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天眼APP訊 : 7月23日,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在發佈會上表示,上半年我國工業經濟各項指標是先降後升,二季度運行狀態逐月好轉。綜合來看,當前,我國工業經濟的基本面是好的,疫情對我國工業經濟的影響總體是可控的,這種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不會由於疫情的影響和國際經濟下行的衝擊而有所改變。
一是工業經濟運行各項指標已經走出底谷。受疫情影響,前兩個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大幅下降13.5%,下降幅度巨大。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統籌安排和部署,工信部採取積極行動,在2月初就開始啓動了全產業鏈的復工復產工作。按照以“以大帶小、上下聯動、內外貿協同”的原則,着力打通國內產業鏈的斷點卡點,工業生產秩序逐步恢復。到3月份,工業增加值同比降幅收窄至1.1%。隨着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和復工復產紮實推進,各項政策舉措的落地見效從二季度開始,工業經濟呈現了持續的恢復性增長。4、5、6三個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了3.9%、4.4%和4.8%。特別需要強調的是,不僅看增長怎麼樣,關鍵還要看產銷率怎麼樣,可以跟大家詳細説一下。這幾個月的產銷率一直保持得比較好,都在98%左右。市場銷售明顯回暖,企業預期也在向好。6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是50.9%,已經連續4個月處於榮枯線以上。其實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這反映了企業對經濟預期的狀況是有信心的,在全球來説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信號。綜合相關指標分析,二季度以來工業經濟穩步回升,經濟運行初步判斷已經迴歸到了正常軌道。
二是主要行業、重點省份都在同步好轉。從行業角度看,41個工業大類中,二季度超過半數的行業實現正增長,其中裝備製造業5、6兩個月增加值增速分別達到9.5%和9.7%。6月份汽車產銷量同比分別增長22.5%和11.6%。這種表現在歷史上都是非常亮眼的。受基建投資復甦的拉動原材料工業總體呈現平穩態勢,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受疫情衝擊影響較大的輕工、紡織等消費品行業,隨着復商復市的穩步推進,產銷也呈現出回暖跡象。這兩個行業受疫情影響最大,社會感受也最強,這些勞動密集型行業受到影響以後,就業就會受到很大影響。從這幾個月的情況來看,輕工、紡織等消費品行業有了回暖跡象,雖然現在還是負增長,但是回暖跡象已經非常明顯了。從地區角度看,工業大省發揮了穩增長的“壓艙石”作用。31個省份中上半年有18個省增加值實現了正增長,比如江蘇、浙江、河南等省份累計工業增速均實現了由降轉升。在工業大省裏,10個工業大省除了廣東等幾個大省目前還是負增長以外,絕大多數都恢復了正增長,山東省工業增加值已經接近去年同期水平。
三是新興產業逆勢增長。我們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大力支持企業在疫情衝擊下主動求新應變、化危為機,新產業新業態逆勢增長。上半年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4.5%,在前兩個月猛降14.4%的情況下實現快速反彈,3月份以來各月增速均保持在8.9%—10.5%之間,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明顯提升。生物醫藥、電子及通信設備、醫療儀器設備等行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3.8%、7.2%和27.2%,6月份3D打印設備、智能手錶、充電樁等產品產量增長超過40%。疫情在對一些行業造成重大沖擊的同時,也加快推進了數字經濟、智能製造、生命健康等產業發展。大家感受比較深刻的在線辦公、遠程醫療、在線教育等都在快速擴張,同時5G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在加速產業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發展,信息技術與製造業融合發展的步伐在明顯加快。
四是穩企惠企政策在發力增效。面對疫情的嚴重衝擊,國務院有關部門果斷出台90餘項政策措施,全力助企紓困和激發市場活力。包括及時出台階段性、有針對性的減税降費政策,降低企業用電用氣成本等今年以來減税降費已累計超過1萬億元。在金融政策方面,3次實施普惠降準、定向降準,綜合運用再貼現再貸款等措施,創新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前5個月製造業中長期貸款餘額同比增長19.6%,這個增長是我們非常樂於見到的。隨着各項政策落地顯效,前5個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率達到5%,比一季度提高了1.06個百分點,利潤降幅收窄至19.3%,5月當月增長6%。特別令人欣喜的是,中小企業的運行狀況也同步有所好轉。我們在開一季度新聞發佈會的時候,中小企業的情況一直是讓我們非常揪心的,但是現在看,相關政策對幫助中小微企業恢復確實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明顯見到了成效。
辛國斌表示,展望下半年,有利條件與不利因素並存。當前國際疫情仍在蔓延,世界經濟陷入深度衰退,國際貿易環境惡化已是不爭的事實;國內常態化疫情防控任務仍然艱鉅,需求恢復仍有一個過程,企業經營困難還是比較嚴重,洪澇等各種自然災害也對經濟復甦產生一些不利影響,汛情十分嚴重,我們説下半年不確定性的因素還是比較多的。但同時,我們也要看到,隨着國家擴大財政赤字和地方政府專項債規模、加大減税降費力度、強化穩企業金融支持等措施進一步落地,基建投資託底支撐作用將進一步發力,保就業促消費政策將持續顯效,疫情催生的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經濟增長注入新動能。所以,我們也應該有信心、有能力繼續保持工業經濟平穩向好的運行態勢,全年給全國人民能夠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