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10月20日訊 “後疫情時代中,我們要把產品鏈和生態圈建設得更好,讓三奇能夠走得更遠,行得更穩,把民族品牌發揚光大下去。”10月19日-22日,第83屆中國國際醫療器械博覽會(CMEF)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舉行。三奇醫療衞生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常申在做客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直播間時做出如上表 示。
圖為三奇醫療衞生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常申(左)做客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直播間。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在博覽會現場的實時熱搜榜單上看到,“三奇醫療”榮登榜單第三名的位置。“過去展會上常看到的是外國大牌企業的面孔,而今年展會的品牌區中,中國企業比往年佔的比重明顯增多,中國的醫療器械民族企業通過疫情鍛鍊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和壯大,這是我們非常樂意看到的。”王常申表示,“通過這次疫情,中國醫療防護服生態保障能力有大幅度提升,消費者對於中國品牌認知度正在慢慢提高。”
在抗疫期間,三奇醫療不僅打出了“中國品牌”響噹噹的旗號,更是表現出了“中國力量”和“中國擔當”。據王常申介紹,集團從接到命令後,第一時間段首先保證國內防護,緊急調撥了1.3萬億隻口罩和800多萬件防護服,連續在國內國外發出口罩累計達到近11億隻,防護服銷售超過1200萬套。
疫情來襲,為製造口罩的企業帶來了無限商機,這也讓許許多多企業“跨界”投入口罩生產行業,然而隨之而來的產能過剩問題讓不少廠家頭痛不已。“現在口罩大家都在做,特別這次展會當中,做口罩的企業非常多,幾乎可以説良莠不齊。如何做成更好的品牌?需要企業自身努力,要做大做強做壯,同時也需要政府的扶持和培育,而不是‘天女散花’大家一起而上。”王常申表示。
在王常申看來,對於醫療器械行業來講,核心競爭力始終在於科研創新和技術應用。然而無論是口罩還是防護服,當前的生產技術仍然處於較低水平。“為了給使用者更有效的防護,我們都在期待高新技術注入傳統行業、傳統產品的未來發展。”對此,三奇一方面穩定原有傳統產品的生產,一方面也在藉助互聯網大數據信息調整優化產品結構,給予消費者們更好的體驗。此外,王常申還認為應藉助研究院、科研機構的力量,在傳統產品上不斷髮力。