為這是美國的數據,中國具體情況並不十分吻合;第二,這是歷史數據的總結,雖然歷史總是踏着相似的步伐,但不會完全一樣,衰退期股票一樣有可能上漲。

  股債再平衡策略

  股債平衡策略最開始是由巴菲特的老師格雷厄姆寫在他的一本非常出名的著作《聰明的投資者》裏。大概的意思就是把自己三年甚至更長時間不用的閒錢分成平均的兩部分,50%買人股票,50%買人債券,然後每年年底進行動態平衡一次。

  股債平衡策略,本質上是一種根據市值進行倉位調整的策略,也即股債各投一半,定期進行平衡,股市漲得多就賣掉一些,買人債券,使得兩類資產的市值比例迴歸到1:1。

  兩類資產的市值比例可以依據風險偏好主動調整,如果風險偏好低,債券的比例就可以多一點。這種策略雖然簡單,卻大道至簡、充滿智慧。

  我們可以根據行情變化自己動態調整股債比例,當然也有更簡單的辦法就是直接配置股債平衡策略的基金

  優秀的股債平衡型基金,可以達到“漲時像股票基金,跌時像債券基金”的效果。平衡混合型基金多以四六開、五五開的股債配比為主,但基金公司也開始探索“量身定製”的路子,推出股債配置比例更加多樣化的平衡混合型基金,以更好地滿足投資者的需求。

  總體來説,平衡混合型基金收益可觀,且回撤控制表現優異。在牛市,平衡混合型基金可以有望捕捉到較高收益,而在熊市則可一定程度上規避市場調整的風險,可以説是股票與債券的雙贏。

  核心+衞星策略

  在細分到如何構建我們的基金組合的時候,可以採取核心+衞星策略,靈活配置,“核心”、“衞星”兩個部分分別進行配置,選擇不同的投資標的。

  “核心”基金選擇的標準是,基金經理投資年限較長,經歷了過牛熊轉換的市場環境,且長期業績排名前1/4。這類基金短期來看業績可能不夠突出,但長期來看一定是優秀並且可持續的。或者風險偏好更低的投資者,核心部分可以選擇債基,增強穩定性。

  另外衞星資產,則是投資一些特定行業主題基金,如消費、醫藥、新能源板塊等,或者一些具有明顯風格特徵的基金,比如成長、價值風格等。

  在新興成長行業,如新能源、集成電路、半導體等領域的投資中,大抵崔宸龍、馮明遠、劉格菘、鄭巍山、蔡嵩松等人大致選其一即可。

  至於消費、醫藥醫療等行業主題基金,更是選擇其中的一個即可。如消費領域中,張坤、蕭楠、胡昕煒三選一;如醫療領域中,趙蓓、葛蘭、樓慧源、方鈺涵、譚冬寒、吳興武等基金經理選其一即可。

  現階段A股市場更多以結構性行情為主,各個板塊的表現此消彼長具有一定輪動性,在某一時間段某一板塊可能會極強。持有這類基金,可以更積極主動地爭取超額收益。

  但是需要注意的一點是這類基金波動性相對偏高,因此在整體基金組合中配置比例建議不要過高,最好控制在30%以內,同樣2到3只即可。

  以上就是資產配置的幾種主流方案,希望可以給你的資產配置提供一些靈感。

  (文章整理自諾安基金華泰證券、中泰資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