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區塊鏈,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密碼貨幣,甚至很多人將區塊鏈技術等同於比特幣,實際上,二者不能混為一談,它們有本質區別:
數字貨幣的概念很廣泛:它不僅包括區塊鏈技術產生的數字貨幣,還包括了一切數字化的其它種類數字貨幣。比如我們即將看到的國家法定數字貨幣,就極可能使用區塊鏈以外的其它技術。
區塊鏈的概念同樣很大:數字貨幣只是區塊鏈的一個成功應用場景,它的應用場景,不僅包括數字貨幣,而且包括諸如“產品溯源”、“數字身份認證”、"司法存證”等。
很多區塊鏈系統沒有數字貨幣:區塊鏈分為公鏈、私鏈和聯盟鏈,只有公鏈有數字貨幣,私鏈和聯盟鏈裏面並沒有數字貨幣。
區塊鏈與密碼貨幣的關係2013年底,Vitalik Buterin 發表以太坊(Ethereum)白皮書,將“智能合約”的概念引入區塊鏈技術中,這標誌着區塊鏈技術應用場景已不再侷限於密碼貨幣領域。智能合約使得區塊鏈實現了圖靈完備(Turing Complete)可基於區塊鏈開發適用於任何場景的應用程序。
包含智能合約等技術的區塊鏈被稱為第二代區塊鏈。目前區塊鏈的應用場景已擴展至金融、供應鏈、政務服務、物聯網、社交、共享經濟等領域,由此可見,密碼貨幣只是區塊鏈的應用場景之一,區塊鏈應用場景不僅侷限於加密貨幣,二者屬於包含關係。
公有鏈離開Token的概念難以存活,這是由於公有鏈的開發、維護和節點的建設、運行,都需要社會大眾的參與和付出,如果沒有Token作為激勵,他們參加的動力從哪裏來?另外,公有鏈對Token的依賴也部分源自於其共識算法。通常,公有鏈共識算法的核心思想都是通過經濟激勵來鼓勵節點對系統的貢獻和付出,通過經濟懲罰來阻止節點作惡,這種激勵和懲罰的體現便是Token。
聯盟鏈和私有鏈則與此完全不同。聯盟鏈或私有鏈的參與節點的投資和收益都是較為特殊的,參與者希望從鏈上獲得可信數據或共同完成某種業務,所以他們更有義務和責任去維護區塊鏈系統的穩定運行。
因此,PBFT及其變種算法成為這種場景下的共識算法首選,這樣,系統中一般也就不會出現Token的概念。
區塊鏈也有門派之別?
雖然區塊鏈和密碼貨幣並不等同,但由於其關係密切,當大家談論其中一個時,必然會提到另一個。有些人認為區塊鏈技術更有價值,而有些人則熱衷於投資密碼貨幣,由此形成了兩個不同的圈子,分別被稱為“鏈圈”和“幣圈”。
“鏈圈”的人關注區塊鏈技術本身,包括大量企業創新人員、技術人員、非技術出身而對其感興趣的人等人羣,他們或研究算法以提高區塊鏈的性能,或研究區塊鏈的應用場景以加快其落地。對他們而言,密碼貨幣只是區塊鏈最原始的應用,區塊鏈的潛力遠不止於密碼貨幣。“鏈圈”相信區塊鏈技術是一場革命,能夠重塑未來社會的生產關係。
目前隨着我國“新基建”戰略的提出,2020年4月,國家發改委將以人工智能、雲計算、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技術基礎設施納入“新基建”中。區塊鏈作為新技術的其中一員至關重要。區塊鏈技術將迎來巨大發展,市場需求也將不斷擴大。
“幣圈”的人則主要關心密碼貨幣的價值,並期望能夠從中牟利。“幣圈”的人包括一些投資人和投資機構,也包括一些對區塊鏈技術絲毫不瞭解的投機散户。“幣圈”的人也有兩類,一類堅信區塊鏈的價值,並願意對一些幣種進行長期投資,這些人可能也是“鏈圈”的人;另一類人並不關心區塊鏈的長期價值,只想通過交易這些密碼貨幣來獲取利潤。
“鏈圈”和“幣圈”也並非涇渭分明。有許多“鏈圈”的人對某些密碼貨幣的前景持看好態度,也會對其進行投資。而“幣圈”的人為了識別出更好的項目,也會對區塊鏈技術進行深入的研究。本課堂重點講述區塊鏈技術本身,對於密碼貨幣的投資不做評述。可以預見的是,隨着時間的推移,人們對於區塊鏈和密碼貨幣的理解不斷加深,“鏈圈”與“幣圈”之爭也將慢慢消失。
合縱財經裏面的“合縱漲跌指標”是初學技術分析投資者的福音,綜合了各個指標的優劣勢,根據多年量化實驗融合了不同權重的基礎指標參數形成的綜合技術指標,具有基礎指標所不具備的共振效果,整體敏感度高,信號成功率更高。
針對不同交易產品,涵蓋全球股票、數字貨幣、外匯,股指期貨等提供實時分析建議,劃分強烈賣出、賣出、中立、買入及強烈買入5個不同等級,更加明確操作,非常適合新手散户交易。
作者:合縱財經;來自鏈得得內容開放平台“得得號”,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鏈得得官方立場凡“得得號”文章,原創性和內容的真實性由投稿人保證,如果稿件因抄襲、作假等行為導致的法律後果,由投稿人本人負責得得號平台發佈文章,如有侵權、違規及其他不當言論內容,請廣大讀者監督,一經證實,平台會立即下線。如遇文章內容問題,請發送至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