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31個交易日成交額破萬億,券商經紀業務正享受“萬億成交福利”時刻?為何有頭部券商代買收入反下滑?
財聯社(深圳,記者 吳昊)訊,9月的第一個交易日,滬深兩市成交額超1.7萬億元,連續第31個交易日在萬億之上。不僅如此,今年以來成交額破萬億的交易日佔比已近五成。
萬億成交的構成因素有哪些?這其中不可缺少A股市場體量的不斷增長影響,也包括量化高頻策略的堆高,機構投資者的快速擴容,此外,結構性行情也是影響因素之一,在市場熱點轉換頻繁的背景下,存量資金在盤中大量換手堆高了成交量。
顯然,萬億級交易規模已經成為A股的新常態。交投量高度活躍之下,對券商傳統經紀業務收入的刺激作用有多大?時間回放,過往對經紀業務來説,每一次成交量的放大,都是經紀業務條線的歡呼時刻,當下顯然已帶來了明顯分化,不同體量券商也不能同日而語。上市券商半年報顯示,在經紀業務收入排名靠前的券商中,絕大多數在代理買賣證券收入的同比增幅有限,且部分還出現小幅下滑。
原因多方面,一是股票交易佣金率下滑是重要影響因素,數據顯示,2021年的市場平均佣金率早已跌破萬三,佣金下滑一定程度抵消成交增量,但客户基數越大、交投越活躍的券商的“萬億成交福利”就會越明顯,相應的佣金收入、利差收入等一定會水漲船高。
二是交易客户向理財客户的遷徙,部分居民的理財習慣從股票到基金遷移。“買股不如買基”理念之下,一些“股民”轉身成為“基民”,通過購買公募基金產品等方式間接入市,一定程度分流了零售交易客户。
三是近兩年,公募私募均迎來大發展,規模快速提升,包括公私募在內的機構投資者成為A股市場的重要參與力量,機構投資者的大發展,提升了A股成交,但其貢獻收入並不屬佣金收入範疇。在權益基金市場高增的驅動之下,券商交易席位租賃收入顯著上行。2020年,券商交易席位租賃收入達139億元,同比增長81%。
四是量化高頻策略的堆高,截至7月底,國內百億級私募達到89家,突破前期高位,數量同比去年增長75%。其中,百億級量化私募擴容到18家。今年以來,量化私募又迎來大發展,量化私募通常有較強的議價能力,券商為其提供一攬子服務方案,佣金收入往往佔小頭。
成交額連續31個交易日破萬億
截至9月1日收盤,滬深兩市成交金額超1.7萬億元,再創年內新高,滬深兩市成交額連續第31個交易日突破萬億,為近6年首次。此外,上證指數成交額突破8000億元大關,創2015年7月24日以來新高。
年內“萬億級”交易日數量接近五成。據WIND顯示,今年以來的163個交易日中,共有79個交易日兩市成交額破萬億,佔比48.2%;上半年市場日均成交額達9088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近20%。
萬億級交易規模正成為A股市場的新常態。
一方面,A股市場已成長為全球第二大市場,中國股市正在經歷體量升級。
數據顯示,截至9月1日,A股上市公司已超過4400家,總市值達86.65萬億元,相較於2015年,上市公司家數增加56%,總市值多出34.6萬億元。新股發行方面也持續創新高。據統計,2020年A股累計發行新股396只,合計融資金額達4699.63億元,IPO數量僅次於2017年,融資規模則創近十年新高。今年以來IPO數量也已達335家,募集資金超3460億元。
另一方面,量化高頻策略對市場交易量也起到助推作用。尤其是近兩年量化私募管理規模激增,日前更成功突破一萬億大關,如幻方量化、靈均投資、明汯投資等國內量化對沖基金資管規模均在千億級上下。
此外結構性行情也是影響因素之一。業內分析師認為,當前市場結構性行情顯著,市場熱點轉換較為頻繁,存量資金在盤中大量換手,也是導致成交量放大的一個重要原因。
活躍交易量對代理買賣收入的刺激作用收窄
不過在交投量高度活躍之下,對經紀業務板塊收入的刺激作用似乎正在收窄。
根據上市券商半年報顯示,在經紀業務收入排名靠前的券商中,絕大多數在代理買賣證券收入的同比增幅方面沒有超過45%,且部分還出現小幅下滑。
中信證券上半年代理買賣證券收入達58.67億元,顯著高於其他券商,不過同比增幅卻僅為17.07%;互聯網龍頭券商東方財富上半年代理買賣收入排名靠前達24.71億元,同比增幅44.85%;國泰君安、申萬宏源上半年代理買賣收入分別為39.7億元、25.54億元,同比下滑0.25%、0.56%。
反觀2015年一輪牛市行情,大部分券商代理買賣證券收入出現井噴式增長,而如今儘管這塊收入依然佔據經紀業務總收入的大頭,但卻也未能迴歸2015年的峯值且收縮明顯,如國泰君安、國信證券、申萬宏源等頭部券商在存量客户龐大的基礎上,代理買賣證券收入卻出現了超過100億元的鋭減。
券業人士分析認為,代理買賣證券收入的下滑一方面是受2015年以來股票交易佣金率持續走低影響,而更大程度上是歸因於投資者理念和投資者結構的變化。
伴隨“炒股不如買基金”成為熱潮,以及年輕人在投資者中的佔比提高,越來越多的“股民”轉身成為“基民”,這一點從代銷金融產品收入以及權益類基金管理規模的高增可明顯感受到。據中證協統計,2020年證券行業的代銷金融產品淨收入134.38億元,同比增長148.76%。而中基協統計,截至2021年6月末,公募基金淨資產規模共計23.0萬億元(不含專户),自2020年初以來已累計增長56%。其中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合計淨流入4.68萬億元,新增貢獻佔比高達57%。
居民理財習慣正明顯由股票向基金遷移,越來越多的居民通過購買公募基金產品等方式間接入市。受此影響,券商通過收取交易佣金所帶來的代理買賣證券的收入規模相應縮減,而另一面,卻是在權益基金火爆之下,公募基金為券商帶來的交易席位租賃收入的增長。
席位租賃成經紀業務又重要一創收來源
在權益基金市場高增的驅動之下,券商交易席位租賃收入也呈顯著上行,且日益成為券商經紀業務又一重要收入來源,佣金比率普遍為萬分之八。2020年,券商交易席位租賃收入達139億元,同比增長81%。
而對於基金公司來説,除提供交易通道之外,券商還能為其提供研究諮詢以及基金銷售等附加服務。在這一背景下,研究與銷售實力強勁的頭部券商在交易席位租賃方面的創收能力尤為突出。
上半年中信證券交易席位租賃收入依舊高居首位,達8.32億元,同比增長62.13%;中信建投上半年交易席位租賃收入5.38億元,同比增長89.46%;廣發證券上半年交易席位租賃收入5.37億元,同比增長51.84%。
此外,招商證券、國泰君安、興業證券、華泰證券、申萬宏源等上半年交易席位租賃收入均超過4億元,其中招商證券、國泰君安實現同比增幅超36%。
當前投資者機構化特徵正逐漸凸顯。業內人士指出,投資者機構化主要包含兩方面內涵,其一,投資者越來越多地通過機構形式參與,市場投資的理性化程度進一步提高;其二,由於機構投資具有相對穩定性,資金流動相對穩定,也提升了市場整體的穩定性,對於後市發展有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