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美股研究社
隨着消費升級浪潮來襲,從2019年伊始,一股“人造肉”的消費升級浪潮逐漸刮到人們的餐桌,人造肉以其低熱量、低碳排放、高蛋白轉換效率等一系列經濟特性而逐漸受到生產商與消費者的認可和歡迎。
2019年美國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登陸納斯達克,不僅上市首日大漲163%,更是收穫了比爾·蓋茨、麥當勞前CEO、推特聯合創始人等一眾明星投資者的認可。
然而,行業熱鬧紛呈的背後,人造肉明星股Beyond Meat卻未能令資本持續興奮,業績虧損持續放大,股價至最高點已下跌34.96%。北京時間5月7日,Beyond Meat對外發布新一季度財報。
隨着疫情衝擊逐漸淡化的當下,曾是資本寵兒的Beyond Meat能否重拾資本抬愛?從Beyond Meat最新發布的這份財報中,探知一二。
疫情陰雲不散拖累業績復甦乏力本季度,Beyond Meat實現營收1.082億美元,同比增長11.42%,連續3個季度營收增長乏力,與疫情爆發前動不動就2倍增長的業績增速相比還相差太遠。據該公司解釋,業績疲軟的主要原因是疫情衝擊造成消費疲軟,但公司仍然收穫了雙位數增長。
然而,營收只有11.42%的同比增長資本市場卻並不買賬,在財報公佈後,Beyond Meat股價盤後更是收跌6.96%。
作為一家來自美國加州的食品廠商,Beyond Meat的業務主要起源於美國,其中營收74.48%來源於美國,25.5%來自美國國外,而若按渠道來源來看,營收的74.9%來自C端零售,另外的25.09%來自於B端餐飲服務的供應鏈業務,綜合地區與渠道來源來看,美國地區的零售業務貢獻了絕大部分的營收,國際業務的收入規模佔比相對較小。、
然而,自去年以來,受疫情對出行活動與經濟衝擊的影響,整個肉類消費市場持續不景氣,需求疲軟,據彭博新聞社網站報道,根據聯合國的數據,2020年全球人均肉類消費量將減少近3%,為2011年以來的最低水平。與此同時,全球各地的分析人士預測,不僅人均消費量將下降,其所在地區的總消費量也將下降。據預測,美國的人均肉類消費量至少要到2025年後才能恢復到疫情前水平。
加之美國本土的疫情一直得不到根本性地控制,使得Beyond Meat的大本營美國本土市場增長乏力,零售終端的需求始終無法恢復到疫情前的繁榮與增長。
為應對短期不見好轉的增長壓力,Beyond Meat寄希望於國際市場,特別是中國市場。
中國市場人造肉行業處於剛剛起步的階段,除了幾個初創公司剛剛拿到融資以及國外食品巨頭剛剛佈局外,整個行業還沒有任何巨頭守住山頭取得品牌與份額的領先。
美股研究社認為,Beyond Meat公司將發展的部分重點放在中國市場還是明智的。全世界有且只有中國擁有如此之龐大且極具消費力的市場,而且,全世界範圍內,中國對於疫情的防控處於絕對的領先,因而新冠肺炎對於肉類消費的衝擊幾乎可以忽略,在中國,你幾乎看不到誰會因為疫情而不吃肉。
然而,再廣闊的市場空間、再良好的競爭態勢,國際市場依然還難堪大任,幫助公司重啓增長並扭虧為盈,國際業務營收佔比過小、品類過於新潮的消費者教育問題都是公司取得盈利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虧損持續擴大,營銷費用支出水漲船高一方面,營收業績增長復甦乏力,另一方面,公司對業務的投入也絲毫沒有因疫情而收斂,收入端與成本端同時承壓的Beyond Meat現在還難言盈利。
本季度Beyond Meat淨利潤虧損2726萬美元,同比下降-183%,淨利潤連續4個季度虧損,且淨虧損金額更是創出歷史新高,增長乏力淨虧損放大的Beyond Meat並沒有扭轉前3個季度以來的頹勢。
“創新是我們重要的差異化,我們寧願不把錢放到市場營銷上,也要放到產品研發上。”據首席增長官查克·穆特透露,公司花數億級美元投入各種研究,差不多是現在收入中的70%。
不同於Beyond Meat將研發重心放在產品售價的降低以促進消費者接受度上,老對手Impossible Foods則在研發上押注於讓人造肉在口感與外觀上更像肉,旨在贏得與動物肉的競爭,處於導入期的人造肉行業的2個龍頭並未在技術路徑上形成一致,但顯然Beyond Meat已經憑藉其率先上市與擴張取得先機。
費用結構方面,Beyond Meat營銷費用佔營收的佔比連續4季度攀升至30%以上的高位,本季度研發費用佔營收的比例連續3個季度增長至8%左右的高位,僅營銷與研發費用2項就已經佔到公司總營收的51.72%,如此之高的成本費用,也難怪Beyond Meat連續4個季度虧損了。
目前,整個人造肉賽道尚處於行業的導入期,成長空間廣闊、增速有望逐步提升,但是,消費者接受度不高、產品口感待改進、成本高於傳統肉類等問題依然阻礙着人造肉這一新品類的增長,處於領先地位的Beyond Meat此時選擇加大研發與營銷投入力度就是旨在解決以上這些問題,加之Beyond Meat最大的對手Impossible Foods傳出將在12個月內通過SPAC的方式上市,消費者需求與競爭的雙重壓力使得Beyond Meat加速了擴張步伐。
美股研究社認為,導入期的營銷與研發費用支出過高導致的虧損在戰略上是可以被容忍的,同時,也是必要的,在沒有強大對手的藍海攻城略地與加大研發保持技術優勢都有助於領先企業保持先發優勢,鞏固行業地位。
然而,投資者對虧損的容忍畢竟是有時限的,市場可以容忍一時的虧損、可以容忍因業務擴張的戰略虧損,但無法容忍遲遲不盈利的虧損,何時盈利依然是Beyond Meat揮之不去的終極之問。
B端C端雙輪驅動,Beyond Meat何時扭虧為盈?面對增長乏力與持續虧損的困境,Beyond Meat選擇B端與C端同時並進的戰略,B端業務板塊利用餐飲巨頭們擁有的龐大用户羣,低成本快速觸達用户,促進消費者對人造肉產品的接受度,C端業務上則選擇入駐大型商超門店直接與用户完成品牌傳播、用户交互等經營運作,從品牌黏性上構成公司業務的護城河。
B端業務方面,Beyond Meat與百勝、麥當勞、沃爾瑪、星巴克等餐飲巨頭達成全球供貨協議,然而,即使與巨頭的合作取得不小成果,由於B端業務營收佔比過小,目前,還看不到對公司整體業績有決定性影響,因此,B端業務無法成為Beyond Meat重啓增長扭虧為盈的關鍵。
C端業務方面,Beyond Meat繼續加深與各類零售終端的合作,擴大渠道的覆蓋面。4月8日,Beyond Meat宣佈與美國多家連鎖雜貨店達到合作,預計覆蓋美國5000家門面,其中就包括克羅格(KR.US)、塔吉特(TGT.US)以及Giant Foods等零售商。
Beyond Meat把戰略的重心放在了中國市場。作為全球最具潛力的消費市場與疫情控制最佳的國度,中國自然成為Beyond Meat業務版圖擴張的首選,C端業務方面,Beyond Meat早在去年7月,Beyond Meat就已經通過上海50家盒馬鮮生的門店開始入局中國市場,緊接着今年4月公司宣佈首家中國工廠在上海落成,生產和銷售專門針對中國市場的植物性產品。
其創始人兼CEO伊森·布朗更是直言,預計中國將成為其全球最重要的市場之一,將成為生產和研發中心,同時也是未來的主要市場,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肉類產品市場之一,在人造肉產品方面也市場潛力巨大,無論發生什麼,都必須活躍在中國市場。
美股研究社認為,整個國際業務在Beyond Meat中的營收佔比偏小,且短期內Beyond Meat在中國市場才剛剛進入,想要在短期內就增長達到與美國市場相同的體量規模不太現實,因此,即使中國市場空間廣大、增長迅速,短期內通過中國市場帶動整個Beyond Meat公司的業績大盤完成翻轉幾乎不太可能。中國市場的潛力需要長期才能發揮出來,人造肉作為新興消費品類被中國消費者接受尚需時日,B端C端的渠道滲透亦是需要穩紮穩打。
短期內,Beyond Meat重啓增長扭虧為盈的關鍵在美國C端零售業務的好壞,疫情影響持續發酵的當下,Beyond Meat除了等待疫情的負面影響散去,能做的就是控制費用增長幅度, 同時加大中國市場投入力度逐步優化營收的地區結構,這樣Beyond Meat才能增長盈利兩不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