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六個漲停板、創始人身價暴漲8個多億,千味央廚的資本謀局

七天六個漲停板、創始人身價暴漲8個多億,千味央廚的資本謀局

圖源:圖蟲網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財經新知(ID:caijingxinzhi),作者:李哩哩,創業邦經授權轉載。

千味央廚在鄭州高新區開始 “雲敲鐘”儀式的時候,25公里外的“網紅小區”瀚海晴宇,已經看不見了“豪車被淹、物業不管”的維權條幅。

7月的暴雨並沒有耽誤千味央廚敲鐘的腳步,這家曾是思念旗下全資子品牌的冷鏈公司,以創始人李偉62%的持股結構在深交所上市。

截至9月14日,千味拉出7個漲停板,由發行價15.71元漲至40.07元,漲幅翻番,以持股數來計算,一週內李偉身價上漲近9億元。

九年前,李偉個人出資5個多億在新加坡交易所贖回了思念股份,完成私有化退市,市值卻只有上市時的四分之一。儘管後來一直傳言思念將在A股重新上市,但官方的消息始終靜悄悄。

在思念之前,李偉創辦的另一家鄭州黃河大觀有限公司,同樣不乏在新加坡上市、三年後私有化的經歷。

千味央廚的招股書上寫明李偉仍是黃河大觀的實際控制人,而黃河大觀100%控股了河南瀚海置業,與河南中豪置業聯手打造了鄭州樓市Top 5的網紅高端小區“瀚海晴宇”,購房之初與業主簽訂的北京高力國際物業最終也變成了思念山水物業。

至此,與李偉有關聯的兩家公司盤根錯節地交會在一起,也為“720”的那場暴雨埋下了維權的伏筆。

拋開在樓市的諸多操作,對於有過四家上市公司、兩次退市經歷的李偉來説,千味央廚的“去思念化”到底是真的青睞“中央廚房”供應鏈概念,還是為上市做的資本切割?速凍食品的新消費浪潮裏,千味央廚能夠獨當一面嗎?

湯圓味的“小油條”

全國糧倉的河南還是名副其實的“速食之都”,承包了全國85%的速凍水餃和75%的速凍湯圓,並先後走出了三全和思念兩大速食巨頭。思念的發家就是從一顆湯圓開始。

老故事常看常新,新品牌深諳其中道理,脱胎于思唸的千味央廚選擇了小品類油條,瞄準的卻不是日常餐桌,而是更廣闊的B端供應鏈,一如口號所説“只為餐飲,廚師之選”。

七天六個漲停板、創始人身價暴漲8個多億,千味央廚的資本謀局

思念退市的2012年,千味悄然登場。

五年之後,千味央廚開始進行上市輔導,與思念的糾葛卻使其深陷同業競爭的隱患,產品重疊、技術相通以及部分供應商相同,千味承惠思念的弊端開始凸顯。

上市受阻,李偉開始全面退出思念食品。退出董事會、卸任所有職務、並將所持的70.43%的股權,全部轉讓給創始管理團隊,同時接管了他們持有的千味央廚股份。

儘管在股權上做出全面切割,千味的運作體系卻仍未脱離思念的框架。

招股書顯示,思念在2018—2019年度裏完成了名下土地使用權、廠房所有權的有償轉讓,以及十項專利技術的無償轉讓。但在招股書公示的12位高層任職人員中,包括董事長、總經理、財務總監、監事會主席、監事、職工代表監事在內的六位,都有過思念食品的工作經歷。

換句話説,千味央廚切割了有同業競爭的業務鏈條,卻切割不了與思念千絲萬縷的聯繫。相似的人員配備帶去的絕不僅是管理經驗,比起廠房和專利技術,千味更需要熟稔市場運作並且根深蒂固的人脈圈子,而這是思念留下的最大財富。

千味央廚的崛起還少不了鄭州這個全國物流中心的地域優勢。依靠四通八達的物流體系,華東、華中、華北地區都能完成供應覆蓋,但華南地區營收僅佔比5.21%。

南北交匯的決賽場不止黃河以南,對於 to B的冷鏈供應體系而言,想要形成頭部品牌的規模效應,渠道護城河仍然必不可少。千味央廚卻公開表示沒有自建銷售渠道的計劃,這次上市募集的資金也將用來投入產能建設中。

從脱胎思念成長,到受困長江以北,專注肯定不是壞事,但偏科確實需要補足。

藍海沒有孤舟

千味央廚最大的客户百勝中國(肯德基、必勝客母公司)在2008年前後開始佈局中國市場,西餐品牌為了適應國內口味,逐步開始中餐化改造。當時速凍技術成熟、冷鏈供應體系初具規模的思念食品成為最優選擇。

但由於隨後曝出金黃色葡萄球菌超標、過氧化值不合格和水餃異物等食品安全問題,思念在強壓下不得不與C端供應做出切割,千味央廚順勢成立,選擇專注B端。

彼時速凍食材供應以生鮮肉類為主,速凍米麪製品附加值相對較低,是速凍B端供應的一小部分,儼然一片藍海。

隨着國內餐飲連鎖化浪潮,千味央廚的優勢得到最大發揮。招股書顯示,千味央廚的營收和淨利潤連年上漲,增速穩定,但數字背後更努力的是整個餐飲市場。

七天六個漲停板、創始人身價暴漲8個多億,千味央廚的資本謀局

4萬億餐飲市場賦予速凍米麪製品高增長的想象空間,3年複合增長率超過10%,米麪佔比迅速攀升,成為最大的品類,佔到速凍食品的52.4%。

找到好賽道的千味央廚卻一直戒不掉“大客户依賴症”。業績增長更像是百勝的“晴雨表”。2017年至2020年,百勝中國的總營收增速由8.3%下降至-3.8%,呈明顯放緩趨勢。

在“全渠道+全品類”的供應鏈構想中,友商三全、安井等品牌的市場完成度更高。以相似度更高的安井食品為例,其營收結構B端、C端基本保持平衡,並且前五大客户銷售佔比僅為9.44%,而千味央廚前五大直營客户百勝中國(23.37%)、華萊士(4.24%)、海底撈(2.21%)、九毛九(2.17%)、真功夫(2.06%),營收佔比合計34%。

疫情反覆,餐飲行業也面臨短期波動,百勝中國業績承壓,千味就必須找到更廣闊的長尾端小B企業,但分散的行業佈局使千味在尋找第二增長曲線時並不容易。

小B企業的供應商結構更多元,區域性小作坊式的供應佈局使企業採購時手段更靈活,千味現有渠道很難滿足全國市場的觸達。

並且由於安井B端供應的強勢發力,依靠早期火鍋店、燒烤攤、麻辣燙等小吃店的供貨渠道,凝聚了一批小B企業的經銷商資源,對千味形成一定衝擊。

產品種類方面,B端餐飲,三全、安井、  千味央廚  目前不存在絕對的競爭壁壘,企業之間產品相互借鑑也常見。

從2016年開始,三全在B端加大了麪點、湯圓、水餃等系列,勢必要與千味分一杯羹。2019年12月18日,三全宣佈牽手日本便利店巨頭711,為其提供鮮食系列產品,進一步打通了B端和C端的快速通道。

同時,千味央廚在招股書羅列的5個可比公司中,毛利率最低,並且低於行業均值,在多方擠壓下,未來如何維持利潤增長是千味央廚面臨的又一難題。

進與退之間

除了專注於餐飲供應的幾大供貨商,一些品牌的自建供應鏈開始囊括更多品類。越來越多產品不想假手於人,千味央廚to B業務的大客户矩陣開始出現裂縫。

為了打造更深的供應體系護城河,不斷加強自有供應鏈建設,大型餐飲企業很早就開始佈局上游供應鏈,類似海底撈的蜀海,提供包括肉蛋菜奶等全品類覆蓋,SKU 數超過 10000+個,採購成本較同行低15%左右。代加工方面,蜀海通過自建/OEM 工廠的形式覆蓋國內外、正餐小吃的成品半成品。

七天六個漲停板、創始人身價暴漲8個多億,千味央廚的資本謀局

蜀海體系的成功給了更多餐飲品牌關於供應鏈的想象空間,眾多新式快餐連鎖或主動或被動地加入到打造供應鏈的過程中來——西貝莜麪、九毛九、永和大王......這些餐飲企業無一不在加速上游食材供應商的規模化發展。

成功上市的餐飲品牌需要更多重資產業務為市值背書,供應鏈成了連鎖品牌越來越願意講的故事。最熟悉“中央廚房”概念的還是大型餐飲品牌。

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目前我國成規模的連鎖餐飲企業中,74%已經自建中央廚房。目前,央廚市場規模已超3000億。從市場結構來看,目前我國中央廚房以連鎖餐飲企業自建的中央廚房為主(佔比62.4%),其後為團體餐飲企業的中央廚房(21.2%)、專門的第三方中央廚房。

餐飲品牌往上走,供應鏈企業開始向下延伸。試圖轉型的千味瞄準了早飯領域。

2021年1月,千味在鄭州街頭推出“早飯師”,試圖打造一個早餐市場的“海底撈”,表示“2021年將在鄭州佈局100家門店,未來3年將在全國佈局5000家門店。”

七天六個漲停板、創始人身價暴漲8個多億,千味央廚的資本謀局

但餐飲的市場潛力更多是在消費水平更高的午餐和晚餐,更為明顯的消費場景更難建立標準化體系。傳統快餐店的早餐供應基本覆蓋了每個小區,便利店分佈在寫字樓周圍,更高價位的西餐品牌佔據了商場,早飯師的優勢並不明顯。

並且與有便利店銷售終端的三全食品、市場佔有率更高的安井相比,千味的佈局C端的動作不確定性更大。

同時依賴大客户的次生效應出現在千味央廚對原材料的議價能力上。同樣是農產品原材料採購商,海天味業由於調味品業內最大的體量,對大豆和白砂糖的原材料採購議價權更高,並且一直以來採用“先貨後款”的採購方式,轉嫁了原材料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

而千味央廚原材料需求更加多元,同區域內有多家食品公司,不具備較高的議價權,受到原材料價格波動影響的可能性更高。

此外,大客户往往指定原材料供貨商,以保證產品口味的穩定。千味很多時候只承擔加工生產的工作,產品附加值低,技術革新緩慢,短期毛利率上升的可能性不大,只能依靠開拓市場滿足增長需求。

資本市場向來只見新人笑,不見舊人哭。  思念食品的資本故事餘聲未遠,“大客户依賴症”好轉跡象不明顯,千味央廚急吼吼上市的動作不由得讓人深思。

呷哺呷哺、海底撈等連鎖火鍋店不斷擴建供應鏈體系,千味央廚在速凍食品領域的宏大願景也許會折戟沉沙,但在資本市場的故事可能才剛剛開始。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688 字。

轉載請註明: 七天六個漲停板、創始人身價暴漲8個多億,千味央廚的資本謀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