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機構:後市樂觀預期不改 長期投資不懼波動
中證網訊(記者 吳娟娟)7月16日A股市場深度回調,對此,多家公募基金人士7月16日表示,本次A股市場的調整是前期連續大漲之後第一次深度調整,投資者無需對此過分擔心。中國經濟復甦已成相對確定趨勢,這一點不會因為市場調整改變,而經濟基本面改善會成為A股市場中長期向好的基礎。機構表示長期投資是熨平短期波動最好方法之一。投資應着眼長期,而不必過分關注市場短期波動。
正常調整無需擔心
博時基金研究部總監王俊認為,7月16日的市場調整是對前期市場結構的調整。他認為目前市場的結構存在一定程度的“頭重腳輕”。這表現在一方面醫藥、食品飲料、科技板塊前期經過大幅上漲,估值處在一個比較高的位置上,另一方面跟實體經濟相關的傳統行業,包括地產、化工、鋼鐵等相對估值較低。
王俊表示, 7月16日國家統計局公佈的經濟數據顯示,二季度我國經濟復甦很不錯。市場“頭重腳輕”的局面不能反映經濟基本面正在改善這一事實。因此市場有了調整的必要性。
對於7月16日市場的深度調整,匯添富首席經濟學家韓賢旺認為投資者不必擔心。他認為這次市場調整背後可能有如下原因。首先在二季度經濟復甦超預期的前提下,市場擔心下半年貨幣政策收緊。其次,7月以來市場經過連日上漲,投資者情緒高漲。作為投資者情緒指標之一的兩融餘額一直維持在歷史高位。最後,最近外圍環境擾動因素頻出,也一定程度上影響着A股市場情緒。這些因素疊加作用下,7月16日市場出現了調整。之所以此次調整的幅度較大,韓賢旺表示,這是因為7月以來市場經過連日上漲,而在7月16日之前,還沒有出現深度調整。
大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姚餘棟也認為不必對本次調整過於擔心。他解釋道,7月16日國家統計局公佈的二季度經濟數據顯示,目前經濟修復超預期。二季度GDP增速已經從一季度的-6.8%反彈至3.2%。隨着經濟復甦,他預計今年三、四季度企業利潤將獲得較大改善。
他進一步補充道,過去一段時間,監管機構積極推動資本市場制度建設。科創板取得了初步成功,註冊制進一步推廣至創業板。註冊制在創業板試行也有較大可能取得成功。 制度建設不斷完善。儘管目前我國外部環境依然存在一定挑戰,但依據我國龐大的內需市場,我國經濟依然有望獲得穩健發展。橫向比較,在全球各大主要經濟體中,中國依然有望維持較高的經濟增速。
後市樂觀預期不改
談及A股市場的後市走勢,王俊認為中國經濟復甦已成確定性趨勢。二季度的經濟數據已經充分驗證了這一點。儘管海外疫情發展還會一定程度上影響國內經濟復甦速度,但是隻會影響經濟反彈的斜率,很難逆轉經濟復甦的大趨勢。
從中長期角度,王俊對A股市場仍保持樂觀態度,他認為後市將以結構性行情為主。背後主要有三大原因。首先,當前很多A股板塊、行業的估值依然不貴。其次,整個A股的上市公司質量越來越高。再次,監管層積極推動中長期投資者入市成為市場的穩定器,有利於市場健康發展。
韓賢旺也認為後市A股可能呈現結構分化,投資者的投資思路可能需要從賺貝塔(beta)的錢轉到賺阿爾法(alpha)的錢上。從長期來看,他對A股市場持非常樂觀的看法。他解釋道,這是由中國經濟發展趨勢決定的。中國經濟已經進入工業化後期,經濟結構轉型是當務之急。在外圍不確定性增大的背景下,進一步啓動內需市場成為監管層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政策手段。
他進一步表示,中國經濟的潛力依然非常巨大。在長達兩年多以控制金融風險為導向的去槓桿過程中,中國的經濟調節空間被保留了下來。相反地,當前發達經濟體普遍面臨流動性氾濫和量化寬鬆邊際效應弱化的問題,財政約束帶來的財政手段空間有限,經濟調控的空間並不大。在全球大的經濟體中,目前中國是全球最具潛力的經濟體之一。而中國經濟的區域一體化、城鄉壁壘打破帶來的生產要素流動、技術創新、教育和醫療等人力資本投資、高端製造和綠色能源等都可以成為未來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