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雲網(微信號:)海南】11月9日報道(文/林美餘)
不同利益相關方對碳資產有不同的解讀和定義。
政府定義中,碳資產指碳排放單位所有在低碳領域可能適用於儲存、流通或財富轉化的有形和無形資產。
國際機構認為,碳資產所涵蓋的範圍應當包括任何能在碳交易市場中轉化為價值或利益的有形或無形財產。
圍繞估值和建模的學者指出,碳資產可歸為配額碳排放權,自願碳減排量以及其他衍生品,包括碳期權、碳期貨、碳保理、碳債券等。
關於碳資產的故事:開市四個月成交近10億元2020年9月,中國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峯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這其中,碳交易是重要的市場化減排工具。次年,由生態環境部牽頭組織的全國碳市場建設工作,在2021年7月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開市便拉開帷幕。首批碳交易納入2000多家發電企業,覆蓋碳排放量超過40億噸。
《中國證券報》報道提到,自開市至11月,全國碳市場累計成交總額近10億元。
對於政府而言,碳市場能夠有效運用市場價格機制,把温室氣體排放造成的破壞或損失轉回給有責任有能力減排的相關方,使得社會效益最大化,同時帶動企業的節能減排和我國綠色低碳經濟轉型發展。
對於企業而言,通過碳資產數字化以及交易工具,瞭解單位温室氣體排放權或減少的單位温室氣體排放量經濟價值,使其成為一種有價資產,能夠擴大企業的經濟發展收益。這就要求,企業在加入碳市場之前應該對企業自身的產業發展情況進行詳細的調查與評估,採取有效的碳資產管理應對措施,才能夠實現低碳時代的經濟增長。
但目前,我國還處於碳市場建設的初級階段,其建設的主要領域集中在企業碳排放的檢測、報告以及核查等方面,碳市場以及碳資產管理缺乏先進的經驗與技術;同時,碳資產管理工作中涉及的碳排放數據較多,在計算的時候可能會出現失誤以及缺失的情況,很多重點排放企業在碳資產管理的過程中並沒有建立有效的數據管理機構,難以得到清晰的碳排放數據,這樣一來就會影響企業的碳資產管理,難以實現節能減排。
推動碳資產數字化管理,幫助企業實現低碳收益碳智鏈是中能鏈(海南)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碳資產Saas平台產品,為排放企業、環保企業、產業園區、政府生態環保管理部門等提供排放量化、碳減排服務、碳資產數字化管理及大數據開放平台建設的綜合技術服務,滿足企業碳資產“盤查、開發、管理、生態”等一體化服務。
在數據層面,MRV碳盤查應用,自動化統計碳排放數據。通過特有的數據匯接能夠輕鬆接入能源管理系統、生產數據填報等不同系統的源數據,以高效自動計算替換掉傳統的人工抄錄數據;同時平台將國家碳排放核算方法、參數推薦值、排放因子等各類參數庫與因子庫嵌入到系統中,設置公式和模板,為企業的碳排放盤查提供了有效工具,實現對數據的潛在價值實現進一步挖掘。
同時,平台採用RSA(1024-2048)、ECC等非對稱算法及SHA1等摘要算法,設計符合國際標準的多重加密結構,利用分佈式雲存儲及後端處理區塊鏈技術保證數據安全可追溯。
在業務層面,碳資產開發,從温室氣體排放報告中提煉價值信息。企業在平台中可以通過填寫行業內數據自行註冊,根據碳盤查數據在平台內自助生成温室氣體排放報告。此時,平台協助將報告發給當地政府申請加入自願排控體系,提前加入碳市場,或輔助第三方核證機構進行初審核查。
對於企業而言,碳開發過程能夠幫助企業進行碳排放數據年報管理及綠色發展摸底,且綠色企業可生成碳減排報告同時進行國際VCS項目核證開發,CCER項目籌備開發。
促進碳資產管理和交易,激發市場活力。企業自願進入碳市場,完成每年所需的碳排放的核證扣減後,若有剩餘部分可進行安全交易,獲取碳資產收益。
在此基礎上,中能鏈提供碳資產管理配置和碳資產金融服務,即企業將碳配額委託給中能鏈平台管理,平台為企業提供債權或可轉債融資;同時中能鏈平台通過市場交易向社會釋放減排量,充分激發市場活力,若出現控排企業付出碳信息管理系統建設及配額缺口的購買成本,企業可在委託過程中獲得碳資產交易的淨收益,雙方按約定比例分發,助力控排企業完成碳履約。
另外,中能鏈在面向產業園區提供的節能改造服務,聯合城建、新能源企業,能夠根據園區數據提供綜合碳減排植入,助力全產業園區的光伏建設、碳匯林業等相關節能減排產業建設;同時幫助園區內企業火電部分改光電改造,降低園區電力成本及整體碳排放,為園區入駐企業提供不同程度的綠色減排助力。目前,中能鏈作為海口市龍華區復興城產業園區的入駐企業,已參與到該園區的節能改造工作。
中能鏈創始人劉宏基向獵雲網説道,企業自己建立碳資產管理部門成本過高,且缺乏專業領域人才,外包的第三方機構的每年管理費用在5-40萬不等,成本高且實時性較弱;而中能鏈的優勢在於“查、管、用、看”數據全通、實時性強,同時可輔助企業建立內部碳資產管理部門,性價比較高,每年使用費用5萬。
打通綠色生態鏈,科技企業主動承擔碳中和目標重任低碳發展成為新時代可持續發展的引擎,碳資產規模化可期,因其價值背後是低碳、清潔、智慧科技所帶來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網上數據顯示,未來全國碳市場擴大行業範圍後,預計年覆蓋碳排放量將超過50億噸。到2025年交易價格在60-75元/噸之間浮動,按照交易量佔配額 5%-10%,現貨市場交易規模可達到150億至375億元。如果考慮期貨和衍生品,交易金額將大幅提升,有望達到3000億元。
“根據試點經驗,臨近年底履約期,全國碳市場將進入交易活躍期”,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總經理劉傑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目前正積極爭取儘快把符合要求的投資機構納入全國碳市場,投資機構具體入市時間將根據生態環境部安排,從而形成多元化市場結構,提高市場流動性,進一步提高碳定價能力與定價效率
而中能鏈作為社會科技創新的主體,也在積極承擔起助力社會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重任。劉宏基向獵雲網説道,中能鏈擁有基金投資背景,從2013年就開始從事新能源方面的行業研究和投資經驗,可以通過科技金融服務或設立產業專項基金的形式,推動形成集政府參與+基金引導+產業生態對接+企業數字化管理及系統化解決方案為一體的戰略佈局。
在技術支撐上,公司與清華生態研究院、哈爾濱工業大學、廈門大學等更多高校研究院智庫,開展碳排放領域算法、硬件、因子庫的建設升級即打造,共同促進數據結構升級。
在綠色生態鏈打造上,未來將圍繞平台內企業打造上下游生態市場,即綠色碳中和認證企業可加入,為下游產業提供 “零碳”產品,促進碳減排;同時納入更多非碳交易行業接入,打造綠色產業庫。
項目:中能鏈(海南)科技有限公司公司:碳智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